首頁>科技>

如今的現代化戰鬥機,如果不安裝相控陣雷達,簡直不好意思打招呼。世界上第1種安裝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的戰機是哪一架,有人可能以為是美國的F-22,也有人想起會不會是日本三菱F-2,其實都不對,早在47年首飛的俄製米格-31“捕狐犬”,才是最早安裝無源相控陣(PESA)火控雷達的戰機。

1975年9月16日,在如今被稱為下諾夫哥羅德市,也就是蘇聯時代的高爾基市,米格設計局配套的“索科爾”飛機制造工廠,一架機號“831”,外形和原先在此生產的米格-25“狐蝠”截擊機類似但有顯著不同的雙座大型戰鬥機,在首席試飛員“蘇聯英雄”費多托夫駕駛下,完成了首飛。

圖片:米格-31/Ye-155MP首架原型機“藍色831”

這架戰機就是後來的米格-31,北約代號“捕狐犬”。在當時,它還沒有被授予米格-31的正式代號,米格設計局內部代號叫Ye-155MP(俄語:Е-155МП),而Ye-155是米格-25“狐蝠”偵察轟炸和截擊機家族內部代號,因此從整體構型和型號譜系,米格-31確實是貨真價實的Ye-155家族傳人,北約也因此命名為“捕狐犬”,都有一個Fox單詞。

圖片:高爾基市“索科爾”飛機廠內組裝的原型機

米格-31是1968年開始研製的,項目內部代號叫“產品83”,這也是它的首架原型機機號“831”的由來。作為從戰後第二代向第三代戰鬥機過渡的型號,米格-31旨在取代蘇聯國土防空軍中體型龐大、脫胎於圖-98超音速轟炸機的圖-128“大提琴手”重型遠程截擊機,不僅具備在廣袤的蘇聯國土上攔截美國轟炸機的能力,而且要能夠具備“下視下射”能力,攔截美國轟炸機攜帶可以低空突防的AGM-86機載遠程巡航導彈。

圖片:米格-31採用了雙座佈局

因此,米格-31設計之初就考慮使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型雷達和武器系統。它搭載了一部由與著名的“法茲特龍”齊名的“季霍米諾夫”儀器工程研究所研發的無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代號RP-31“屏障”,也叫N007,這種天線尺寸超過1米的巨大雷達,能夠在200公里距離上截獲雷達面積19平米的轟炸機類目標,和在150公里距離上發現雷達面積5平米大小的戰鬥機類目標,配合位於機頭下方的前視紅外系統,具備同時跟蹤10個並攻擊4個目標的能力,“屏障”雷達直到1981年才通過驗收,這一年也是米格-31正式服役的日子。

圖片:91年巴黎航展上大方亮相的“屏障”雷達和R-33(前)導彈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米格-31還裝備了蘇聯最先進的機載空戰武器,那就是R-33遠程空對空導彈,北約代號AA-9“阿莫斯”,它有一個更加為人熟知的名字叫“不死鳥斯基”,整體性能和美國F-14戰鬥機上的AIM-54類似,R-33最大射程為120公里,甚至遠超後來研製的R-77導彈,米格-31使用機腹保形掛架掛載4枚R-33。

圖片:“屏障”雖然是相控陣雷達,但其軟件處理、後端顯示十分落後

在發動機方面,原來米格-25“狐蝠”上的2臺圖曼斯基R-15渦噴發動機雖然推力大但巨費油,更加省油的索洛維約夫D-30F6渦扇發動機,讓米格-31的最高速度從3馬赫降低至2.8馬赫,但加上氣動佈局修型,“捕狐犬”在攜帶2個副油箱的情況下具備3000公里的最大航程。

圖片:起落架艙前方柱狀物,就是前視紅外吊艙,可收放

其航程指標幾乎比“狐蝠”翻了一番,比“大提琴手”飛得還遠,再經過1次空中加油能力航程可達5400公里,可以在A-50預警機和地面數據鏈引導下,在廣袤的蘇聯北極圈內長時間編隊巡邏,攔截美國轟炸機和它們發射的巡航導彈,時至今日,俄軍不捨得將米格-31退役,原因也在這裡。

圖片:米格-31航程、發動機耐用度等指標完爆米格-25

不過,在米格-31研發過程中,也曾出現過意外。

1976年9月6日,日本北海道函館民用機場上出現了一個不速之客,蘇聯國土防空軍中尉維克多·別連科駕駛一架米格-25P截擊機從遠東軍用機場起飛後叛逃日本,讓美日如獲至寶,在把飛機歸還之前對他們對“狐蝠”大卸八塊、深入研究,發現這架曾經讓西方聞風喪膽、幾乎沒有出口過的高速3馬赫戰機,全身用鋼結構,可以在1公里內烤死一隻兔子的“龍捲風-A”單脈衝火控雷達和航電系統裡,大量使用真空電子管,遠不如想象中那麼先進。

圖片:突降函館機場的米格-25P

在成功抵達美國後,別連科來不及享受“花花世界”,就要面對中情局、美國國防部情報局、美國空軍情報局的連番詢問,他把米格-25的特點、所在部隊訓練水平、駐防、士氣等情況和盤托出,1977年1月的《紐時》還曾披露,別連科證實:“從上級那邊得知,一種先進狐蝠正在研製,具有改進的雷達、更強大的發動機和加特林機炮(米格-31配備的Gsh-6-23M型六管23mm加特林機炮,米格-25P沒有機炮)”,這是西方首次獲悉米格-31正在研製。

圖片:別連科的軍官證

不過對於一名基層軍官,別連科也難以獲悉新機細節,比如使用無源相控陣雷達這件事,西方當時並不知道,直到1991年,蘇聯把一架米格-31送去巴黎航展參展,大方拆掉“捕狐犬”的機頭雷達罩,讓西方研究者第一次近距離觀看N007“屏障”相控陣雷達和R-33空空導彈,相關細節才真相大白。

圖片:如今米格-31K還成為攜帶“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的載機

別連科的叛逃,迫使蘇聯更換了米格-25上的敵我識別器密碼,同時加速部署使用全新“藍寶石-25”單脈衝火控雷達的米格-25PD截擊機,進一步加快米格-31的研製,可以說這場震驚東西方的事件,催生了“捕狐犬”的誕生。

9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財務自由的老闆,為什麼不選擇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