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我常去的一家美髮店在城中心寫字樓和住宅區的交匯地帶,是一家湖北小哥和潮汕小妹的夫妻店。那一天店內有很多客人,我笑談他的行業穿越了週期,還如此紅火。Tony老師告訴我,這條街倒閉了兩家餐廳,原因是斷斷續續的疫情,還有隔壁寫字樓倒閉了很多公司,吃飯的人少了。店鋪所在的公寓樓也搬走了很多租客,有的換公司,有的回老家。而他的店,雖然人很多,但大家只剪髮,燙染和造型減少,看似人多,卻不如以往那麼賺錢。

在這個中國經濟最小單元經營者的觀察中,道出了三個關鍵經濟現象:消費降級、降薪裁員、物業空置。

我問他你會走嗎?他告訴我,總會好起來,走了還要回來的,幹嘛折騰!

他的信心來自一個手藝人一把剪刀賺錢的自信。

美容院斷斷續續關了近兩個月,現在按摩都要開始排隊。美容師懷孕八個月,我問她生完寶寶還回來嗎,她說,“當然回來”,我又繼續追問,“為什麼不回老家工作?背井離鄉,與孩子分離,值得嗎?”

她告訴我,這裡有她穩定的客戶,每次和她們聊天都在學習,雖然不出門,卻可以瞭解各行各業的知識,成長很快。客戶們對她也很尊重,自己雖然是個美容師,也不覺得低人一等。這家美容院開了快30年,門店都是老闆自己的物業,老員工也有股份,年底拿分紅,和自己創業沒區別。

疫情期間,她們發最低工資,沒有一個人離職。30年前,一個美容師和一位顧客一起成立了這家美容院,直到現在。誰知道這位95後美容師,會不會是下一個老闆?

她的信心來自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對城市的希望。

深圳是一個迭代速度很快的城市,每一次行業的更替、經濟的風吹草動,都會騰籠換鳥般地進行著“一批人走,一批人來”的“潮流”。寫字樓的電梯排隊指數,地鐵人流指數,夜晚住宅區的開燈指數,都會窺見這些經濟流轉的徵兆。

我們永遠要相信城市和人的復原力,而這背後都需要那個叫信心的東西支撐我們走下去。信心,從何而來?

信心源自不洩氣

堤潰蟻孔,氣洩針芒。信心源自心態,心態決定狀態。信心前提是你對自己有自信,外部環境無法改變,人只能自己提著一口氣,選擇是站起來想辦法,還是躺下去放棄。

成都的羅哥和韓姐夫婦經營一家印刷廠26年,韓姐說這是公司創辦以來最不平凡也是最難的一年,“疫情+高溫限電+地震”,在這個突如其來的大考場,使企業裡的每個人都面臨巨大挑戰,抱怨與消極只會埋沒意志,我們應調整好心態積極主動地去整合資源與機會,帶領企業活下來,站到最後。

面對困難,不同人會有不同的反應和狀態。當所有的壞消息集中撲面而來,又無力改變的時候,沒有人那麼冷靜,我們普通老百姓怨天尤人,消極怠工是正常的反應,但它不應該是常態,需要有人站出來去幹預這些負面情緒,信心都要從本心而來, 企業家們的鬥志先要帶動自己,才能影響員工,上下一氣,不洩氣,不放鬆,一條心的時候才能克服這艱難,走出這黑暗。

信心源自過去的紅利

黃小姐20年前從臺灣來深圳,經營一家足浴館,一家湘菜館,疫情讓她損失了200多萬。我問她有沒有想過關門,她笑著反問:我們這樣的人,怎麼能輕易說放棄?店裡大部分是一路跟隨的老員工,很多夫妻檔、父子檔,他們就是為了這份工錢來養家餬口。保住員工一家老小的飯碗,是這個老闆最簡單的追求。

黃小姐說:做生意嘛,都是有賺有賠,沒有疫情也會遇到別的坎,能挺過這一波就好了,畢竟過去這麼多年,一直都賺錢,顧客也不捨得我們走。

雖然當下很困難,但他們知道總會過去,因為過去很好,未來也不會太差。美容院、足浴、餐廳等這是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服務行業,最難的是生意減少還要交房租,如果是自己的物業,就輕鬆很多。

她說,深圳當時的房價比臺灣新北還要貴,但她覺得自己做生意,還是買下來比較好,不然就是給房東打工了。在親戚朋友都反對、吃瓜群眾等著看笑話的時候,她鼓足勇氣在此安家。

我們必須承認,懂得佈局的人是有遠見的人,他們以敏銳的眼光洞察未來,可能每一次黑暗時刻都是未來繁榮的起點。

信心源自未來的希望

寒冬能過,是因為在天暖時儲備了餘糧,就如同動物世界一樣,北極熊由於身著皮毛大衣抵禦嚴寒,企業和個人也可以通過練好內功提升抵抗力;有的動物藏進洞穴,用最小的消耗熬過冬天。冬天並不可怕,體弱的、抵抗不住嚴寒的動物會死去。卻給更堅強、更健碩的動物騰出空間。事業的累積不是百米跑的衝刺,而是一場持續不斷的馬拉松,穿越“死亡谷”,需要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高速發展時代企業賺的錢是時代和市場給的,而疫情讓企業家們重新開始定義企業經營的思路。很多企業家反思,現在才回歸到如何真正地經營企業。毫無疑問,這場風暴,讓那些根基薄弱的企業倒下,那些虛胖的企業瘦身,那些投機者退場,只有堅守長期主義真正做事業的人,才能迎接未來的曙光。

特別是那些經營了幾十年的老企業,熬過了創業初期的艱難,熬走了無數競爭對手,也不差再把疫情熬過去,沒挺過低谷怎麼能談基業長青。疫情就是磨練企業家意志的試金石。即便現在看不到生機,他們也願意去試去搏,不管是垂死掙扎,還是斷臂求生,總要向著希望而行。

信心源自親人朋友的溫暖

鄧京夫婦在深圳經營一家紅木傢俱館,整整27年,這家店比他們的孩子還大了幾歲。疫情給實體店帶來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按前文我們從理髮師聊天中總結出的三個經濟現象:消費降級、降薪裁員、物業空置。再來看家居行業,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而這並非是他們經歷的最艱難的時刻,鄧太太曾身患頑疾,面對病魔襲擊的危難關頭,鄧先生奮不顧身全力救護,相伴左右。夫妻經營和企業經營一樣,需要經歷生命的磨礪,需要愛和溫暖的持續灌溉,需要在艱難時刻攜手共渡難關。

在鄧京夫婦最近組織的一次聚會上,華為的“寒冬說”正在蔓延,大家在激烈地探討如何在寒冬中活下去,一位企業家說,冬天到了,我們卻在這裡感受到了異常的溫暖,鄧氏夫婦在生活中長相守,面對危機的共患難,讓我們為之動容。寒冷的日子需要家人和朋友們抱團取暖,當最冷的時候過去,就是春天了。

夫妻店,灑落在中國大地的大街小巷、市井街區,是我們身邊的便利店、水果店、早餐店——他們是有溫度的經營個體,一個小店是一個家庭安身立命的全部,他們的生計來源,他們的社交屬性,都承載其中。他們無法研究上天入地的高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他們太遠,他們能維繫的就是一個個朋友圈生意的鏈接和支持,這是現實而樸素的活下去的根本。

所以,即便再難,這些城中的夫妻店依舊堅挺地存在著,他們的韌性是凝結了濃濃情感和心血的結晶。無論做生意,過生活,經營企業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做人處事,探索生命的修煉過程。

上週末,在藍岸畫廊看藝術家韋佳的展覽,畫展的主題叫做“曾經”,這個展覽的作品幾乎無一筆是動筆畫成,全部為紙上拼貼。拼貼的素材來自於藝術家過去不同時期繪畫過程中保留下來的殘片,拼貼的過程如同重拾往事,並賦予這些經歷以新的意義。所有的作品都在宣紙上進行創作,宣紙看似柔軟,遇水即破,但當把它附著在木板上時,它的韌性卻可以把木板掰彎。

這像極了這個時代的中國經濟和商業格局,過去的一切都被打碎,需要在新的畫布上重新組合原有的圖案,而這些碎片重新的佈局 ,又會重塑新的作品。而有時候那些看似脆弱的事物,卻又充滿韌性並蘊藏著意想不到的力量。

重塑,需要我們每個個體的信心,需要換個視野看困局的思維方式;重塑,需要在傳統企業的根基上創新,順勢而為,因時而變,調整自己,跟上市場和客戶的節奏;重塑需要過程和時間,考驗人的心性和耐力。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需要眾人拾柴齊心協力才能譜出新篇,開創出新局。

在循環往復的週期中,強勁的經濟增長不會如同我們期望的那樣,曲線永遠一路上行,可是,不論經濟是否能快速復甦,疫情到底持續多久,只要找到合適的生存法則,時代的新星可能就會出現在人們忽視的角落,他們的崛起或將十分低調,我們一起期待他們用信心得以重塑的樣子。

8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適合自己的管理制度才是最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