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編/白墨

全球經濟目前處於自1970年衰退後復甦以來的最嚴重下滑。自 2022 年初以來,在歷經俄烏衝突、新冠疫情引發的供應鏈中斷等負面衝擊,疊加通脹壓力持續攀升、宏觀經濟政策和融資條件緊縮的大背景之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市場對全球增長預期的普遍下調。

世界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不僅這樣問到“全球經濟衰退,已經近在眼前了嗎?”。

答案可能會讓製造商們感到意外。根據銀行摩根大通的數據,8月份全球製造業產出較前一個月萎縮,新訂單連續第二個月下降。

世界銀行集團行長戴維·馬爾帕斯表示:“全球經濟增速正在急劇下滑,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陷入衰退,可能還會進一步放緩。我非常擔憂的是這些趨勢會持續下去,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人民帶來影響長遠的災難性後果。

為實現低通脹、穩貨幣、快增長目標,決策者可以將政策重點從減少消費轉向提振生產出臺的政策應致力於增加投資、提高生產率、優化資本配置,這三者對增長和減貧至關重要。

隨著經濟困境的加劇,對於工廠和更廣泛的經濟來說,更糟的情況可能還在後面。

去年,工業經歷了空前的繁榮。新冠疫情之下,各種救市措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消費開始復甦,全球各地也陸續解封,讓工廠喘了一口氣得以復工。經濟形勢也得到了明顯的好轉。全球製造業生產總值也躍升並超過16萬億美元,佔近二十年來GDP的最高份額。

儘管供應鏈存在問題,但蓬勃發展的工業,為世界經濟帶來了豐收的一年,全球總產出增長了 6.1%,成為有史以來最快增速。

隨著日常生活恢復正常,消費也從商品轉向服務,但需求依然疲軟。服務行業的發展並不讓人樂觀,但相比於服務業,製造業遭受的衝擊則顯得更大。

更嚴重的是,俄烏衝突造成的能源價格危機。

歐元區今年7月份工業生產同比下降 2.4%。面對不斷高漲的能源成本,企業主不得不讓工廠閒置,這也使生產製造業變得更加不景氣。

凜冬將至,更多挑戰或許還在後面。

大陸的情形也不容樂觀,據《財新》的數據顯示,8 月份中國製造業銷售額環比萎縮。向大陸出口大量商品和零部件的國家也面臨嚴峻的挑戰。例如,由於對中國的出口下滑,南韓生產的夏季產品也出現了大幅下降。

收緊貨幣政策加劇了能源成本和大陸經濟的疲軟。

過去兩年對商品的需求激增,使工廠、船舶和港口的負擔過重,推高了通脹。事實證明,高價格持續存在——部分歸功於俄烏戰爭的影響。

因此各國央行正在採取積極行動。世界銀行指出,這種同步緊縮在過去半個世紀中很少發生,與1982年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類似。

目前,印度和東南亞的製造商抵禦了全球的寒風。這可能反映了除中國以外供應鏈多元化的原因。

2022年前7個月,中國對美出口同比增長18%。然而,印度的出口增長了30%,而越南的出口增長了33%,印度尼西亞增長了41%,孟加拉國增長了 50%。

然而,這些國家的命運始終還是與整個世界經濟掛鉤。如果全球經濟持續走低,即使是經濟增長相對較好的地方,也難逃厄運。

全球經濟衰退並非已成定局。

製造業在 2015、2016 年和 2019 年遭受重創,在這兩種情況下,經濟都出現了下滑。但在此期間,政策發生了巨大變化,以防止疲軟增長的負面效應越來越大。

在本世紀中期,美聯儲加息的速度遠比市場預期的要慢,而大陸則開啟了刺激措施。

2019 年,美聯儲轉向降息,儘管當時川普政府統的稅收計劃使美國赤字膨脹,提振了世界經濟。但眼下幾乎沒有希望出現類似的逆轉。

最近,美聯儲官員表示,他們應該預期美國利率會上升得更高,並且在更長時間內保持這一水平。即使這將把經濟推向衰退。事實上,只要美國消費者支出保持強勁,美聯儲很可能會認為其對抗通脹的工作並沒有達標。

可以肯定的是,情況在好轉之前會變得更糟。那到底有多糟糕呢?世界銀行為明年提出了三種設想:

第一種,基準與當前的增長預期一致,即人均1.5%左右,但這可能與中央銀行期望的通貨膨脹下降不同,因此假設過於樂觀;

第二種,“急劇下滑”的情況下,中央銀行不得不更加努力地遏制通貨膨脹,但仍然無法恢復價格穩定,人均增長率下降到0.8%;

第三種,同步的貨幣緊縮政策導致經濟衰退,這樣全球人均產出就會萎縮0.4%。

對於仍在從新冠疫情低迷中復甦的國家來說,後一種情況將是最痛苦的。世界各地的債務負擔仍然高得驚人,許多國家的經濟落後於新冠前的趨勢線。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將惴惴不安地關注全球製造業的放緩。

參考資料:

1.全球製造業放緩表明更糟的情況即將到來,經濟學人

4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英特爾14代酷睿將首發多芯片整合Foveros封裝技術 不同模塊可用不同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