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
機器轟鳴、塔吊林立,國慶期間,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一片繁忙,620餘名頭戴安全帽、身穿馬甲的建設者奮戰一線,正在加緊作業。目前除部分預留區域外,項目屋面混凝土澆築全部完成,迎來全面封頂。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修得咋樣了?
“這個假期,我們進行了不停工作業,在所有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除部分預留區域外,項目屋面混凝土澆築全部完成,這是繼鋼結構吊裝完成後,取得的又一關鍵突破,相當於把博物館‘蓋’住了,這也可以算作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封頂。”項目施工方中建八局項目經理李文博告訴記者,除地下室以外,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地上主體以鋼結構為主,一共兩層,隨著屋面全面封頂,項目的基本形態已經完全呈現,“三星伴月”雛形面世。預計明年3月主體工程竣工。
效果圖
據悉,在建設過程中,項目累計澆築混凝土超過數萬立方,使用鋼結構超萬噸,高峰期投入工人1300餘人。接下來,除零星的收尾工作外,項目將大面積開展幕牆工程、機電安裝工程以及室內裝飾裝修工程穿插施工。
“主體結構好比‘骨架’,‘骨架’搭好了,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為新館穿上‘外衣’。”據介紹,接下來,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項目預計將在年底完成整個幕牆工程,屆時,整個新館的形象將全面呈現,“古蜀之眼”將正式面世。
特色“斜坡屋蓋”如何“登頂”?
“新館造型獨特,新穎美觀,但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尤其是在屋面網架提升過程中。”李文博介紹到,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項目屋面採用“網架+鋼筋桁架樓承板結構”,為了實現屋頂的斜坡造型,屋面網架東西方向與水平面呈3.95°夾角,最大高差約4米,南北向與水平面呈4.53°夾角,最大高差將近10米,網架投影面積約1.4萬平方米,最大跨度38米,屬於大跨度傾斜網架。過程中,經過反覆模擬推演,項目採用了一種“大跨度傾斜網架空間偏轉提升施工工法”,通過提前對提升器行程進行預編程,並增加偏轉提升的穩定拉索,實現屋蓋鋼結構的穩定提升。
期間,將屋蓋網架拆分成了兩個大的區域,所有網架均在水平地面完成拼裝,“傳統的傾斜網架拼裝需要設置不同高度的拼裝胎架,拼裝胎架對場地平整度要求非常高,其精度對網架的拼裝精度也有較大影響,在傾斜網架高點,還需要進行高空拼裝作業,具有一定的安全風險。而我們採用的方法是在地面整體拼裝完成後,再通過控制器整體提升,過程中精確控制網架角度和傾斜度,在保證精度和質量的同時,效率方面也更有優勢。”李文博告訴記者,通過這種方法,項目鋼結構主體建設工期較預期提前了1個月。
巨型“旋轉樓梯”如何打造?
效果圖
效果圖
據介紹,該樓梯高度約17.28米,鋼結構體量約800噸,且僅有一處支座,屬於典型的巨型單支座螺旋坡道,且坡道曲面寬度不等,控制點位不易確定,整體外形無規律可循,測量和安裝難度極大。安裝過程中,項目藉助數字化,根據設計要求,通過虛擬預拼裝技術,自動讀取數據,生成了坡道輪廓模型,再根據模型複核構件加工質量,保證了加工精度。同時,藉助深化設計,提前對坡道進行了分段加工製作,然後再在現場按照分段順序進行設撐安裝,避免了傳統的構件加工製作、逐一拼裝施工可能帶來的精度、質量和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