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火星生命探尋

在本世紀看到了眾多糟糕的可能性後,科學家和航天工程師將人類未來的目光放在火星或者月球。

不過這倒也是,全球氣候惡化、環境危機、冰川融化、遠古病毒,不管有的沒的似乎都在21世紀找上門來了。

但是與月球相比,火星可能才是那個最有可能成為人類新家園的地方。

最初這只是一個幻想,到了今天,越來越多的探測器去往火星,新的種種可能性被挖掘。

人們曾對火星生命證據的科學搜索開始於19世紀,最初通過望遠鏡調查和部署再到探測器實地考察持續至今。

儘管早期的工作側重現象分析並接近幻想,但現代科學研究著重強調了尋找水化學以及相關的生物特徵,包括火星表面土壤和岩石中的生物標誌物氣體。

幾十年來的現代研究發現,火星可能的生命起源與地球早期十分相似,這也是科學家對火星抱有如此高的信心之一。

不過火星長期處於寒冷的氣候,由於缺乏板塊構造和大陸漂移,火星的地理面貌在數十億年裡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從這方面來看,火星可能是擁有生命前置條件的最佳環境,即便它在過去從來沒有出現過生命。

正如人類所知,液態水是生命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火星可居住性是多種環境參數的函數,液態水不能存在於火星表面,但它可以在被太陽加熱的塵埃顆粒中以微量的形式出現水化合物

火星上的水在毅力號、好奇號等探測器的觀察中已經表明,火星存在一定的水。

它們幾乎完全以水冰的形式存在,主要在火星極地冰蓋和淺層火星表面之下,少量水蒸氣在大氣中。

據相關估計,火星上的原始海洋能夠覆蓋地球面積的36%~75%,在火星的烏托邦平原地區,當地檢測到的水量相當於蘇必利爾湖。

另外還有好奇號在火星檢測到的大氣甲烷,以及相關的週期性季節變化。

甲烷的發現從側面說明,火星的環境或許並不像人們想的那樣簡單。

它的來源可能主要是非生物過程,例如水-巖反應、輻射分解和黃鐵礦的出現,這些過程都會產生氫氣,生成少量甲烷以及其他碳氫化合物。

火星的發現令人驚奇,或許這顆紅色的星球真的是太陽系最佳的移民候選星。

但是,科學家發現,未來可能還沒等人類上去,火星可能的古代生命就完全消失了。

火星垃圾

在2022年的6月,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在火星上有了驚人的發現。

一塊垃圾,還是人類製造的垃圾。相關消息一出,立即在網上引發了激烈討論,但很快NASA就接著表示,人類垃圾捷足先登完全要歸功於探測器、宇宙飛船。

這塊閃閃發亮的物體實際上是探測器著陸飛出來的太空毯,以及相關的碎片,甚至有可能就是毅力號自己的著陸設備。

工程人員表示,毅力號新發現的物品應該是來自控制溫度的材料。

在過去的火星探測任務中,不少國家已經向火星發射了18艘宇宙飛船,並在14次任務不同的任務中近距離考察火星。

考慮到人類過去對火星的各種動作,火星垃圾完全符合現實,只不過現在看來,情況發生得有點快。

而每次火星表面任務都需要一個保護航天器的模塊,這個模塊包括隔熱罩,併為飛船提供一定保護,方便其進行軟著陸。

由於所有航天器都有自己的特定要求,因此很難獲得平均數量的航天器碎片數據。

總得來講,這些垃圾只會越來越多

降落在火星上的航天器會在著陸的過程中丟棄相關模塊碎片,隔熱罩和降落傘的碎片會在火星風的幫助下飛出很遠的距離。

此外,墜毀的飛行器可能會在進入的時候燃燒起來,或以極快的速度撞擊地面,然後將大量碎片向各個方向飛去。

根據NASA的說法,火星表面的垃圾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火星任務。

人類製造的垃圾極有可能汙染火星車收穫的樣本,並與相關材料糾纏到一起導致科學家難以對其進行成分分析。

在可能的生命觀察中,因為沒人知道這到底是樣本汙染帶來的微生物,還是火星的微生物影響了地球上攜帶而來的樣本。

想象一下,人類好不容易收集到火星的樣本,結果一通操作發現,裡面的東西全是地球上有的。

沒有任何新的發現,甚至相關的可能性都被扼殺在其中,想到這一點就挺讓人難受。

其實不止是火星,近地軌道、月球、金星等不少太陽系區域都有人類製造的垃圾。

美國國防部用於監視全球空間的傳感器在過去追蹤到超過27000塊軌道碎片或者太空垃圾漂浮在太空。

而在近地空間環境中還存在更多碎片,這部分碎片由於太小根本無法追蹤。

如今我們已經知道太空垃圾會對人類航天帶來怎樣的威脅,隨著商業火箭的發展,有人推測未來的太空將會充滿垃圾難以出行。

行星汙染

回到任務本身,火星未來尋找生命可能會因此變得相當困難

由於人類垃圾帶來的這種不確定性源對於火星研究的間接和分散性質,就其本身來講,每一個單獨的證據都是薄弱的。

只有通過積累一套多樣化的獨立測量,才能為火星上的生命提供一個完善的案例過程和解釋。

有科學家表示,可以在火星表面安裝氣象站,對火星環境變化通過高分辨率影像進行深度研究,由此產生的數據流遲早會出現在現存生命可能下落的跡象中。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行星保護星際汙染了,過去科學家已經瞭解到,當地球上已經相互隔離了很長時間的區域的生物體,在被引入到彼此的環境中時會發生什麼。

一個在環境中受到限制的物種可能會在另一個環境中茁壯成長,而且這種成長往往會出現失控,並對原始物種帶來極大的損害。

這對行星與行星之間的關係也同樣受用,如果將來自一個星球的生命形式引入到另一個世界且完全陌生的生態系統時,相關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複雜。

更別說由於硬件汙染中,部分細菌和微生物的環境耐受能力極佳。

它們對火星的環境接受程度比其他生物還要強,很難說這在未來會出現什麼情況。

對於這類星際汙染,科學家將其歸置為前向汙染,另一種與之相反的情況則是反向汙染。

有充分的證據表明,火星曾經為微生物提供了可居住條件,儘管還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據,但這種可能性趨向較高。

許多來自地球的細菌孢子是通過火星航天器到達火星,部分可能在火星探測器和火星表面淺層的著陸器內受到了保護。

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火星很可能已經遭受到星際汙染。

儘管科學家在2017年的研究中發現,火星上的高氯酸鹽經過紫外線照射會具有更強的生物殺傷力,即使是休眠的內生孢子也會迅速死亡。

但不管怎麼講,火星的環境在今天需要得到重視。

星際汙染問題不僅對火星是一種損傷,當它成為反向汙染的時候,影響最大的最終是我們的地球。

7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原來這就是“逆火效應”:永遠不要試圖說服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