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磷酸錳鐵鋰電池爆發“前夜”

2022-10-09 16:01:10 閱讀:5867

摘要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預計,到2025年,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將超35萬噸,相比磷酸鐵鋰材料市場滲透率將超15%。

電池、材料龍頭集體佈局,磷酸錳鐵鋰進入市場化拐點。

隨著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下滑、鋰電池原材料價格飛漲,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優勢逐漸減弱,再加上其克容量目前已接近理論極限,尋找新的正極材料成為必然。

磷酸錳鐵鋰(LMFP)作為磷酸鐵鋰的升級版,是基於磷酸鐵鋰基礎上添加錳元素而獲得的新型正極材料,兼顧高能量密度與高安全性。在鈷價飆升倒逼下,磷酸錳鐵鋰也逐漸走進公眾視野。

磷酸錳鐵鋰與其它正極材料的性能對比

綜合性能優勢使磷酸錳鐵鋰愈發受到市場青睞,佈局該領域的電池企業、正極材料廠商等玩家增多,產業化提速。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預計,2023年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有望迎來一定規模出貨。到2025年,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將超35萬噸,相比磷酸鐵鋰材料市場滲透率將超15%。

中國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及預測(萬噸)

巨頭玩家集體佈局

儘管磷酸錳鐵鋰仍處於市場應用的初期,但是其未來潛在的市場空間可能在百億甚至千億級別。瞄準此預期,電池企業、正極材料企業紛紛行動。

目前,在電池企業方面,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孚能科技、國軒高科、蜂巢能源、星恆電源、瑞浦蘭鈞、天能股份等都在加大磷酸錳鐵鋰賽道的佈局。

9月,孚能科技在戰略及新品發佈會上表示,計劃在2023年推出第一代磷酸錳鐵鋰產品。

8月的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中創新航對外發布OS高錳鐵鋰電池,成為其面向TWh時代又一創新產品。

同月,星恆電源與珩創納米在鹽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磷酸錳鐵鋰產品開展深度合作,並將共同完善磷酸錳鐵鋰產品產業鏈。4月,還與龍蟠科技子公司常州鋰源就磷酸錳鐵鋰材料項目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早在去年12月,寧德時代4.13億元投資LMFP廠商力泰鋰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據悉,力泰鋰能現有年產2000噸磷酸錳鐵鋰生產線,並計劃新建年產3000噸磷酸錳鐵鋰產線。

國軒高科現已申請大量正極材料相關專利,其中包括自主研發的“FP1865140-15Ah方形磷酸錳鐵鋰鋰離子蓄電池”。

瑞浦蘭鈞表示,2023-2024年,公司的磷酸錳鐵鋰能量密度將做到500Wh/L,支持純電車型800公里續航。

天能股份也曾公開表示,公司已具備高鎳三元、磷酸鐵鋰、磷酸錳鐵鋰、三元複合錳鋰等產品的生產能力。

糧草先行的材料企業佈局速度更是快馬加鞭。

9月,德方納米年產11萬噸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在雲南曲靖正式投產,是目前全國已建成投產最大單體產能的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項目。

8月,光華科技擬在現有廠區建設年產3.6萬噸磷酸錳鐵鋰及磷酸鐵正極材料,項目總投資2.47億元。

7月,正極材料龍頭容百科技宣佈收購斯科蘭德,後者專注磷酸錳鐵鋰細分領域,目前已有6200噸/年產能。目前,公司磷酸錳鐵鋰新產線調試成功,出貨量達到200噸/月。

6月,中貝材料鋰電智能製造一期項目年產萬噸磷酸錳鐵鋰材料智慧工廠,完成交付並全面投產。

1月,由中貝科技、鵬冠新材料、百民冠達共同投資的中貝材料3萬噸磷酸錳鐵鋰項目落戶山西。

毫無疑問,電池、材料企業集體行動,將驅動磷酸錳鐵鋰電池快速進入市場化規模上量通道。

市場需求“風起”

從技術演化上看,基於高錳化的磷酸鹽體系電池,正在成為動力電池技術演化的重要方向。市場需求風向也在逐漸發生變化。

從大陸外車企的配套和選擇來看,無論是特斯拉、大眾等國際品牌,還是蔚來、理想等新勢力品牌,亦或是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都在加大導入磷酸錳鐵鋰電池的配套應用。

基於安全、成本、性能、回收等多方面的考量,再加上電池技術的持續迭代,預計高錳化的磷酸鹽體系電池將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雙電壓平臺不穩定,電導率較低的技術問題尚未解決,磷酸錳鐵鋰目前的製備工藝仍有提升空間,現階段磷酸錳鐵鋰更適合與三元(8系)、錳酸鋰、鈷酸鋰等正極材料摻雜使用。

在磷酸錳鐵鋰與三元8系摻雜的情況下,其能量密度與三元5系相當,但相比三元5系安全性和循環性更高,複合價值明顯。

從目前市場應用情況來看,磷酸錳鐵鋰也將從以小動力輕型車為主的應用場景,逐漸滲透到大動力場景中。

7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小鵬G9作為小鵬推出的首款旗艦SUV我種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