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剛剛向公眾展示了一幅圖騰式的創造之柱的高度精細的壯觀圖像。所謂創世之柱是指在稠密的氣體和塵埃雲中形成新恆星的地方。這幅創世之柱是以 3D圖像的形式向公眾展現的。從圖像看,這些恆星的誕生地看起來具有雄偉的岩石構造,但實際上更具滲透性。其中那些由寒冷星際氣體和塵埃形成的柱子部分,在近紅外光的照射下有時看起來是半透明的。
1995年,當哈勃太空望遠鏡首次拍攝到了創世之柱的第一張照片時,全世界都為之震驚。許多人都認為,這就是造物主工作的地方。此次,哈勃的繼任者-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新照片將幫助科學家們改進早期的這種恆星形成模型,包括精確的恆星數量和重新測量的氣體和塵埃量。這些都將幫助科學家更多地瞭解到底我們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
真正引人入勝的奇觀
從韋伯望遠鏡 NIRCam(近紅外相機)拍攝的圖像中可以看到,新形成的恆星真是喧賓奪主的配角。這些具有衍射尖峰的明亮球體,位於塵土飛揚的柱子之外。當一團團氣體和塵埃結塊並變得稠密時,它們最終會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塌,並慢慢升溫,直至成為一顆新的恆星。這些新星如此璀璨,恰如舞臺上令人矚目的新秀一樣冉冉升起,成為宇宙生命力延續不斷的象徵。
另外,人們還可以看到,在柱子邊緣形成的看起來像熔岩的波浪線是在氣體和塵埃中形成的恆星的噴射。這些超音速噴射流從正在形成的恆星中射出,與周圍就像厚厚柱子一樣的物質雲相撞,然後拋射出大量的碎塊。這就像一艘船在海中疾駛,船頭與波浪衝擊將混濁的物質掀起一樣。
活潑的氫分子
圖像中的深紅色光芒來自噴射流和衝擊產生的高能氫分子,在頂部的第二和第三根柱子中最為明顯。NIRCam 非常清晰和準確地捕捉到了這些顏色,幾乎是隨著它們的活動而脈動。
這些恆星的年齡大約只有幾十萬年,屬於非常年輕的星體。與之相比,人類的百歲高齡簡直短得可憐。
好像是透明的
從圖片上看,NIRCam 似乎正在穿透柱子,並觀察宇宙中距離更遙遠的星系。事實並非如此,這張圖片中沒有星系。取而代之的是,在我們銀河系圓盤最密集的部分,被稱為星際介質的半透明氣體和塵埃的混合物,它們阻擋了NIRCam對宇宙更深處的觀察。
哈勃望遠鏡在1995年拍攝了這個令人震撼場景的第一批照片,然後在2014年再次拍攝到它。現在,全世界的許多天文臺每天都盯著這個引發大量思考的區域,科研人員對它的存在進行了深入研究。天文臺所裝備的各種先進觀測設備不斷為研究人員提供這個充滿星星的區域的新細節,來幫助人類更多地瞭解創世之初的奧秘。
毫無疑問,哈勃和韋伯望遠鏡所捕捉到的這個恆星誕生的創世之柱圖像,會挑起人類對自己身世的好奇。要知道,這個恆星的搖籃距離我們可有6500光年之遠。這是多麼遙遠的距離,何等廣闊的空間。光在真空中傳播,亦即太空那樣的狀態,約為30萬千米/秒。那光要行駛6500年,是我們今天的科技水平可望而不可及的距離。在這樣一個範圍內,我們還沒有看到另一個跟地球一樣適合人類生存,能讓人類及其之上所有生物蓬勃生長的環境。與其說這是造物之美,倒不如說是一種憐憫,一種人類應該珍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