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稱可以“檢閱”其他衛星,俄羅斯啟動自家“星鏈”計劃,併發射了首顆球體衛星。
不少人看到這個消息,認為俄羅斯總算開始行動,要和馬斯克的星鏈一決高下了。
然而,俄羅斯這次發射的“斯基泰人-D”衛星,卻有三個細節值得注意,尤其是最後一個值得關注。
其實,俄羅斯的球體衛星星座計劃,早在2018年,就已經提出。
為何選擇此時發射首顆試驗衛星,難道這僅是一個巧合嗎?
回想過去的幾個月,馬斯克“星鏈”衛星可謂大放異彩,給俄羅斯間接帶來了很多麻煩。
第一個細節,就是“斯基泰人-D”衛星的發射時間,很可能是對“星鏈”衛星的一次迴應。
不難看出,面對“星鏈”衛星隱藏在背後的價值,俄羅斯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而且針對球體衛星的作用,有俄羅斯的專家甚至直接表示,將有“檢閱”其他衛星的能力。
這裡提到的“檢閱”,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還不太懂。看完接下來的這個細節,或許會更加清晰。
俄羅斯版“星鏈”計劃啟動,發射的首顆衛星,有一個很容易讓人忽視的信息。
相比通信衛星、氣象衛星等大型衛星,這次發射的“斯基泰人D”衛星其實個頭很小。
這顆衛星重量不到200公斤,功率為250瓦,設計使用壽命也僅為3年。
看似不起眼,但“斯基泰人D”的另一項參數,卻十分關鍵。
截止目前,馬斯克共計發射了約2300多顆星鏈衛星,它們的平均在軌高度為555千米左右。
但是俄羅斯的球體衛星,在軌高度卻在850千米左右。
這意味著,如果真的有需要,球體衛星可以監控“星鏈”衛星的座標,而“星鏈”衛星卻無法做到。
而且衛星往往還有一定的變軌能力,既然知道了位置,自己又可以移動,球體衛星除了用於通信,自然還可以做其他更多的事。
如此看來,這與球體衛星可以“檢閱”其他衛星的說法,似乎也不謀而合。
很顯然,球體衛星的在軌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參考了星鏈衛星的高度,並對此進行了專門的設計。
你敢相信嗎?馬斯克的星鏈衛星,或許將迎來最強對手。
按照俄羅斯的計劃,已經啟動的球體衛星星座計劃,將由600多顆衛星組網而成。
雖然從數量上看,無法與1萬多顆星鏈衛星相提並論,但球體衛星卻還有另一個絕技。
球體衛星計劃完成後,它將不是一個獨立的星座系統,而是要和其他大型衛星強強聯合。
“快車”和“亞馬爾”是俄羅斯的兩套高端通信衛星系統,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與球體衛星建立聯繫。
除此以外,球體衛星在配備了光學和雷達設備後,球體衛星還將具備對地觀測能力。
這意味著,球體衛星系統,將比星鏈衛星更加複雜。而且在多星座衛星的配合下,球體衛星可以發揮的價值和獲取的信息,也可能會更大。
衛星實力的大小,不能僅靠數量的對比,而俄羅斯的球體系統,或許正在另闢蹊徑,並想法拉開差距。
馬斯克曾表示,星鏈衛星的發射速度,將比對手摧毀星鏈的速度還快。
不過,這次俄羅斯啟動的球體衛星計劃,似乎也並不是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