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李鐳
威馬汽車的“活下去”近日持續發酵。
01
一切都為了活下去
10月27日,多方消息證實,威馬的大規模降薪方案開始逐步落地。據悉,威馬在近日內部員工溝通會上宣佈了四項工資優化措施。
消息稱,由於回款和財務考慮,自11月起,員工工資發放日由8號延後到25號;同時,副總經理以上高管發放50%月薪,M4以下員工發放70%月薪;此外,暫停發放所有購車補貼以及年終獎、13薪、14薪。
對於此次行為,威馬汽車對外表示,高管主動降薪等舉措,是為了積極實現降本增效、改善盈利結構等戰略目標,以期在行業寒冬時穩健發展,持續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威馬汽車宣佈過冬。這多少給那些雄心勃勃的造車新勢力們予以警示。
如果不重視現金流與財務情況,再大的夢想,再好的技術,再優秀的團隊,恐怕都將難以為繼。
或者說,從另一個角度,電動汽車行業的急劇洗牌效應,或許已經不知不覺在誰能“活得久”與誰能控制好全方位風險中逐漸拉開。
威馬可能不是最後一個過冬的同行,高歌猛進背後,還有多少企業同樣內外承壓,往往宣告後人們才發現原來已經火燒眉毛。
在威馬過冬之前,無論是新進入的淘金者,還是已經進來數年的造富者,很多人都情深意切地表達了對電動汽車領域的霸主目標。
電動汽車的武林盟主地位,誰都想坐 。
02
同行們的小目標
就在幾天前,雷軍對外宣佈了小米汽車夢的目標:1,擠進全球前五;2,每年出貨量超過1000萬輛。
雷軍還說,“電動汽車是一種以智能化、軟件化和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消費電子產品,汽車行業市場份額最終將會高度集中到頂級玩家手中。”因而,雷軍表示,當電動汽車行業成熟時,全球前5大品牌將會佔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所以小米成功的唯一方式就是努力成為電動汽車TOP5巨頭之一,競爭將會非常殘酷。”
雷軍當然屬於進來很晚的玩家。在此之前,餘承東也對外表示:華為進入汽車行業,目標就是做到第一,因為沒人會記住第二。
蔚來汽車李斌的目標是,希望2030年公司能夠成為全球五大汽車製造廠商之一。
還有近些年收購觀致躋身汽車行業,卻又深陷債務危機中的姚振華,也曾提出:未來10年到15年時間,寶能集團以打造國際一流汽車集團為目標,力爭成為全球一流的汽車製造商、移動出行服務商、綜合服務提供商,成為重量級的汽車企業集團。
與姚老闆類似,許家印也曾暢享,恆大汽車三年投資450億元,2025年銷量目標為100萬輛,2035年銷量目標為500萬輛,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如果這些雄心壯志得以實現的話,可以說全球前五或前十的一流汽車生產廠家,都是中國製造。
相比這些宏大目標,威馬創始人沈暉倒還算務實。
他曾說,新勢力車企的淨利潤轉正確實很困難,但威馬有希望成為全球第一家淨利潤為正的新造車企業,這也是威馬汽車的目標。
03
“蕭條”成長週期
目前來看,通過四項工資優化措施來保企業發展,說明威馬汽車短期壓力巨大,生存危機不小。
財務數據上看,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威馬汽車營收分別為17.62億元、26.72億元及47.43億元;同期內分別產生淨虧損41.45億元、50.84億元及82.06億元,三年合計虧損總金額174億元。
此外,威馬汽車招股書顯示,2017年2月至2020年9月期間,威馬進行總共進行8輪境內股權融資,於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間公司又引入了D輪融資,融資額5.96億美元。從A輪融資開始到D輪結束,威馬汽車共計融資約315億元。
看起來,電動汽車領域的燒錢真可謂相當巨大,因而威馬把目光放到了公眾市場融資。6月初,威馬就去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四五個月時間已經過去,威馬正在一邊斷臂止血,一邊叩資本市場的大門,能否成功則決定著公司下一步的好與不好。
銷量上看,威馬確實不容樂觀。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銷量分別為1.28萬輛、2.19萬輛及4.42萬輛。而這一銷量數據,與同期的新勢力們相比,優勢並不明顯。
今年上半年,造車新勢力前五分別是小鵬、哪吒、理想、零跑、蔚來,銷量分別約為6.89萬輛、6.31萬輛、6萬輛、5.19萬輛、5.08萬輛,而威馬的銷量僅為21738輛。
當然,客觀來說,商業世界的成王敗寇往往也都需要經歷各種危機,危機處理好了,企業能力大增;危機無法克服,則可能瞬間崩塌。
兩個月前去世的全球知名企業家稻盛和夫認為,企業的發展如果用竹子的成長做比喻的話,克服蕭條,就好比造出一個像竹子那樣的“節”來。經濟繁榮時,企業只是一味地成長,沒有“節”,成了單調脆弱的竹子。但是由於克服了各種各樣的蕭條,就形成了許多的“節”,這種“節”才是使企業再次成長的支撐,並使企業的結構變得強固而堅韌。
他強調,重要的是要認識到“蕭條是成長的機會”,企業就是應該通過蕭條這樣一種逆境來謀取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