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的烏鎮網際網路大會,如往年一樣,業界大佬悉數到場,就網際網路產業經濟分享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討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走向。但和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的烏鎮沒有了推杯換盞的飯局,沒有了拉幫結派立山頭的派對。
也許,在數字經濟升級的節點之上,生存和發展才是最重要的問題,飯局這種公關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社交行為,也退居到了次要需求。在中國信通院給出的報告中,2018年國內上市網際網路企業營收為1.86億元,同比增速30%,對比去年下滑8.1個百分點,網際網路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與此相對應的自然就是各大企業紛紛祭出的縮招減額,在網際網路的寒冬中互相擁抱。
人口紅利觸頂、企業競爭加劇,在整體大環境遇冷的情況下,創業盈利週期被拉長,網際網路經濟風險加大。寒冬如何禦寒,明年的情勢會更好嗎?面對前行困境的諸多問題,人們希望在群英薈萃的烏鎮上聽見答案。
下沉與升級毫無疑問,未來網際網路經濟發展的方向,下沉與升級會是主基調。
在高線城市一路狂奔鋪量之後,頭部平臺又將目標對準了下沉市場,意欲打通低線城市渠道互通,進一步提升體量。這一點在各大頭部電商平臺的財報中可見一二,在今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阿里巴巴半年新增5600萬MAU(月活使用者),其中70%來自三四五線城市和鄉村;京東也表示其低線城市使用者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一二線城市;而主打下沉策略的拼多多增速更為迅猛,第二季度新增使用者7630萬,年活躍使用者攀升至4.83億元,已經初步具備了和阿里掰手腕的底層實力。
伴隨價格的降低,移動終端普及力度加大,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由此奠定了基礎,但這並不意味著當下已經終端與服務之間有了配套的聯絡。例如在鄉村城市,網際網路服務可能尚處於移動支付推進階段,而其他服務並未進行接入。因而在使用者規模龐大的長尾市場,平臺服務還有著很大的發揮空間。
百度李彥巨集認為,人工智慧框架將會成為構成未來應用的基礎設施,從而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創造出更多的商業模式需求;美團王興則是突出了“供給側數字化”的重要,表示目前使用者需求層面的數字化比較容易,但在諸如商戶的供給側數字化比較困難,打通這個節點有助於實現消費升級;在數字經濟升級方面,網易丁磊則表示數字經濟將會從紅利競爭轉向技術競爭,從本土轉向全世界。
總體來看,大佬們的核心訴求表達都聚焦在資料本身。而要想實現數字經濟的升級,除了必不可缺的全面數字化,更為重要的則是在此基礎上通過人工智慧、大資料分析所實現的互聯互通。前一步的數字化程序正在不斷推進,例如近日線下刷臉支付的風口普及,繼微信、支付寶之後,銀聯也後續入局。伴隨競爭加劇,刷臉支付勢必會促進市場成熟,提高進一步互聯化程度。
可以預見的是,後一步的互聯互通會為數字經濟帶來更多的機會。對於平臺而言,萬物互聯第一點作用便是定向更精準的使用者轉化,通過各類感測器資料進行彙集之後,平臺能夠對使用者進行詳細的“智慧畫像”,從而提高交易效率;第二點作用便是商業模式的迭代更新,在人工智慧和萬物互聯的結合下,平臺能夠擁有更多的落地場景,例如自主泊車。
總而言之,在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全面數字化的升級,如何挖掘釋放網際網路行業更深層次,更貼近使用者的能量,將成為各大平臺之間角力的重點。
工業網際網路迎來難得契機網際網路產業的未來發力點在於數字經濟的升級,而數字經濟的轉型則需要相應技術的配套。在烏鎮,小米創始人兼CEO雷軍著重強調了5G對於整體行業的“加速器”作用,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他認為,對於小米來說,5G對於整體疲軟的終端市場具有提振作用,因而潛力巨大。
在消費者層面,5G技術能夠帶來更加穩定高效的頻寬速率,從而支撐起諸如雲遊戲、超高清視訊等應用場景。但對於企業來說,5G最大的意義是在於對整體行業的賦能再造,因此網際網路廠商更需要從B端層面,乃至整體市場來考慮,再次推進工業網際網路。
5G本身技術落腳點是在於低時延以及海量機器通訊上,通過不同感測器來進行資料智慧管理排程,這正是目前企業端大規模運作所缺乏的條件。例如在傳統機械企業,5G可以促使機械自動化更加合理和易於管控,從而保證較高的生產精度。但要想接洽端與端之間的聯絡,工業網際網路還需要平臺來作為橋樑,而這也正是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力方向。目前百度、阿里巴巴以及騰訊都有著相應的B端平臺業務上線,可以為企業提供定製化的場景服務,從而提高內部工序效率,在未來,這一類的平臺服務商將會更多。
除開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的拐點也會讓諸如農業等領域進入全新的互聯階段,而使用者端的AIoT只是其中一環而已。讓數字經濟升級,即推動產業數字化,產品物聯化。無論是C端還是B端,使用者和裝置都將會被錨定成一個點,區別在於前者包含著豐富的點與點的關係。從這個角度出發,只要平臺掌握了互聯和人工智慧的底層框架,應用場景便能夠完成快速部署,因此網際網路的落地應用方式便會大大拓寬。
從迅猛增速到當下的放緩,網際網路背景下的數字經濟已經來到了瓶頸期,再加上平臺與平臺之間的對壘,使用者場景自然會更加集中到頭部應用中去,留給二三線應用的流量所剩無幾。而依託於技術創新的數字經濟升級本質上是網際網路這片跑馬場的擴大,因而,未來的網際網路商業應用勢必會伴隨技術迎來井噴。但到那時,就又是另外一篇流量割據,群雄再戰的故事了。
烏鎮沒有了飯局,但競爭不會因此而停歇,站隊不會消失,硝煙依然瀰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