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天貓雙十一臨近,“二選一”又成了一個熱點話題。今年阿里的“淘寶訂單禁止使用非菜鳥獲取單號發貨”讓電商界又颳起了“二選一”風,與以往商家必須平臺二選一不同,這次是商家用的快遞也要二選一了。不少網友包括其它電商平臺及商家都紛紛對阿里此舉提出異議。

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在社交媒體上作出了迴應,稱“所謂二選一從來只是一個偽命題”“這是在進行無底線、無休止的炒作”。

這樣的迴應也在網路上引起了更深層的軒然大波,比如京東一位高管稱,“二選一”受傷最深的不是京東,而是商家。他還提到,《電商法》《反壟斷法》明確規定強迫“二選一”是違法行為。

而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也隨後表示,“二選一”的本質是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排他性交易”,這個過程中,獲益的只有大平臺本身,而受損的則是消費者和千千萬萬個商家,與商家看似商業契約,實則暗藏技術暴力。

可以看到,電商平臺之間的“二選一”各方都據理力爭,不過,這其中是否涉嫌違法或者技術暴力自有官方機構判斷。我們不妨看看,在這樣“二選一”的情況下,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這次淘寶在物流訂單上開出的要求,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之前馬雲退休前入股四通一達的佈局。眾所周知,對於電商平臺來說,物流是一重大支撐。馬雲的先見之舉為阿里現在成為“二選一”的發令人打下了基礎,而京東多年前不惜虧損也要自建物流在現在看來無疑是非常高明的。

可以想象,如果離開京東物流的支援,“貓狗大戰”中,京東無疑是失敗的那一方。不過,目前來看,最危險的應該是電商行業的新秀:拼多多。

成立4年來,拼多多的成長速度業界有目共睹。剛過去的第二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收72.90億元,同比增長169.10%。2個月前,拼多多的股價還曾觸達歷史新高的36.89美元/股,市值也一度突破400億美金,成為中國第五大網際網路上市公司。

面對阿里的打壓,拼多多黃崢其實也早有預料。畢竟相對於淘Bora說,拼多多的體量已經達到不可忽視的程度。據統計,拼多多包裹量超過今年上半年全國快遞總量的25%,日均在3800萬訂單,已經超越京東,成為阿里的頭號大敵。

就這次的物流“二選一”來看,拼多多卻比京東更處於劣勢。因為拼多多與快遞企業之間是非常鬆散的合作方式,儘管今年年初,拼多多推出了自有電子面單系統,但遠遠比不上阿里在通達系中這份強勢的話語權。而拼多多要想像京東一樣自建物流,拼多多又顯然不具備足夠的時間成本。

所以說,雖然拼多多認為“二選一”是“技術暴力”,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平臺體量小的只能靠提高自身實力來獲得話語權,你怎麼看呢?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快手力推自有小店搶分雙11蛋糕 奈何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