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二號人物”、“阿里財神爺”、“馬雲背後的男人”……主導了阿里巴巴過往裡程碑性投資併購運作的蔡崇信,似乎有雙“火眼金睛”。
自從觸及NBA,原本低調的蔡崇信,突然變得“高調”起來。
也許連蔡崇信也沒有想到,自己竟會以一場“危機處理”作為“轉型”籃網老闆的首秀。
更為驚險的是,原本蔡崇信有意向火箭隊伸出“橄欖枝”,經過幾番衡量才最終選擇了籃網,算是“逃過一劫”。
仔細看,在阿里巴巴多年,蔡崇信經歷的驚險時刻並不少,但每一次,他似乎都能完美過渡。蔡崇信的“穩”,靠的是什麼?這一次,“冒險”跨界投資NBA領域,蔡崇信還能保持他“常勝將軍”的記錄嗎?
不走尋常路
“Joe蔡”蔡崇信的神祕感,跟他低調的個性有關。
外界往往只能從馬雲隻言片語的描述中,了解這位阿里的“財神爺”,“我的成功,最感謝的人就是蔡崇信。”
常年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面容和善,蔡崇信總給人以沉穩而嚴謹的感覺,這也許跟他的出身有關。
▲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圖片源自百度百科。
生於臺灣法律世家,蔡崇信在耶魯取得了法學博士學位後,也跟隨著祖輩們的腳步,做起了律師。
不過與父輩們相比,他的性格里似乎更多了一股敢於冒險和嘗試的拼勁,從業三年就從律師“跨界”到投資領域。
而這也只是蔡崇信邁出的第一步,其追求冒險的想法,在碰上馬雲後,才徹底被點燃。
“杭州有個叫馬雲的人有點瘋狂,你要不要見一下。”1999年,在朋友的牽線下,蔡崇信在杭州第一次見到馬雲。原本只是聽說他有點狂,但細聽之下蔡崇信就發現,眼前這個天馬行空、大談願景理想的人,連公司都還沒有成立,手頭上僅有一個剛上線幾個月的網,做電子商務的想法也算不上驚天動地。
經驗老道的蔡崇信“識破”了馬雲的“不靠譜”,可偏偏被馬雲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在他眼裡,馬雲肯把股權都分給創業團隊,是個有開放心態的人;看到跟著馬雲的那群年輕人,儘管吃著大鍋飯、睡著地鋪,依舊像著了魔一樣地努力工作,就覺得馬雲必然是個有影響力的領導者,能闖出一番事業。
這下,蔡崇信被打動了,當即就打定了主意,要辭掉工作跟著馬雲打拼。靠著一股拼勁,蔡崇信不顧家裡人的反對,在35歲的年紀把手中的500萬元年薪“換”成了500元的月薪,成了阿里的“十八羅漢”。
▲左為馬雲,右為蔡崇信。圖片源自百度百科。
創業初期,阿里曾幾次因為缺錢而難以執行下去。但幸運的是,阿里靠著“看對市場”、“卡對位置”的判斷,最終活了下來。
多年之後,蔡崇信也偶爾會說起自己加入馬雲團隊創業的經歷。雖然老本行是稅務律師,但比起求“穩”,他更願意去賭一把。深知加入阿里,風險收益是不對稱的,然而,蔡崇信就是有著自己的一套判斷準則,“如果覺得對方會照看你,你就有縱身一躍的勇氣。我絕對相信人的因素。”
“財神爺”屢次排雷
蔡崇信為夢想孤注一擲。只不過,在苦盡甘來之前,與之相伴的都是命懸一線的驚險時刻。
在創業初期,出身草根的阿里並不是投資人中意的標的。在遇見蔡崇信之前,馬雲談過的37次融資,無一例外都失敗了。後來,還是靠著蔡崇信與高盛的交情,才有了500萬美元的增資。
也是有了高盛的背書,阿里第一次“時來運轉”。
▲馬雲(右)、蔡崇信(左)在香港的釋出會上宣佈阿里巴巴成立。圖片源自新華網。
身處網路公司泡沫潮裡,阿里“恰巧”碰上了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孫正義有意融資,且一投就是4000萬美元,但前提是要佔股49%。想想往日一週見了幾十位投資人依舊顆粒無收,現在輕易就能進賬4000萬美元,馬雲心潮澎湃,馬上就要答應了。但此時,心思縝密的蔡崇信卻對方案提出了反對意見。
為了盤算著在股權比例上佔據主導,軟銀上演“鳳求凰”的戲碼,幾次提出新方案。但沒想到,蔡崇信依舊固執,對存在異議的方案接連三次說“不”,導致談判進入了僵局。眼看著意見再不能達成一致,融資就要告吹了。馬雲緊急召開董事會議商討對策。
此時,蔡崇信始終拿捏著尺度,一邊向馬雲解釋佔股比例過大的風險,一邊堅持向投資方斡旋。
在引進資金和掌握主導中操盤,談判果然蔡崇信朝著預想的方向行進。在孫正義提出第四次方案——投資2000萬美元,佔阿里股份30%。這一次,蔡崇信才終於同意敲定了方案,保證了阿里合夥人能夠繼續控制董事會。退一步說,若阿里失去了創始團隊的控制權,馬雲的創業夢估計也要破碎了。
蔡崇信主導的談判大獲全勝,讓阿里成功從第一次“錢荒”中過渡。可還沒等手中的錢捂熱,一波網際網路洗禮的浪潮就席捲而來。
2001年1月,阿里賬面上的資金只能維持半年多了。在最難的時候,蔡崇信幾乎把整個美國辦事處的人都解僱了。就連他自己也都選擇自降一半薪水,與阿里一起“跪著過冬” 。
阿里還在艱難度日,危險卻再一次悄然靠近。
2002年,eBay大舉拓展,意圖壟斷整個中國市場。若不能壓倒eBay,恐怕中國市場就要拱手讓人了。關乎平臺生死存亡,正是阿里最急著“找錢”的時候,阿里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財務官蔡崇信。
面對嚴峻的局面,蔡崇信嚴陣以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成了“空中飛人”,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籌資。
他先是想到了老股東軟銀,與其談得了新一輪的融資;而後,又動用起自己在臺灣的政商人脈,向臺灣的中信辜家與富邦蔡家等好幾家知名的臺灣企業尋求幫助。好不容易,他最終“眾籌”來了8200萬美元融資。
這筆資金,不僅給淘寶儲備了充足的“彈藥”,對整個阿里來說,更是救命稻草。
底氣十足的阿里連番向eBay出招,甚至將淘寶的免費服務期限擴充套件到未來三年。就這樣,eBay被逼入了牆角。到了2005年末,淘寶已成功從eBay手中搶到市場,份額接近60%。
距離逼退eBay僅差一步,這時候,提前做好判斷的蔡崇信又給阿里迎來了一股“東風”——主導阿里與雅虎中國的合作,用“40%經濟效益和35%投票權”的方案收購了雅虎中國全部的資產,同時獲得10億美元投資。
歷經如此驚險的一役,阿里穩穩地將國內電子商務市場收入囊中,逐步坐上電商“鐵王座”。
歷劫NBA戰場
“找錢”多年,從阿里隱退後,蔡崇信第一次“冒險”大手花錢。
9月19日,布魯克林籃網隊官方宣佈,蔡崇信以23.5億美元價格全資收購籃網隊,直接打破了美國職業體育俱樂部的收購記錄。
並不滿足於獲得籃網隊的股權的蔡崇信,還以7億美元接手籃網隊主球場貝克萊中心,承擔後者約3億美元的淨債務。只此一役,蔡崇信就搭上了三分之一的身家。
“如此高價收購NBA球隊,到底值不值?”談到自己熟悉的籃球領域,蔡崇信再次顯露出自信,“買NBA這種大聯盟的球隊,就像在公園大道投資房產,絕對不會虧的。”
沒想到的是,原本備受矚目的NBA中國賽會因為美國休斯敦火箭隊總經理達雷爾·莫雷發表的疑似支援“港獨”言論被推入輿論的旋渦,更險遭“流產”。
言論事件發生後,淘寶、京東、蘇寧等電商就紛紛下架了火箭隊產品,還有7家企業、機構宣佈暫停或終止與火箭隊的合作——幾天內,火箭隊遭受“血虧”。
火箭隊背後的NBA中國前途未卜,蔡崇信再度遭遇驚險時刻。
事件發生之初,他就以“NBA球隊老闆”和“炎黃子孫”的身份給粉絲髮布公開信,尋求NBA和中國和解的辦法。這封公開信讓蔡崇信在推特上遭到網路攻擊,也讓中國球迷感受到其一片赤誠愛國心。
▲蔡崇信就莫雷事件釋出的公開信截圖。圖片源自網路。
迄今,事情似乎有了“降溫”的跡象。
10月11日,NBA中國賽上海站的比賽雖然沒有電視轉播,相關新聞也少的可憐,但現場依舊湧進上萬名球迷,上座率超過8成。另一方面,騰訊體育也恢復了部分NBA球賽的視訊直播。
照目前看,籃網未受到NBA事件太多的波及,已然是幸運的。而此次的驚險還在於,蔡崇信當初改變了購入球隊的選擇。
蔡崇信曾直言,在看到籃網出售訊息的同時,就得知火箭也在出售,自己也考慮過要購入火箭隊。“火箭是更好的選擇,但是我喜歡紐約。”
因為這個理由,蔡崇信決定選擇實力相對較弱的籃網。以更高的價錢,購入一支戰績一般、又連續虧損的球隊,這是蔡崇信的又一冒險。
但實際上,籃網的價值顯然高於外界所想。隨著球星杜蘭特、前波士頓凱爾特人控衛凱里·歐文和中鋒德安德烈·喬丹陸續加入籃網,球隊的實力和商業價都得到顯著提升。據紐約郵報報道,籃網隊預計收入同比增幅將有望達到10%-15%。
而不能忽視的,還有蔡崇信買下的籃網隊主球場貝克萊中心。對這一塊資產,業內人士十分看好,“籃網隊擁有一個世界級的體育場館,而且特許經營權背後的市場正不斷增長,類似的資產很少。”
很顯然,蔡崇信又再一次成功“躍”過驚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