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看各類技術的迭代史,明顯有“快與慢”的區隔。相較之下,人機互動的技術一直處於慢節奏,在過去12年間,人機互動介面依賴的主流技術是觸控,幾無革新。雖然這些年間各種後起之秀也在走蠶食路線,但手勢識別雷聲大雨點小,語音識別也還集中於小眾應用。而在內外因素交替作用下,一種新型技術已在暗中發力,力圖成為新的攪局者。
人機互動已到革新“前夜”
“從整個人機互動的發展歷史來看,最早鍵盤是唯一的操控方式,它只能夠進行非常有限的操作,市場容量也就每年1000萬臺左右。之後進入了個人電腦時代,人機互動也進入了滑鼠操控時代,提供了更好的人機互動性。隨後出現的智慧手機則將人機互動引入到全新觸控式螢幕方式,使操控更簡單、便捷,一年需求突破10億。” 顯通科技Quattroporte兼執行長李政揚描繪了人機交互發展的脈絡。
但這一互動方式進展到現在,已逐漸“難合時宜”。李政揚認為,雖然電容式觸控的互動體驗尚佳,但隨著趨勢的演變,革新力量已在顯現。
他指出,互動革新的驅動力在於:一是手機品牌旗艦機型追求玻璃一體化的設計,原有的按鍵功能互動區受限。二是手機越來越大、越來越薄,傳統操控方式特別是用單手操控很難,需找到替代方案。三是遊戲的應用越來越多,玩家依靠兩個拇指在螢幕上過多地做操作會嚴重影響遊戲體驗,需要更專業、體驗更好的操控方式。
而引領這一革新力的方式和力道不一,諸如手勢識別、語音識別等均在造勢,而SurfaceWave超聲波感測器在這一領域雖然是“新兵”,但其實潛力可期。李政揚分析,因超聲波可應用於手機、電腦、可穿戴裝置以及車載裝置,這一市場將每年突破100億部。
“此外,人機互動是一大框架,有不同的細分領域和應用目標,也會採用不同的技術。從技術進化的角度來說,不會是單一性質,即某一技術取代另一技術,更多時候是協同發展。”李政揚強調,“比如語音識別,可與觸控兩者結合實現更好的互動體驗,未來人機互動技術將百家爭鳴。”
超聲波觸控帶來互動新體驗
看準這一趨勢,顯通科技祭出了是軟體定義的超聲波高精度觸控平臺,通過超聲波感測器+SurfaceWave處理器即DSP形成“替代”方案。
對於其應用潛力,顯通科技銷售及市場副QuattroporteMark Hamblin介紹說,在智慧手機應用中,超聲波感測器可作用於正面觸控、虛擬按鍵、邊框、背殼等,無論是塑料、金屬還是玻璃等材質均不受影響。具體到細分應用上,諸如單手操作,不僅可通過手指滑動或滾輪操作,還可幫助手機判斷使用者是左手還是右手握持手機,從而實時智慧地調整按鍵設定;拍照時可通過滑動幫助實現變焦對遠對近,實現比擬專業單反相機的操控方式;此外還可為手機遊戲者提供更豐富的使用者體驗,解決了傳統互動方式的 “癥結”並拓寬了邊界。
在論及這一技術獨到之處時,李政揚從兩點給予解讀:一是軟體定義,即可讓手機廠商做二次開發,根據不同的應用和使用者習慣,在不同的位置定義應用功能實現;二是自主開發的16核DSP,可對超聲波像水波紋一樣四處擴散產生的波紋以及防誤觸等需要大量複雜而精確的計算。
憑藉超聲波固有的優勢以及DSP的算力,李政揚十分看好其潛力,他說,超聲波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更高的準確度和更大的靈活性,最為重要的是自由度,可將互動介面擴充套件到任何裝置形狀、任何表面材料,材質不再是互動的障礙。而且,其在不同的速度和壓力動態範圍內精確識別擠壓、輕敲、滑動和多觸點等等多樣化的操作,實現更自如的互動。
值得注意的是,顯通並沒有摒棄傳統的壓力感測器,而是結合了超聲波感測器一起揚長補短。“單純從壓力感測來說,精度可達到毫克級別,超聲波準確度可達到毫米級別,兩者結合在一起使用,整體精準度更具前沿性和超越性。目前,還沒有競爭對手可以做到在這樣範疇內對壓力的判斷。”顯通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楊雪飛表明其方案優勢所在。
具備多重優勢的超聲波感測器除了將率先在智慧手機“多點開花”之外,在筆記本和平板電腦市場、可穿戴裝置市場以及車載市場應用也蘊含巨大的潛力。據悉,目前華碩ROG 遊戲手機2、HTC的Edge Sense都與顯通進行了合作,充分佐證了對於超聲波觸控技術的認可。
未來將成“標配”?
看來,人機互動市場中超聲波感測器的“滲透”已在路上。
諸多公司也在這一市場加快攻勢,顯通科技在超聲波領域看似走在 “前列”。要知道,顯通科技的主要投資方來自美國的恩頤投資(NEA)和國內知名的北極光創投,到目前為止在全球擁有83項創新專利。有知名創投的“背書”以及其核心技術,有望在超聲波感測器觸控市場開啟新的天地。
而對於其他對手“跟風”的問題,李政揚以“細節”佐證:“雖然超聲波的發射與接收本身沒有太大技術壁壘,但通過訊號的識別與處理,將使用者體驗真正做好,關係到諸多細節,比如如果介面是彎曲的,怎麼來適配?手機越來越薄,如何適應?反應速度如何提高等等,這會牽涉到很多專利,這也都是無形的壁壘。”
“這將是一個全新的藍海市場。”李政揚進一步樂觀表示,“由軟體定義的人機互動介面將成為消費電子領域新一輪創新的催化劑,為客戶帶來全新的體驗和價值,在這一過程中超聲波感測器或將成為手機的‘標配’”。
誠然,一項新技術從切入到普及再到大規模標配,考驗的不僅是技術實力,諸如商業模式、成本、供應鏈、使用者習慣等都需要一一破解和完善,而在新的人機互動“圍獵”開啟之際,先行者也要做好全面競爭的準備。(校對/艾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