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夢想絕不是一個夢,兩者之間的差別,答案在劉邦手裡
文丨二指禪掌門
馬雲曾經這樣教育年輕的創業者:第一,有夢想。一個人最富有的時候是有夢想,有夢想是最開心的。第二,要堅持自己的夢想。有夢想的人非常多,但能夠堅持的人卻非常少。阿里巴巴能夠成功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堅持下來。在網際網路激烈的競爭環境裡,我們還在,是因為我們堅持,並不是因為我們聰明。有時候傻堅持比不堅持要好得多。
古龍更是用一段耐人尋味的話來詮釋夢想:夢想絕不是夢,兩者之間的差別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們深思的距離。
縱觀古今中外,無數的成功人士,就是抱著這樣一種信念,執著地行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譬如,劉邦。
(一)
喜歡讀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一生總喜歡到處轉悠,總結起來共有五次。
第一次出巡《史記》記載:“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
公元前220年,也就是從秦王華麗轉身,成為始皇帝的第二年。他從首都出發,巡視了隴西地區,最後又回到了首都。
第二次出巡《史記》記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禪樑父。…於是乃並渤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焉而去。南登琅邪,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琅邪臺下,復十二歲。作琅邪臺,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準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上自南郡由武關歸。”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開始東巡。因為齊國曾經是霸主之一,現在被滅,自然很多人不服氣。秦始皇在齊地轉了一圈,警示那些心懷叵測的人不要抱有幻想,你們扳不倒我的!這一次東巡的典型事件,就是泰山封禪。
第三次出巡《史記》記載:“始皇東遊,至陽武博浪沙中,為盜所驚。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旋,遂之琅邪。道上黨入。”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進行了第三次的出巡。這一次在途中還遇到了刺客,因為沒有坐最豪華的車,僥倖撿了一條性命。不然,張良就不是輔佐劉邦、而是因為殺掉秦始皇名揚四海了。
第四次出巡《史記》記載:“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刻碣石門。壞城郭,決通堤防。...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可能回來後覺得這些刁民還有不服氣的,於是,公元前216年又進行了第四次出巡。這次邊走邊安排大小事務,大的令大將軍蒙恬出兵征討匈奴,小的繼續尋找長生不老藥。當然,我們說小,也許秦始皇覺得這事比北征匈奴更大。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開始了最後一次出巡,這次,秦始皇途中染病,沒有回到都城,在路上駕崩。
很多人奇怪,秦始皇為什麼這麼喜歡溜達?
其實,秦始皇也不是喜歡溜達,而是因為一句話:“東南有天子氣”。秦始皇是誰?怎麼能允許自己的地盤有“天子氣”出現?於是,就想用自己的威懾力壓制住這股“氣”。沒想到,不僅沒有壓住,這股“氣”還被一個人接住,乘勢起事,最終將秦王朝從地圖上抹去,建立自己的漢王朝。
這個人自然就是劉邦了。
(二)
有人說,別鬧了,劉邦起事和那句話有什麼關係?陳勝、項梁還不是都起義了?
大家都記得我們說過的“斬蛇”事件吧?劉邦就是在斬蛇後聽說自己是“赤帝之子”,再聯想到秦始皇那句話,認為就是說的他,才藏進深山,等待時機起事的。據說,後來不管劉邦藏到哪裡,呂雉和其他人總能找到他。劉邦很奇怪,就問原因,呂雉說,劉邦藏在哪裡,上方都有云氣凝結,所以,很好找。
關於呂雉的這段記載是否有杜撰的成分,我們不去深究,我們的重點都在秦始皇那句話上。
試想,“東南”可是一個方位詞,不是指某個具體的地方,東南幾百萬人,別人都沒有把那句話安在自己頭上,偏偏劉邦這麼想了。想了就有緊迫感,更有壓力。既然自己是命定的天子,為什麼不放手一搏,爭取自己的“權益”呢?
這就是夢想的力量!
“老婆孩子熱炕頭”固然不該被鄙視,但幹一番大事業,依然應該是年輕人走出校門後的首選目標。雖然有些想法在別人看來是天方夜譚,但人總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哪一天真的實現了呢?
俞敏洪說,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
你有夢想,也有勇氣,但是否行動了,才是成功的關鍵所在。因為,夢是一種慾望,想是一種行動。夢想是夢與想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