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欣
在行業內,產品經理與程式設計師“打架”是常有的事。
由於所處位置不同,產品經理更加註重使用者的體驗和感受,程式設計師更加註重程式碼的實現和維護。一般的產品需求對程式設計師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但他們最怕遇上不懂技術的產品經理的豐富想象力。
先來看下網路上流行的產品經理和程式設計師對話的段子:
程式設計師:什麼樣的小遊戲?
產品經理:就是最近很紅的小遊戲。
程式設計師:……
看完對話,小欣覺得這兩者的關係更像唐僧與孫悟空的關係,取經路上總會出現矛盾。
產品經理應集技術、商業、使用者、資料等知識於一體,才能做出正確的產品策略和一系列產品管理活動。而作為產品經理的唐僧除了唸經,其他都不會,這也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包括程式設計師在內的工作人員的鄙視。
但唐僧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就是要去取經。
這時的他又犯了另一個錯誤,不僅沒有將產品願景傳達清楚,也沒有考慮到包括程式設計師在內的團隊成員對產品的想法,使得每個需求都要多次溝通需求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專案的溝通成本。
取經路上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三打白骨精”就是其中的一難。孫悟空每一次都能識破白骨精的變幻,但唐僧就是不許他傷害,甚至辭退了悟空。
產品路也是如此,產品的實現從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一些限制條件。若產品經理自身不清楚這些限制條件,或沒有與程式設計師溝通好,就很容易出現網路段子中的對話場面,還會讓程式設計師討厭產品經理。
小欣就看到過這樣的豆瓣小組:我們都討厭產品經理,也是十分生動了~~
但產品經理不服氣,覺得自己委屈。
我們討厭那些程式設計師:
明明可以做,非說實現不了!
明明是個簡單的問題,就是沒耐心解答!
明明只改幾行程式碼,非要提需求!
明明是個小需求,非要改半天!
孫悟空本來就討厭每次念緊箍咒的唐僧,被辭退後更是如此,直接走了。
心中想那你自己來吧,俺老孫回花果山逍遙去了!
這一矛盾中也有程式設計師對產品經理專業性的不理解,會有“產品經理就是過來指手畫腳讓我幹活”的錯覺。
失去孫悟空後的唐僧,依然要西行。
肉眼凡胎的他以為沒有孫悟空,僅憑藉八戒、沙僧也能降妖除魔。結果卻是沒走幾步,他就被黃袍怪施法變成了惡虎。
最終,還是八戒請回孫悟空,才將他救出來。
在產品實現中,若產品經理在實現層面給出程式設計師具體的意見,很容易造成程式設計師與產品經理“打架”,畢竟實現產品是程式設計師的職責。而這種做法不僅可能使程式設計師憤然離席,還可能使產品延期。
這一難後,唐僧師徒繼續西行,一路上披荊斬棘,最終取到“真經”。
四人開心地開啟歸途,但不想還有一難在等著他們。因為唐僧忘記幫通天河老白黿的忙,使得老白黿大怒,將四人連帶經書卸入河中。也正是這會,師徒四人才發現經書是假的。
從產品角度來說,做產品就類似取經。產品做成功後,並不代表萬事告吉,風險隨時會“上門”。即使是已經收尾,也可能會出現其他風險,如尾款延期、使用者反饋不夠良好、資料系統不夠科學等。
程式設計師與產品經理有著共同的目標——做一款偉大的產品,而每一款產品的背後都少不了產品經理和程式設計師的付出。
具體到細節,程式設計師與產品經理的目標卻是迥異的,甚至可能是相反的。如產品經理要求先做一個功能,儘快上線,這一需求即使普通人也能理解。但程式設計師考慮的不僅僅是需求本身,還要考慮上線後的維護、升級等,而這部分不懂技術的產品經理是難以理解的,即使是懂技術的產品經理,可能也會覺得實現起來是簡單的,其中的艱辛和沉重就只有程式設計師能夠體會了。
因而,產品經理與程式設計師的衝突是無法避免的。
但雙方可以有所變通,程式設計師要儘可能地從使用者角度來看待產品經理的需求,不能僅考慮是否能實現,還要考慮這一需求的合理性。程式設計師要學習一些產品和設計的知識,工作中要嘗試與產品經理溝通,表達出自己對產品的看法。
產品經理也要有所改變,不能利用“經理”這個頭銜來壓制程式設計師,因為兩者之間並沒有從屬關係。其次,相比程式設計師,產品經理在專案地位上更佔優勢,更具主動權,但也不能過於理直氣壯地指揮,而應更多地尊重程式設計師,培養自己的技術能力。
這樣,雙方相處才會更愉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