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給人印象為硬體公司的蘋果變軟了,而之前有著軟體和服務印象的谷歌、微軟,變硬了。
iPhone下滑,500億美元服務營收2011年,iPhone銷售佔蘋果營收比接近五成,2012年之後一直維持在五成以上,2019年情況出現改變,iPhone佔比一直在下滑,直到第三季度下降到五成以下。iPad和Mac的營收佔比類似,一直在縮小。期間一直在增長的是蘋果的服務業務。
今年第三季度,App Store 應用商店、Apple Music、iCloud 服務、AppleCare 和 iTunes 在內的服務性收入為 114.55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 101.70 億美元,增長 13% 左右。蘋果目前在大力推廣Apple TV+,這將有助於蘋果明年的服務收入達到500億美元。
Apple Watch、HomePod 和 AirPods 等可穿戴裝置和配件銷售收入為 55.25 億美元,同比增長 48%。智慧手錶和智慧音箱的硬體和服務密切相關,這類裝置的增長同樣會帶動服務業務。
谷歌和微軟的眾多硬體硬體營收佔比一直不高的谷歌對硬體的熱情在不斷攀升。10月15日,谷歌釋出了多款硬體,其中包括Pixelbook Go,Nest Mini音箱,Nest Wifi和訊號放大器,廣受關注的Pixel 4系列手機。另外,Pixel Buds釋出,進一步進入無線耳機的產品品類。
谷歌還在不斷在晶片方面進行投入,除了與伺服器,機器學習相關的專用晶片,還有內建在手機中的Titan安全晶片,Pixel nerual,Soli感測器晶片 。
近期推出多款硬體產品的還有微軟,其一口氣釋出了五款Surface裝置,除了相對傳統形態的Surface Laptop 3 Surface Pro 7 , Surface Pro X,還有摺疊形態的Surface Duo,Surface Neo。其中Surface Duo 破天荒的搭載了安卓系統。
無處不在的計算據相關報道,Google硬體部門負責人Rick Osterloh曾表示:“我們對環境計算的願景是在家庭,工作或旅途中隨時隨地建立單一,一致的體驗。”
谷歌的這種遠景是以當前人工智慧技術的進展為依託,無處不在的計算需要無不不在的互動,不斷完善的語音助手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人工智慧代表了計算方式的變化,互動方式的改變,進而也會不斷影響終端產品的形態。好的產品不光需要優秀的軟體,還需要適合的軟體支援。另外,資料安全和隱私越來越收到重視,隨著5G的普及,聯網的裝置也會越來越多,雲端運算壓力劇增,此時軟硬結合的產品會是更好的選擇。
為了實現無處不在的計算,谷歌需要將服務納入到各種各樣的裝置,還需要把控多種裝置的體驗。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依靠眾多的自由硬體。因此,谷歌硬體業務的重要性會越來越高。
服務為先,硬體後行從目前蘋果推廣Apple TV+的策略來看,更像是一種硬體的輔助促銷行為,在促進銷量的同時可以保證硬體的價值。後期只要蘋果的服務能夠做到優秀,也會逐漸養成使用者消費服務的習慣。
從iPod開始,蘋果把服務和硬體搭配的非常合理,也是其產品能夠在市場中展現的一個核心特點。智慧手機市場的飛速增長成就了輝煌的iPhone業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蘋果又回到了初始的模式,通過整合服務來提供差異化的整體產品。
蘋果做服務也是為未來的準備。硬體只是一個載體,當出現技術變革之後,依託成熟的服務可以更好拓展新型的硬體。蘋果大力推廣服務是在未雨綢繆,是一種服務為先,硬體後行的方式,抗風險能力更強。
迴歸業務無論是蘋果加碼服務,還是谷歌和微軟不斷推出硬體,它們背後都是以業務為依託。在這種導向之下,硬體和服務只是一個元件,是不是去做完全看需要。微軟最近在這方面做的非常不錯,比如HoloLens,AR類裝置普遍缺乏實際的用途,但在微軟的業務之下,就是這樣一類價格高昂,還不夠成熟的產品可以得帶不斷的更新和迭代。
這種以業務為導向的方式對於使用者來講是一種利好,同時反映出了目前新技術的普及的現狀和相互競爭的激烈,給使用者提供完整的產品體驗會越來越重要。
硬體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一種投入大,風險高的行為,但隨著技術的進展,比如未來已經可以看到的萬物互聯,工業網際網路等,硬體的製造風險和靈活度都會有更好的把控。軟體和服務公司進入硬體的難度更低,而以往以硬體為核心的玩家去掌控一些關鍵的服務已經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