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基於量子位的量子計算機仍然太大,並且不能真正擴充套件,但是基於鐳射的新方法允許使用高度可擴充套件的模型,該模型最終可以通過將鐳射束分成“可壓縮光”而最終實現量子至上。
現在,IBM和Google推出的量子計算機都使用了qubit模型,該模型在當前時間點顯然還沒有那麼可擴充套件。儘管Google聲稱其53量子位計算機在二進位制計算機上具有量子優勢,但這僅適用於有限的一組應用程式。為了使量子計算機真正證明自己優於當前的二進位制模型,其設計需要通用性,可擴充套件性和更高的容錯能力。
儘管當前基於量子位的量子計算機的容錯能力有所提高,但由於元件已經很大,其縮放潛力大大降低。10月18日,基於鐳射的量子計算機的釋出揭示了一個更好的選擇,該計算機已經開發了近10年。
基於鐳射的量子計算機背後的團隊包括來自美國,澳洲和日本的科學家。代替量子位元,新方法使用了由鐳射束和定製晶體構成的聚集狀態,該聚集狀態將光束轉換為一種特殊型別的光,稱為“壓縮光”。為了使聚集狀態展現出量子計算的潛力,鐳射需要可以通過特定的方式進行測量,而這是通過反射鏡,分束器和光纖的量子糾纏網路來實現的。
這種方法在較小的規模上得到了證明,它不能提供足夠高的計算速度,但是科學家們聲稱該模型具有極強的可擴充套件性,並且更大的結構最終可以在量子位和二進位制模型之上實現量子至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