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起到主導作用的不是IT技術,而是鋰離子電池、AI和IoT融合在一起,可以稱之為ET(能源與環境技術)革命。

得出這一結論的是10月9日榮獲201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學者吉野彰,其憑藉鋰電池技術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這一次諾貝爾獎的頒發算得上實至名歸。鋰電池的出現對社會的改變不僅是小到日常使用的手機和平板電腦,更是未來有美好前景的電動汽車不可或缺的。鋰電池的發明和商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

10月18日,吉野彰受邀在東京千代田區發表了演講,此次演講參加者包括許多政府成員和日本文部科學省的許多官員在內的大約70人蔘加了會議。

在這次演講上,吉野彰談到了使用“聚乙炔”開發鋰離子電池的技術,這種技術是由200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白川英樹所研發,吉野彰希望將學術界與產業界相結合,將技術應用到產品中,順應市場經濟。

鋰電池在膝上型電腦和智慧手機上的應用,催生了上世紀90年代後期IT革命的到來。現在,鋰電池的運用範圍更加廣泛,尤其被寄予希望的是應用到越來越流行的電動車輛中,並將研究如何將太陽能軟化成電能儲存於鋰電池中並加以利用。

吉野彰先生表示:IT革命被廣泛認為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但是從現在開始,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發生——鋰離子電池技術與AI和IoT融合在一起,可以稱之為ET(能源與環境技術)革命。

從吉野彰先生的說法來看,人工智慧、物聯網與鋰電池發展的三者結合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而且被預言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

那麼距離下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之前,留給現在的技術發展時間還有多久,或許只有五到十年之久。

所以現階段需要提速發展相關技術以外,人工智慧、物聯網和鋰電池的技術如何融合的問題也需要深度考慮。

目前來說,雖然物聯網與鋰電池結合的應用比較廣泛,但是對於長期使用的場景而言,都面臨著工作壽命短、低溫環境無法使用、以及產品維護成本高的難題。

從人工智慧與鋰電池目前的結合來看,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助力鋰電池材料的研發,可以在實驗資料較少的情況下,利用與人工智慧相結合的方法,預測電池的新型高效能材料特徵,解決材料開發中的問題,減少電池材料的研發時間。

第二個是利用人工智慧系統優化電池使用習慣,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單次使用時間。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目前不僅是中國,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家都積極參與到電池技術的相關研發當中。像日本汽車企業巨頭豐田等公司,不僅僅在各種電池方向上投重金研究,同時為整個行業製造標準。

從中國的鋰電池市場看,整體趨勢持續上漲。2018年中國儲能類鋰電池產量同比增加48.57%,預計2019整年年產量將達6.8GWh,未來五到十年都會保持持續上漲的勢頭。

為了應對未來可能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日本經濟產業省在今年的鋰電池報告中指出:雖然現在中國是鋰電池的主要製造國,但是要讓自己國家(指日本)的企業把核心技術掌握牢固,如日立化成工業憑藉碳負極材料的技術在世界上電池材料的開發中佔45%。

日本企業的做法帶給中國的啟發是,中國在努力發展鋰電池技術的同時,更該保持技術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從而建立行業標準或者主導權,這樣或許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佔據一定優勢。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仙知機器人強勢登場,現場展示打造移動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