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25日,第14屆國際校長聯盟大會在華東師大舉行,來自世界各地50個國家的1500名中小學校長參會。
開幕式結束後,阿里巴巴合夥人、馬雲公益基金會創辦人馬雲作為“不忘初心的師範生”首先發表主旨演講。
演講開始,馬雲首先幽默地表示:
“這是我這輩子見到最多校長的場合,其實小時候還會害怕見到校長,為了今天上臺昨晚就沒睡好覺。”
接著,馬雲說卸任阿里巴巴主席以後,未來他最感興趣,投入時間和精力最多的可能就是教育了,“我希望自己能夠做一輩子的教育的支持者,因為這是我下半輩子最熱愛的工作,最希望投入的”。
對教育抱有如此巨大熱情的馬雲我們並不陌生,“熱愛教育”他也不是說說而已,他有自己的思考,他認為將來的教育將會有這幾種改變——
第一,教育的使命要變,要從教人變成育人。
教和育是兩回事,教是知識,育是文化;學和習又是兩回事,學的是知識,習的是體驗。
工業時代是知識改變命運,資料時代是智慧完善命運。
工業時代的教育講究的是標準化,規模化,不一樣的孩子都是用同樣的方法在教育,但是未來的教育必須講究強調個性化,特色化,上課不一樣,方法不一樣,評價體系也不一樣。所以我希望在我們中國和全世界,所有的學校都應該是不一樣的,中國教育講究因材施教,這是我們追求的方向。
第二,教育的方式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未來老師要靠價值來贏得學生的尊重。
人工智慧可以代替老師批改作業,網際網路幫助解決問題,人類在大腦中植入晶片以後,知識也許根本不需要教,但是老師對學生的愛,對學生的思想,對學生的價值觀的洞察和引導,是機器無法取代的。
過去老師是靠灌輸知識獲得價值,未來老師要靠價值來贏得我們的尊重。過去以製造為中心,未來將以創造為中心。創新、創造、創意是人與機器的最大的區別之一,人類有夢想,機器永遠不會夢想。
教育的使命會變、教育的方式會變,那麼學校呢?學校會有什麼變化嗎?
馬雲說:當然要變!而且變得不小!
學校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動物園,而不是養雞場、養豬場,要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要把每個孩子培養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學習的機器,否則他們未來無法和機器去競爭。過去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機器會越來越像人。最終我們應該做到的是人更像人,機器更像機器。
因此,我們的孩子在學校應該不只是學知識,還要從藝術體驗中體驗到創意和想象力,從運動中學會包容,學會團隊,學會責任,學會面對失敗,學會面對挫折,學會在衝突解決問題,因為未來的社會將會衝突不斷。
今天的學校很難,要考慮的東西很多,教育不是確保孩子沒有危險,不出問題。教育不是確保孩子沒有危險,不出問題。教育是教孩子們怎麼樣在未來面對困難,有問題的時候如何去處理?
我在以色列時,以色列教育部長跟我說,以色列的小學生要到野外生存至少三天,非常艱苦。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將來才能有擔當。前不久中國也有一個我特別關注的關於懲戒孩子的討論。現在的孩子好像一點都碰不得,我覺得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要充分相信老師,學生違反紀律,違反規則,老師不敢去懲戒,這就像開車不允許踩剎車一樣危險。
第三、教育必須學會尊重
特別希望未來的教育要讓我們的孩子有全球觀,要對世界有足夠的認識,對其它的民族、其它的文化、其它的國家、其它國家的宗教信仰,要有足夠的尊重和認識。
教育必須學會尊重,要讓我們的孩子不要有中西對立,要有未來觀,有全球的視野。學習、尊重、包容才能讓一個民族強盛,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加和平。
有的人喜歡吃玉米、有的人喜歡吃黃瓜、有的人喜歡吃肉,我們必須讓孩子有選擇、讓家長有選擇,因為每個孩子不一樣。不一樣的孩子需要不一樣的學校,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木材,無論是松木、杉木、楠木都一起做成了三夾板,素質教育不是低質教育,素質教育不等於可以放鬆教育的標準,素質教育更不等於教育不需要嚴格。
馬雲強調,未來是需要愛的時代,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被機器取代,才不會在變革中被淘汰。機器只有晶片,人類有偉大的心,有愛,機器有精度,但是人類有溫度。所以,面向未來的教育,不僅要培養智商、情商,更需要培養愛商。這是教育的責任,也是教育的擔當。
以上就是為你精選出的馬雲演講中和我們切身相關的精華內容!
其中不少金句頗為亮眼:
◇創新、創造、創意是人與機器的最大的區別之一,人類有夢想,機器永遠不會夢想。
◇要把每個孩子培養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學習的機器,否則他們未來無法和機器去競爭。
◇教育不是確保孩子沒有危險,不出問題。教育是教孩子們怎麼樣在未來面對困難。
附:馬雲演講全文
2019年10月23日
上海國際校長聯盟
馬雲演講全文
尊敬的阿爾塔主席,各位領導,各位校長、老師,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很榮幸參加這次大會,這是我見到校長最多的一次。
小時候最怕見校長,能不見,儘量不見,因為怕,一般也見不到;
今天一下子見到這麼多校長,我非常高興、非常感動。
大家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一起探討教育的創新和責任,這本身就是一種責任和擔當,給世界帶來希望。我一直認為,一個老師一輩子影響幾百個學生;一個校長一輩子影響幾百個老師,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校長、老師,因為你們可以影響許多人的一生。今天的會有1500名校長參加,在這兒相聚、交流、暢談,我在這兒誠惶誠恐,也倍感榮幸。
我離開老師崗位已經快30年,我說我是放而不棄。我現在卸任公司職務了,我想未來最感興趣,投入時間和精力可能最多的就是教育。我希望自己能夠做一輩子教育的支持者。我現在最需要的是學習,要多看,多聽,多學習。前天,我去了趟杭州千島湖,看了我們那邊正在試點的一個寄宿制學校,跟那邊的校長、同學和老師進行了交流,我越來越感到裡面的機會之大、裡面的挑戰之大,但是也看到了希望之大。
今天在座1500名校長和全世界所有的校長,我認為你們是The Leaders Of The Leaders,大家是真正的領導者的領導。我自己做阿里巴巴,從1999年到現在20年來,我感受最大的,把自己的工作能夠做好,有一個重要的來源就是我曾經是老師,我曾經當過班主任,我懂得如何去尊重學生,如何讓學生髮揮他們的潛力,讓他們做得比自己想象得還好,如何期待學生比自己做得更好。
我自己覺得當CEO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我是叫Chief Education Officer,我主要的責任就是能夠讓所有年輕人,發揮他的特長、發揮他的作用。每個老師最優秀的品質就是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希望自己的學生做得比自己好。做CEO也一樣,希望自己的員工永遠超越自己。
今天世界有很多問題,但是不管面臨多大的問題和挑戰,不管形勢如何複雜動盪,只要教育還在,一切都有可能和機會。教育是這個世界最最重要的穩定器,是人類對於未來信心最重要的保障。
不注重教育,就是不注重未來。中國每年有1500萬新生兒,全世界每年不到1億的新生兒,這是最獨特的資源,也是最大的富礦。投資這近1億腦礦,就是投資世界的未來。
中國過去40年,經濟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視教育,開發了13億人的腦礦。我認為改革開放在中國最大的推動力是知識,知識就是力量。所以我相信如果把教育作為未來重中之重的投資方向,把教育作為這個社會上的穩定器,把教育當做人類對於未來自信和信心的推動器,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所以我覺得我辭去阿里巴巴董事長職務以後,我給自己找的這個工作,非常重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因為“人”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在公司運營過程中,我一直把“人”作為阿里巴巴的第一產品,因為阿里巴巴的員工如果不成長,公司的產品是不可能成長的。所以我堅信人不變化,社會是不可能進步的,教育不進步,那麼人是不可能進步的。
未來的關鍵在於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於老師。全世界都應該鼓勵最優秀的學生進師範學校、去做老師,讓老師真正成為崇高的職業,成為待遇最好的職業。
當然有知識不一定能當好老師。老師會學,還要會教。老師未必知識最多,但老師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老師不是明星,但老師能培養出明星。
影響學生的是老師,影響老師的是校長。校長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決定學校的方向,決定老師和學生的發展。校長最重要的職責,是幫助老師看到希望和前途。我在做鄉村教師計劃時發現,鄉村教師辭職,60%以上是因為對校長不滿。我剛才了解到華師大投入大量精力、大量資源,投入在中小學校長身上,這是極其有意義。
學校留不住老師,問題都在校長;公司留不住員工,根子都在老闆身上。校長辦校和企業家創業一樣特別不容易。校長不但要懂教學,還要懂管理;不但要配置好校內資源,還要能協調好校外資源。校長不僅僅是教書能力,更重要的是領導力。
校長要比其他人提前看到問題,而且要想辦法不要讓問題發生。校長要看到別人沒看到的,要想到別人想不到的,要說出別人不相信的,還要做出別人不敢做的。
一個優秀的校長,一定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而一個領導者往往是孤獨的。國際校長聯盟搭建的這個平臺,能夠讓全世界的校長一起交流討論,一起分享成功,分享困惑,這件事非常有意義。
今天的技術變革,社會的鉅變之下,未來受到衝擊最大的也是教育。我們今天的教育體系,是工業革命時代建立起來的,在為工業時代的流水線,為工業時代的金融行業、服務業、製造業培養人才。今天教育首先要思考的是我們自己怎麼改變,怎麼適應,怎麼發展。教育變革,是技術革命不演變為社會革命的關鍵。我想機會難得,在各位校長,各位教育專家面前,我只是探討交流一些我個人的看法和觀點。
首先,從工業時代到資料時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工業時代是知識驅動,知識的競爭;而資料時代,是智慧驅動,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競爭,是領導力、擔當力、責任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工業時代是自己強大,資料時代讓別人強大;工業時代是比拼力量,肌肉,所以男性佔優勢;資料時代是比拼體驗,女性佔優勢。
工業時代,人類探索外部世界,甚至宇宙;資料時代,人類有能力探索自身,了解自己。我認為人類今天不斷在思考,要移民其它星球,但是我相信我們應該先把人類的海洋垃圾處理掉,顯得尤為重要。
資料時代,人類擔心機器超過自己,擔心人工智慧,但是我覺得人類還是應該更有自信。最大的挑戰不是機器越來越聰明,而是人的智慧沒有長進。
確實人工智慧、大資料、機器人會對我們過去的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會有巨大的挑戰,機器會越來越聰明,機器比我們的孩子更能記憶,算得更快。所以如果我們依然按照昨天讓孩子更會記、更會算,那麼我相信我們的孩子在未來二三十年面臨巨大的挑戰,使他們將會找不到工作。
未來比的不是知識,而是智慧。機器與人的角逐在使命與價值觀。人類知識急劇爆炸,但幾千年來智慧並沒有提升。知識可以學來,但智慧是一種體驗。Clever靠學習,smart 靠經歷。動物有本能,機器有智慧,人類有智慧很多事情對人類來講很難,但機器非常容易;很多事情對機器很難,對人類來講卻非常容易。機器永遠會比人聰明,比人記得快、算得快,還不需要休息,不怕累,不會生氣,但是人類擁有的智慧是機器無法擁有的。聰明是能看見很多,而智慧是看見了當沒看見;聰明是知道自己要什麼,而智慧是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在這樣的鉅變之下,教育必須發生改變:
第一、 教育的使命會變:從“教人”到“育人”。
工業時代是知識改變命運,資料時代是智慧完善命運教和育是兩回事。教是教知識,育是育文化。學和習是兩個概念,學的是知識,習的是體驗、挫折。過去教人怎麼變聰明,未來要讓人怎麼變智慧;智慧時代千萬不要把精力花在技術上、花在裝置上,而是把技術、裝置花在人的進步、人的感受上。智慧時代不應該、也不能讓人失業,而是讓人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工業時代的教育,講究的是標準化、規模化,不一樣的孩子用的都是統一的方法;未來的教育必須講究個性化、特色化。上課不一樣,方法不一樣,評價體系也不一樣。教育肯定不能失去考試,但是考試到底考什麼,是值得研究。
希望在我們中國和全世界,所有學校都應該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中國教育講究因人施教,這是我們追求的方向。學校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動物園,而不是養雞場,所有動物都一樣。要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要把每個孩子培養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學習的機器,否則他們未來無法和機器去競爭。過去把人變成機器;未來把機器變成人;最終是人更像人,機器更像機器。
第二、教育的方式會變 。
人工智慧可以代替老師批改作業,網際網路可以幫助回答問題,未來如果在人腦中植入晶片,知識根本不用教,但是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對學生思想、價值觀的洞察和引導是機器無法取代的。當然即使你腦袋裡有十塊晶片,你還是要學習,因為腦袋不動,你會老得很快,你根本沒用。
有人講現在有很多翻譯軟體了,所以我們不需要學外語了,我個人覺得學習外語的樂趣,對另外一種文化的尊重、對另外一種世界的探索是永遠不是翻譯機器可以取代的。過去,老師是靠灌輸知識獲得價值;未來,老師要靠引導價值贏得尊重。
未來的孩子,不但要會做法、會演算法,更需要有想法。過去是以製造為中心,未來以創造為中心。創新、創造、創意是人與機器的區別所在。人類有夢想,機器永遠不會有夢想,未來孩子在學校不只是學知識,還從藝術中體驗到創意和想象力,從運動當中學會包容、學會團隊、學會責任、學會面對失敗、面對挫折,學會在衝突中解決問題,因為未來的社會將衝突不斷。
今天的學校很難,要顧慮的東西太多。教育不是確保孩子沒有危險、不出問題;而是為了教育孩子們未來怎麼去面對危險、怎麼去面對問題。在以色列的時候,教育部長告訴我,以色列的小學生要到山裡野外生存三天,非常艱苦,在這種環境下長大,才能擔當重任。
前不久中國有一次社會討論,關於懲戒孩子。好象孩子一點都碰不得。我覺得家長把孩子給到學校,就要充分信任老師。學生違反紀律、規則,而老師不敢懲戒,這就像開車不踩剎車一樣危險。
同時,我個人還認為,教育資源要向基礎、基層傾斜。今天有很多國家把教育資源大量投入了大學、研究生院。而我認為,教育資源要向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傾斜,等到大學再關注,已經晚了。
我們需要北大、需要清華、需要哈佛、需要牛津,但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每一個人普惠的機會。現在評比世界五百強的大學很多,但是如何激發出讓我們的資源真正放在看不到的地方,那些幼兒園、託兒所、小學、初中,我相信這樣才是讓一個民族強盛,才是讓一個世界強盛。教育資源還要向基層、向鄉村傾斜。尖子生很多,北京、上海的教育很好,並不代表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很高。就像奧運會金牌很多,並不代表這個國家的體育和老百姓的運動素質非常高。
鄉村教育好,中國教育才好。中國許多農村學校學生少,老師不願去,學生教不好。寄宿制教育整合學校、教師資源,是中國鄉村教育應該走的路線。我嘗試了兩三年,反對聲很多。八九十年代沒有成功,難道現在就不能嘗試了嗎?
我覺得不同年齡要有不同的教育重點,從幼兒園開始,就要給孩子種下文化的種子,學習琴棋書畫,唱歌是能夠通向靈魂,舞蹈能夠懂得節奏,畫畫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小學要培養的是價值觀,做人的道理;初中強制要有一些記憶,初中孩子最活躍,要培養紀律性;高中一定要找到未來的興趣。
我現在最擔心很多高中生,我跟他們交流,他們只有一個想象力,就是“我要考大學”。藝術是關乎生命審美的教育,但是在中國,藝術更多是謀求生存的教育。孩子們學習藝術,主要還是為了考好大學、找好工作。反而是在老年大學,藝術教育迴歸了本質。
第三、特別希望未來的教育,要讓我們的孩子有全球觀,要對世界有足夠的認識,對其它的民族、其它的文化、其它的國家、其它國家的宗教信仰,要有足夠的尊重和認識。
教育必須學會尊重,要讓我們的孩子不要有中西對立,要有未來觀,有全球的視野。學習、尊重、包容才能讓一個民族強盛,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加和平。
我相信未來教育的變革對人類挑戰極大,但是機遇同樣很大,我們的教育做好,世界會變得更加和平、更加可持續、更加綠色。今天中國的教育更需要有自己的選擇,我們應該讓每一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學校各有各自的風格,父母、孩子就有選擇的空間。
有的人喜歡吃蔬菜、有的人喜歡吃玉米、有的人喜歡吃黃瓜、有的人喜歡吃肉,我們必須讓孩子有選擇、讓家長有選擇,因為每個孩子不一樣。不一樣的孩子需要不一樣的學校,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木材,無論是松木、杉木、楠木都一起做成了三夾板,素質教育不是低質教育,素質教育不等於可以放鬆教育的標準,素質教育更不等於教育不需要嚴格。
最後,我想我們面向未來的教育,需要培養智商、情商,更要培養愛商。機器只有晶片,只有人類才有偉大的心、有愛。機器有精度,而人有溫度。AI時代就是需要愛的時代。
只有這樣,才不會被機器所取代,才不會在變革中被淘汰。機器可以取代保姆,但不能取代母愛;機器可以取代護士,但不能取代關愛。
人工智慧時代,如果沒有愛商,技術越強大越可怕。這是教育的責任,也是教育的擔當。今天面臨的問題,只要教育在,只要校長們在,老師們,我們就一定能應對好。所以教育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教育更是一個巨大的責任的時代,我們一起努力。也許對我們的改變不大,但是對孩子們的改變會非常大,對孩子們的改變就是對未來的改變,謝謝大家!
-
1 #
-
2 #
因此,我們的孩子在學校應該不只是學知識,還要從藝術體驗中體驗到創意和想象力,從運動中學會包容,學會團隊,學會責任,學會面對失敗,學會面對挫折,學會在衝突解決問題,因為未來的社會將會衝突不斷。
-
3 #
馬雲為何能夠把阿里巴巴辦成功?緣自於曾經的教師職業。他說:“我自己做阿里巴巴,從1999年到現在20年來,我感受最大的,把自己的工作能夠做好,有一個重要的來源就是我曾經是老師,我曾經當過班主任,我懂得如何去尊重學生,如何讓學生髮揮他們的潛力,讓他們做得比自己想象得還好,如何期待學生比自己做得更好。我自己覺得當CEO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我是叫Chief Education Officer,我主要的責任就是能夠讓所有年輕人,發揮他的特長、發揮他的作用。每個老師最優秀的品質就是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希望自己的學生做得比自己好。做CEO也一樣,希望自己的員工永遠超越自己。”
-
4 #
提出很多很好的教育理念
-
5 #
馬雲老師大愛無疆,心繫中華教育,中華之崛起有希望。感謝為鄉村人民送來知識的海洋!
-
6 #
支援馬雲,期待中國教育的更好發展
-
7 #
看來馬老師深受他隨身攜帶的那本書的影響是有多大,我可不知道!
-
8 #
馬雲當教育部長,我覺得能出諾獎
-
9 #
馬雲來了,看來中國的教育改革真的要落實了!
-
10 #
馬雲加油給你點贊!真正為國為民的人。
-
11 #
如果馬老師生在國外,一定是個好總統!
-
12 #
馬雲那麼多錢當然要退下來,休息娛樂了,錢又用不完,又知道怎麼賺錢,不退下來,那麼累幹什麼
馬雲真是國家棟梁,教育需要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