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最近,又一個資本市場的爭相鬥豔在故伎重演:社群團購

2020年以來,社群團購的大戰愈演愈烈,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巨頭都在瘋狂加碼,利用資本補貼,意圖搶佔並生鮮電商市場。

6月份,滴滴旗下社群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

7月份,美團宣佈成立"優選事業部";

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群團購專案"多多買菜"上線;

10月份,蘇寧菜場社群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

12月11日,京東集團向社群團購平臺興盛投資7億美元。

套路無非就和當初的打車軟體、共享單車差不多,瘋狂補貼,意圖:

1. 培養使用者習慣

2. 逼退籌碼不夠的玩家

3. 侵蝕傳統行業

琢磨著,現在國內商業似乎也就是這個套路,沒什麼新意。生產不出什麼商業傳奇或是營銷大師,資本才是硬道理,讓目前的商業運作變得簡單粗暴。我們果然是務實的民族。

當然,這些資本巨頭還給搶灘菜市場行動賦予了更有深意的內味,就是搶佔私域流量,構建專屬社群。“私域”、“社群”是近期比較流行的營銷和通路,之前聊過的犀牛智造,100件起訂7天交貨,不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而是定製化/精細化生產,未來所依仗的通路、渠道,很大程度也取決於企業對於私域社群的控制。

一旦這個概念被構建,各大資本開始爭相進入,怕錯失良機,擔心未來私域社群發展成一個目前無法預想的規模和影響,那時再追悔莫及。這事兒都不用動腦子,跟風就行了。企業家並不在創造,聚焦在了競爭。

目前這種商業環境的形成,是國內紮實的人口紅利實在太誘人了。並不想說先補貼的模式是在給未來割韭菜、擼羊毛做鋪墊,因為他們也確實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方便。可惜的是,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成天琢磨著下一波人口紅利在哪裡,並不在想如何推動整個國家進步。拿出手指數一數,我們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中,基本都有網際網路巨頭的身影,(天貓、美團、攜程、滴滴),他們接下來的步伐,也就是細水潤無聲,逐步蔓延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再也離不開他們。

似乎,我們國家想指望著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引領國家強大,是不太可能了。沒火箭、沒晶片、沒AI,光靠專業娛樂大眾,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當日晚間,會議通稿釋出,其中引發最大關注的,是這樣一句話: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每年年底的政治局會議非常重要,是給第二年的經濟工作定調,是觀察第二年中國經濟政策的重要視窗。

在如此重要的會議中,"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出現,可以預見,這兩件事大機率將成為2021年,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基調。針對的目標主要是,網際網路大平臺,以及披著新經濟外衣的大鱷,或者獨角獸。

(也不知道和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的發言是否有關;)

總之收收這些網際網路大鱷的骨頭還是有助於國家最佳化商業環境和技術創新的,並不知道後續會有什麼樣的實際立法條文出臺,但我相信會對網際網路企業大肆收購打壓新興企業起到抑制作用,也對其在多領域的快速擴張進行限制。

這就是現在上層領導吹下來的風,你網際網路巨頭一天到晚複製商業模式,不創新點技術科技什麼的,該制裁還是要制裁。目前中國在國際關係中的局面並不樂觀,需要從創造一些優質的土壤給到真正的企業家。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阿里、騰訊、位元組跳動,我們更需要像華為、比亞迪、臺積電這樣的企業。

16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馬光遠: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要害不在於是去火星還是與菜販搶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