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11
現在,711便利店聞名遐邇,便利店模式早已深入人心,開遍大街小巷。
而在日本20世紀70年代,大超市如日中天,客流量巨大。在那時開一家小規模“超市”,是難以想象的,畢竟,小店難以和它們競爭。
當時,伊藤洋華堂是著名的大超市。管理層組織去美國考察,學習零售業的經驗。一行人中就有鈴木敏文,他在美國第一次見到“便利店”:一家小店裡,有各種的生活必需品,也有熱狗、咖啡等即食食物。
鈴木敏文
回到日本後,鈴木便想在日本開這樣的便利店,於是代表公司與美國南方公司談判,爭取到了711在日本的特許經營權。
使用費率低至0.6%,但這是透過說服美國方面才拿到的。畢竟,儘管費率低,但只要連鎖店數不斷增加,總收入還是很高。
鈴木成為新公司的負責人,興沖沖地等待美國總部的“秘密培訓”,但是,拿到內部資料的時候,他就傻眼了,因為裡面只有經營的通用知識,沒有711營銷、物流的核心技術。
他只好自己掌控711在日本的生命軌跡。
泰國711
密集型選址
選址是開店的第一關,鈴木採取了密集型選址的策略。這樣做有2個主要優勢:
一、消費者很密集地見到711,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更信任711;二、方便供貨。
711並不把開多少家店、遍佈全國作為硬指標,而是著重於保證每家店的整體質量。
日本東京711
主打便利
711主打便利,與體量大的同行錯開競爭,才順利生存下來。
全年全天無休,做到大超市做不到的事。
除此之外,鈴木又想向消費者提供便民服務,於是慢慢地,711可以代繳水電費;店內安裝ATM,消費者可以在店內取現金,不受時間制約;711有了身份證件影印機,會員可以在店內免費連WIFI等。
這些便利服務也給消費者進店的理由,促進了營業額。
中國澳門711
買方市場
最開始,一家711每天有70輛貨車送貨,隨即,鈴木敏文要求所有貨按溫度配送。
冷凍型,如冰激凌;微冷型,如牛奶、生菜等;常溫型,如罐頭、飲料等;暖溫型,如麵包、飯食等。
這就要求廠商也運送競品,鈴木指出這一必要性,廠商不願意運競品,還停留在過去的賣方市場,沒有在消費者的立場上看待問題。而消費者需要的是,在眾多同類型產品中,選出最需要的那一個。
最終,一家711每天的貨車來往數降至9輛。
關東煮
另外,711研發PB(private brand,自有品牌),推出關東煮、油炸食物、便當等熱銷食物,給消費者充當“工作餐”;
2004年,711在北京開第一家店。調研瞭解到,消費者喜歡熱乎的食物,於是,711首創,在店內的小廚房裡加熱半成品。
711還推出了“Seven現磨咖啡”,不同於店內的罐裝咖啡。
泰國曼谷711店內飲料機
食物研發團隊的作品,要經過董事會所有成員試吃,每個人都同意,才能最終面世。
一度,鈴木對推出的炒飯不滿意,就勒令下架,繼續研發。一年半後重新上市,果然備受好評,成為熱銷食品。
消費者期待711賣的炒飯,跟家裡做的一樣好吃,甚至要更好吃,不能敷衍消費者。
新加坡樟宜機場711
鈴木敏銳地意識到,在現今供大於求的買方市場,經營者要主動出擊,向消費者推銷,以獲得訂單。而藉助網路的營銷,則是“現代推銷術”。
2000年,711推出了“Seven Meal”送餐業務。
許多老年人精力有限,這樣就能解決每天的吃飯需求。他們可以選擇配送上門,或者去最近的711自提。
日本奈良711
711在日本青雲直上,2010年,美國南方公司向鈴木發出了收購請求,美國711成為100%的子公司。
鈴木敏文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便利店。因此目前的這個行業不存在飽和一說。”
價格戰會讓超市陷入惡性迴圈,竹籃打水一場空。711避免捲入其中,因而一直注重價格外的“產品品質”。
未來,711會在全世界的門店內,逐漸推行日本的經營策略,並研發符合當地人口味的即食食品,內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