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這兩天又有很多關於社群團購的新聞和傳聞:

昨天《人民日報》就此事發聲:

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資料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接著今天有關阿里、美團、拼多多表示退出社群團購業務的傳言廣泛傳播。

雖然沒有官方站出來闢謠,但明眼人都知道這事不可能——

畢竟社群團購預期35萬億的市場容量≈7個阿里巴巴。

社群團購對幾個巨頭來說都是難得的增長點,這種兵家必爭的業務沒人會主動退出。

相反,更多巨頭加入了戰局——

京東在11號官宣7億美金戰略投資社團賽道老選手「興盛優選」,這家公司恰好也是騰訊family的。

僅僅在5天前,大強子剛收購了美菜網旗下的美家買菜。

現在社群團購的玩家格局如下:

騰訊雖然沒有直接入局,但它同時是京東、興盛、拼多多、美團、滴滴的大股東。

大哥就是大哥,打仗都不用自己動手。

而阿里除了投資「十薈團」,內部也有餓了麼、盒馬、菜鳥驛站在拼。

同樣是在昨天,物業一哥「碧桂園服務」釋出公告擬以配售新股的方式融資77.5億港幣,資金用途是加碼社群團購。

網際網路巨頭還在爭搶自帶社群門店資源的團長時,正規軍物業公司也加入戰局了。

正好碧桂園的專案和地儲以三四線城市為主,和社群團購的主戰場完全重合。

這裡要解釋下:

港股配股和A股配股有本質區別。

港股配股≈定向增發,相當於發行了新股。而新股又不會給每個現有股東認購,只面向少量特定機構。所以配股後也會出現攤薄效應,對現有股民是一種傷害。

比如碧桂園這次擬配售1.73億股,佔擴大後股本比例約5.90%。每股45港元,較12月10日收盤價折價9.46%。

受此訊息影響,昨日碧桂園服務股價大跌5%

雖然短期利空,但中長期應該是利好——

物業公司的營收大頭一直都是收物業費,這部分現金流雖然非常穩定,缺點也很明顯,如果不能拿下更多合同面積的話,增速非常有限,沒啥想象力。

另一部分營收來自「社群增值服務」,這部分業務包羅永珍:小區廣告,家政,房地產經紀,社群會所等等,什麼都能往裡裝。

特點是想象空間大,增速快,但實際賺不到啥錢,體量很有限,營收佔比低。

將來進軍社群團購賺取的收入也會劃入這塊業務,那就非常有想象力了。

碧桂園服務今年的總營收也就120億港幣左右,如果社群團購能做起來,單單這塊業務的年營收就能快速超百億。

所以我覺得社群團購真的給物業公司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助於提升估值。

年底政治局會議總結經濟工作,有兩個新亮點——

首提「需求側改革」,原文:

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2015年底「供給側改革」被首次提出,市場並不在意,結果迎來了一場轟轟烈烈地去產能和大宗商品暴漲。

這次首提「需求側改革」值得重視,預計之後會出臺更多相關政策。

需求側有兩大挑戰:

一是居民部門槓桿率,目前是65%,根據國際經驗,到80%就已經是極值區域了,很危險。尤其中國利率水平還高。居民部門槓桿背後和高房價息息相關。

二是貧富差距拉大。房價上漲,尤其是二手房漲價,本質上是在居民內部轉移財富。當收入跑不贏房價的時候,就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這也會對映到消費上,今年疫情之後,奢侈品消費是要比大眾消費更早恢復的。

首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條可以理解為定向敲打網際網路巨頭。

結合《人日》對社群團購的點評、螞蟻、蛋殼等事件,線索比較明確。

有關反壟斷議題不多贅述了,我們之前寫過一篇 《網際網路巨頭瑟瑟發抖》,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10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小特朗普與區塊鏈專案合作,以應對美國媒體日益下降的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