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汽車鐳射雷達這個180多億美元的市場,以Luminar當前技術和市場壟斷性優勢,足夠成長起一家千億市值的公司。

汽車自動駕駛一直雷聲大雨點小,生活中實際看到的不多,但是隨著自動駕駛出租車在北京和深圳執行,大眾可以越來越多的接觸到自動駕駛。

隨著特斯拉FSD的測試版釋出,是個大的突破性進展,自動駕駛離實際使用越來越近了。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

汽車制動駕駛離不開鐳射雷達,雖然Musk說不用鐳射雷達,那是因為鐳射雷達貴,如果鐳射雷達能夠達到1000美元或是500美元,我相信會Musk也會用鐳射雷達的。除了Musk之外,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商的自動駕駛都在測試鐳射雷達。

今年上市的鐳射雷達企業有Velodyne、Luminar,快要上市的Aeva,鐳射雷達市場由於巨大的潛力,成為資本的寵兒,2020年也是鐳射雷達興起的元年。

今天我們談談自動駕駛鐳射雷達的行業顛覆者---Luminar(LAZR.US),我們不是指鐳射雷達行業,而是專指自動駕駛的鐳射雷達行業,這個是鐳射雷達行業最大的市場,可以養出鐳射雷達市場最大的魚。

在開始講之前,先確定幾個共識:

1、根據線數的不同,鐳射雷達又具體分為2D、2.5D(1,4,8線)和3D(16,32,64線)三類產品,自動駕駛要3D,至少16線以上,一般64線以上,最新要求100線以上,或是對應的解析度。固態的更多會是解析度,Luminar已經達到300線。

2、按照目前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的預估,1000美元以下是L4自動駕駛的鐳射雷達規模化採購的價格目標,而L2+、L3的價格目標在500美元以下。

3、鐳射雷達要想成為“車規”級產品,必須要同時滿足“成本夠低”、“可靠”以及“可量產”三個重要條件。

我們從投資的角度來分析Luminar。首先,我們要看行業。

01 行業適用性問題:鐳射雷達是不是自動駕駛必備

既然Musk在自動駕駛領域鄙視鐳射雷達,只用視覺方案加毫米波雷達。目前的FSD效果還不錯,那自動駕駛是不是不需要鐳射雷達?這是要首先解決的問題,事實上,除了特斯拉,幾乎所有的其他汽車廠商都在測試準備使用鐳射雷達。

鐳射雷達解決什麼問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天氣、視線不好、視覺算力不足、視覺Corner情況(各種邊界)的時候,鐳射雷達還可以繼續支援自動駕駛,可以構造出三維立體影象,把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從99%提升到99.99%。

1、 鐳射雷達在惡劣天氣的時候有優勢,很多人第一直觀的感覺是鐳射雷達不適合差天氣?

這個是傳統鐳射的認識,需要再學習汽車鐳射雷達知識。

普通雷達感測器可用於汽車的自適應巡航控制或者前車碰撞預警等場景,包括倒車雷達,對於毫米波雷達來說這樣的工作完全可以勝任,但它受到天氣的影響較大。

例如,大於天氣這樣的雷達的效能會大打折扣,這對於無人值守的自動駕駛汽車是致命的,一下大雨因精度下降它就不得不罷工了。所以就要求技術更高的裝置,這就是鐳射雷達感測器。

鐳射雷達採用主動測距法,接收到的是物體反射回來的鐳射脈衝,鐳射雷達直接測量被測物體到雷達的距離,與立體視覺複雜的視差深度轉換演算法相比更為直接,而且測距更為準確。鐳射雷達還具有視角大、測距範圍廣等優點。

由於鐳射雷達脈衝在一定距離外會開始擴散,而且半透明物體也可進行部分反射,如車窗、下雨、霧天都會引起水滴對脈衝的某些反射,造成反射訊號中的噪聲。鐳射雷達通常透過調整發射功率及接收器敏感度來降低這種影響。

這些就需要1550nm的鐳射雷達了,1550 nm波長LiDAR可以加大功率,附加的軟體模組能夠過濾LiDAR探測的點雲資料,評估掃描可靠性,以確保車輛能夠在雨、雪、霧天氣中的正常執行。

1550nm鐳射雷達在濃霧中的視野還只有30m,905 nm LiDAR感測器無法在濃霧中有效工作,新款1550 nm LiDAR是唯一能在濃霧中幫助車輛做出正確轉向操作的感測器,這也是今天的主角—Luminar的主攻方向。

2、 全視覺可以搞定,比如特斯拉,沒必要搞鐳射雷達?

全視覺+毫米波雷達=靜止的“公路殺手”。

相對靜止的物體似乎是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在技術升級之路上的一大障礙。

a、2016年5月,美國佛羅里達州一位男子駕駛開啟著Autopilot系統的特斯拉Model S,撞上一輛正在馬路中間行駛的半掛卡車,導致駕駛員當場死亡;

b、2018年初,在洛杉磯405高速公路上,一輛特斯拉Model S撞上了一輛停在路邊的消防車,司機正在使用AutoPilot功能;

c、2018年,中國發生的首例“特斯拉自動駕駛”車禍致死案,車輛同樣是在開啟AutoPilot模式下撞上一輛停泊在高速路旁的道路清掃車;

d、2019年3月,還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一輛特斯拉Model 3以110km/ h的車速徑直撞向一輛正在緩慢橫穿馬路的白色拖掛卡車,駕駛員不幸罹難。

如果從結果上來看,這些都是處於AutoPilot開啟狀態的汽車無法識別被測物體而導致的意外事故。但在技術層面上,早期特斯拉產品的感測器配置和如今特斯拉產品的感測器配置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

2016年之前的Model S使用的晶片是Mobileye公司的EyeQ3晶片技術,以單攝像頭為主,輔以毫米波雷達等感測裝置。

而如今Model 3使用最新的英偉達自動駕駛晶片,處理速度遠超當年晶片水平。同時,Model 3車頭安裝了一顆前置毫米波雷達,車身四周佈置8顆攝像頭和12個超聲波感測器。

無論是從硬體配置還是軟體層面,兩款產品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但最新的產品在面對類似情況時還是“無法處理”,可見,相對靜止的物體仍是自動駕駛前行道路上的一大瓶頸。

理想汽車執行長李想曾在社交平臺發表觀點稱:“目前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組合像青蛙的眼睛,對於動態物體判斷還好,對於非標準的靜態物體幾乎無能。視覺在這個層面的進展幾乎停滯,哪怕是動態,車輛以外的識別率也低於80%,千萬別真當自動駕駛來使用。“

但分析原因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感測器未能檢測到物體;或感測器檢測到了物體,但AutoPilot尚無能力及時處理這種場景。

毫米波的問題----毫米波雷達並不是不能檢測靜止物體,但是會過濾掉靜止物體

事實上,靜止物體是有意被濾波演算法去除的,毫米波雷達對速度的感知是透過多普勒效應來實現的,所有物體都會產生回波,而只有去除雜波,才可以關注於真正需要跟蹤的物體,一旦這個物體被跟蹤上,即使它突然停住,雷達依然對它保持持續“關注。

如果不去掉靜止物體,車就會在隧道口剎停

現在量產毫米波雷達的訊號天線基本只在二維方向上裝備,即使有了elevation天線,對檢測到的物體依然缺少高度資訊,這使得街上的路牌,路邊的花壇,甚至停車場的舉起來的杆,隧道前的牆很難與路面上的車區分開,所以為了關注路面上的車,不得不去掉靜止物體產生的回波。

攝像頭的所有能力都是由歷史資料訓練的,實際場景不可能被全部訓練過

見過路上有水牛的人估計沒多少,這種資料怎麼採集?沒有資料就會導致系統識別問題,場景再少也不意味著現實中沒有可能出現。沒有遇到之前可能是99.999%的可靠性,遇到了那就是100%的事故。

特斯拉在自動駕駛資料採集方面,是絕對的業界龍頭,waymo的資金拉滿也就支撐600輛車的車隊,特斯拉是第一個實現資料閉環,實現由使用者直接貢獻資料的模式,資料量如此大也頂不住一輛側翻的貨車。

這就是自動駕駛中經典的長尾效應。事實上由於長尾效應,自動駕駛系統不可能100%安全,這一點必須被認識而且接受。你可以無限往99.9之後加9,但是你永遠也無法得到100。

但是鐳射雷達構建三維立體環境,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3、特斯拉的FSD全視覺自動駕駛目前測試效果很好,是不是不需要鐳射雷達

觀看了很多FSD的實測影片,在高速上,還沒有發現靜止物體自動避讓,目前都是在非高速下有靜止物體自動避讓。

高速的計算要求更高,目前的計算能力應當是難以勝任各種Corner情況的自動駕駛,可以實現一般的自動駕駛。而鐳射雷達可以透過構建三維影象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為什麼Luminar的創始人Russel說主攻高速自動駕駛。

就算特斯拉透過巨大的算力解決了高速自動駕駛的物體識別問題,包括靜態物體識別,汽車行業其他公司恐怕沒有這麼強的算力。

就算用英偉達或是Mobileye的晶片,由於這兩家的晶片是獨立的,而自動駕駛演算法是個汽車廠商的,導致無法軟硬體一體化調優。

而特斯拉是可以軟硬體一體化調優,加上有海量的路跑視覺資料,這些都讓其他廠商無法重複特斯拉的模式,還是需要依靠鐳射雷達。

02 汽車鐳射雷達的市場規模

解決了自動駕駛需求鐳射雷達的問題,就看這個行業的規模。

Velodyne的S1檔案顯示,到2022年,鐳射雷達預計將成為一個價值120億美元的龐大產業,僅汽車這一部分就有望在2026年增長到近170億美元。6年內能達到170億美元,是個巨大的產業。

170億美元的市場足夠支撐一個千億市值的大公司。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自動駕駛高速發展,鐳射雷達幾乎是從0開始的行業,這個0是指產品研發到商業化銷售,目前還沒有大規模商業化銷售後量產實際使用,是一個新興從頭開始的行業,這種都是巨大的機會。

從風投來看鐳射雷達這個賽道---目前是大風口。

先看看2019風投對鐳射雷達的投資:

以色列公司Innoviz Technologies融資1.7億美元Luminar完成1億美元融資Ouster完成6000萬美元融資Velodyne LiDAR完成5000萬美元戰略投資融資Baraja完成3200萬美元A輪融資Sense Photonics A輪融資2600萬美元一徑科技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飲冰科技獲投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Voyant Photonics融資430萬美元未感科技完成千萬元級天使輪融資華為也在19年10月宣佈進軍鐳射雷達

再看看2020 鐳射雷達融資

探維科技宣佈已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鐳射雷達廠商禾賽科技完成1.73億美金融資VLDR透過SPAC借殼上市Ouster B輪融資4800萬美元

資本市場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洞察行業的動向最敏銳。2019年大規模風投,2020年開始上市,禾塞、速騰也在科創版排隊,連大塊頭華為都在2019年開始做鐳射雷達。

所以這個行業已經形成潮流,如果沒有足夠大的市場,怎麼會有這麼多風投,包括華為也進軍這個領域,可見這個領域的重要性。

這裡要重點提一下,凱思博橋美基金2016年在種子輪就開始投資Luminar,按最高股價47.8算,最高回報超過50倍,應當是大中華區基金中眼光獨到的、能夠抓住行業變遷擴張中大機會的。

凱思博除了投資Luminar,還深度賦能Luminar成長,幫助Luminar在國內的業務的拓展以及融資。

03 Luminar的競爭力和護城河

我把Luminar定義為行業的顛覆者,是從其顛覆性的技術創新開始的。我們來看看Luminar的競爭力。

1、市場洞察能力

我把市場洞察能力排第一,洞察到最具潛力的市場,才能找準了發力的方向。Luminar是明確定位在汽車鐳射雷達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市場,而且認為這個市場是最大的市場,在市場洞察能力上已經體現了競爭力,事實如此。

雖然當前汽車鐳射雷達市場很小,但是2026年可以到180億美元,目前鐳射雷達市場老大是VLDR,而VLDR一半以上業務是非汽車鐳射雷達。

看看下面Luminar的市場分析。

之前很多創業者都關注自動駕駛出租車上,其實,這個市場很難賺錢,因為自動駕駛出租車自身就很難賺錢,運營公司是重資產,難以上規模。而Luminar認為高速自動駕駛是最大的市場,也是視覺加鐳射雷達最容易實現自動駕駛市場。

這就體現了Luminar市場戰略洞察高人一籌。

2、願景和志向遠大,目標越宏大,未來的潛力越大

看看Luminar的創始人的願景:透過Iris的應用,自動駕駛系統能夠將汽車的安全性提高2~3倍,是一種完全可以與安全帶和安全氣囊相提並論的巨大飛躍。

他還說:“從長遠來看,因為系統能夠主動接管車輛從而避免事故,所以將幾乎不再有車禍發生,這一定能夠實現。

從自動駕駛提升到避免車禍,L5自動駕駛太遙遠,自動駕駛是高階需求,如果鐳射雷達能夠成為和安全帶\ABS一樣的安全標配,那市場空間更大,為汽車行業的社會貢獻也更驚人。

3、技術創新能力

Luminar在技術創新上遙遙領先,有3大創新。

Luminar的技術創新是對行業的顛覆,之前都是機械式鐳射雷達有車規級問題和成本問題、905nm有功率問題,而Luminar是顛覆式創新。

從鐳射波長、接受器技術等創新,在完成基礎創新之後,把創新引向軟硬體一體,這更能增強技術護城河。

採用1550nm是相對於VLDR的創新,可以大功率鐳射,增加探測距離和點雲解析度。Luminar採用了是1550nm鐳射,對人眼無害,可以大功率,而其他家都是905nm的鐳射,對人眼有害,無法搞大功率。透過銦鎵砷鐳射接收器降低成本,把固態鐳射雷達的成本下降到可以500-1000美元的銷售。Luminar把固態鐳射雷達價格從幾萬美元下降到500-1000美元的範圍,記住,固體鐳射雷達是方向,目前的機械旋轉式的鐳射雷達會被固體取代。500美元給L2自動駕駛用,1000美元給L4自動駕駛用。VLDR的固態鐳射沒有達到L4自動駕駛的需要,而機械式雷達由於需要人工調校,導致成本降低困難,而Luminar一開始就選擇固態MEMS鐳射雷達,目標就是要降低成本。軟硬體一體,處理硬體ASIC已經升級到第四代了,不只是鐳射雷達,更多的是軟體建模和自動駕駛識別決策,國產的雷達在硬體上可以不斷追趕,但是在軟體層面特別是系統級軟體層面,差距其實是在拉大的,這也是Luminar的一個核心競爭力。

以上三個創新,各個都有非常深的壁壘,也體現了Luminar的創新能力,也體現了Luminar的創新基因。業界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廠商能做到以上2個創新。

這只是目前幾年的創新,我相信他後面會不斷的創新引領業界潮流。

下面是Luminar的技術指標,技術指標在業界全面領先

如下圖是Luminar是如果在技術上遠超競爭對手的,在距離和解析度上

4、市場先發優勢—幾乎壟斷了汽車自動駕駛領域

Luninar目前不是鐳射鐳射最大市場份額,目前市場最大的是Velodyne,但是Luminar已經獲得了主流汽車制動駕駛的認可。全球前15家汽車廠商有12家在測試Luminar,全球前10家汽車廠商有7家在測試Luminar。

包括沃爾沃、豐田,特別是最近Mobileye也要採用Luminar的鐳射雷達,Mobileye是自動駕駛市場最專業的公司(除特斯拉之前,特斯拉一開始也是用Mobileye),這個一個非常關鍵的風向標,說明最專業的自動駕駛廠商認可了Luminar。

傳聞蔚來也準備採用Luminar的鐳射雷達。也就是說Luminar在當前的汽車市場有壓倒性的市場優勢。

汽車零部件有很強的粘性,需要長時間的測試,一旦測試透過採用,換部件的過程比較長。因此,一旦採用了Luminar的鐳射雷達,撤換下來的可能性比較小。

市場的認可,也是技術優勢帶來的。luminar的絕對領先的技術優勢,也給Luminar帶來了幾乎壟斷性的市場。

幾乎所有大的自動駕駛玩家都要測試Luminar的產品,用了Luminar能帶來自動駕駛的競爭優勢,否則就是技術落後。

Luminar 預計,到 2025 年乘用車將佔 Luminar 70% 的收入,其次是卡車(15%)和其他細分市場(9%),最後才是 Robotaxi(6%)。

單純售賣鐳射雷達硬體ADAS 解決方案(硬體+軟體)高速公路解決方案(硬體+軟體)

就是Luminar是從下往上,實現軟硬體一體,在自動駕駛行業,軟硬體一體相對於軟體+硬體會強大多的競爭優勢。軟硬體一體的調優能力和調優空間遠遠大於軟體+硬體(軟體和硬體不是同一廠商)。

我們看看主要產品:

這個Iris不超過1000 美元,支援levle 4

如果汽車廠商只是需要 Level 2/3 的功能,Luminar 還能提供更低價的「虹膜」套件,成本不超過500。

Luminar已在乘用車,卡車和自動計程車等垂直行業獲得了總計50個商業合作伙伴,約佔目標客戶生態系統中主要參與者的75%。這基本形成了壟斷性市場優勢了。

Luminar的商業吸引力不斷提高,這帶來了將其12個OEM計劃和專案從開發階段轉換為生產的機會。2020年在其三個主要垂直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

乘用車– Luminar從2022年開始獲得業內首個針對消費類汽車的批次生產協議。Luminar仍按計劃進行,首批Iris感測器現已在車輛上執行。Luminar與處於發展各個階段的前十大汽車製造商中的七家合作,並計劃在2022年至2025年之間量產。

大家看看沃爾沃採用Luminar的鐳射雷達的英姿

Luminar和沃爾沃的合同可能會達到“數億美元"

與此同時,Luminar已經在研究下一代感測器了----Luminar的創新能力在行業中遙遙領先。

5、第一個量產優勢

看看Luminar的量產計劃

A樣/ B樣/C樣/D樣,有詳細計劃,D樣品就是大規模生產了。

這是業界目前最早能量產的計劃了。一旦量產大規模供應,那誰先拿到貨,誰就可以開始提供自動駕駛能力了,而自動駕駛又是汽車廠商的競爭力。等不及其他後來者的鐳射雷達的會搶購第一個量產的。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Velodyne的故事,在自動駕駛測試熱的時候,誰拿到Velodyne的鐳射雷達,誰就有競爭優勢,沒拿到Velodyne的自動駕駛公司只能乾著急。

由於市場供需不平衡,Velodyne要求買家下一次性100萬美元的訂單才給予技術支援。我相信這個故事可能在Luminar量產後會重現。

因此,第一個量產還能帶來優勢。

Luminar在加快其量產進度,在位於奧蘭多的一個面積為136000平方英尺的光學工業中心裡,Luminar已經將一個鐳射雷達裝置的製造時間從大約一天縮短到了八分鐘。

在過去的一年中,Luminar的員工數翻了一倍,達到了350人左右。公司還聘請了摩托羅拉的產品專家Jason Wojack來領導它們的硬體團隊。來自汽車工業供應商Harman的Alejandro Garcia負責管理生產製造。

6、車規級鐳射雷達量產難度超乎想象,Luminar走的最快

機械式的鐳射雷達都需要手工調校,使得難以大規模生產,靠堆人是不行的,這也是為什麼VLDR的機械式鐳射雷達那麼貴的主要原因。

從以上,大家應當能夠知道,車規級的鐳射雷達量產沒那麼容易,不要信那些說已經量產或是即將量產的的。

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有量產的車用鐳射雷達,曾經的法雷奧的SCALA也沒有隨奧迪、寶馬的L3自動駕駛而量產提供。

這個是一個老的各家的技術路線和量產時間表,明顯的實際情況是落後於計劃時間的。

我們來看看一個不成功的故事,奧迪早期宣稱搭載Scala鐳射雷達,成為全球首個量產L3 自動駕駛的奧迪A8,但它搭載的 Level 3 自動駕駛功能一項都沒能啟用,也就先吹了個牛然後沒實現,奧迪不是喜歡吹牛的公司,實在是難度太多,化了10多億歐元,還是沒個結果。

再看看另外一個估計同樣註定可能失敗的故事:2020 年 5 月 4 日,寶馬向 NHTSA 提交了《寶馬自動駕駛安全測試評估報告》,寶馬的 L3 自動駕駛方案已經趨於成型,在 2021 年能否全面量產還有待觀察,被預期為產業內第一個大規模量產的、完全符合 L3 標準的自動駕駛系統,以下是配置,還是基於Scala,只不過是Scala 2了:

前向鐳射雷達、採是法雷奧 ScaLa 2。相比 2018 年釋出的全球首款 L3 車型奧迪 A8 搭載的 ScaLa 1,ScaLa 2 的等效線束達到 16 線。

寶馬的L3基本是各種產品的堆砌,缺乏獨立自主,估計很難長遠。比如晶片採用Mobileye,資料估計都很難拿到。鐳射雷達居然才16線,離自動駕駛有較大差距,至少要96線以上。

由於Mobileye已經和Luminar合作,不排除後面採用Mobileye+Luminar的方案。

小鵬最近宣稱2021年推出鐳射雷達量產車,大機率要跳票,目前還沒看到哪家敢說2021年的車規級鐳射雷達就量產上市了。

看看前面Lunimar的量產計劃,那是比較現實的計劃。任何宣傳比Luminar早量產都要謹慎看待,要不是低線數的機械式雷達。

7、實事求是的能力,非常正的價值觀

投資一家企業,創始人的價值觀非常重要。正的價值觀會給股東帶來價值,股東不用擔心各種利益衝突或是黑天鵝事件。

Luminar從來沒有吹牛,沒有在量產日期上失信,給的量產計劃都已經很細化了,這和其他要拿風投公司的風格完全不一樣。

踏實、實事求是、不拔苗助長,做好創新、踏踏實實做量產前的各項工作,解決量產問題,這是Luminar的風格。

因為Luminar有相當的底氣,15家汽車商有12家和他合作,在業界被認可的最多,他可以加快工程進度,但是沒必要給出不切實際的預期。

實事求是不吹牛,這樣的企業才能長遠。

8、創始人是天才少年,這也是其核心競爭力

Luminar有個天才少年羅素,高中就開始搞雷達,大學進入斯坦福,拿到彼得·蒂爾的投資就退學創業,大家想想比爾蓋茨、Dell、Oracle的Larry,都是大學退學創業。

而且羅素的起點比他們都高,上來就拿到彼得·蒂爾的投資,這個傳奇風投大師要高看一眼,4年前只有他預測川普會當選總統。他的經典之作包括早期投資FaceBook等。

還沒有IPO之前, Liminar就融資2.5億美元。而行業老大VLDR,上市IPO才融資2個億。所以一出手就遙遙領先於現在的行業老大。

羅素就像是為鐳射雷達而生的,他也必將成為這個行業的王者。

所以,Luminar未來可以一統汽車鐳射雷達市場,不斷創新,拉開和競爭者對手的差距。

並且在10-11歲時,羅素已經開始接觸程式設計。他曾經改造了任天堂NDS遊戲機裡的程式,以使其具備手機的功能。

到了14-15歲,羅素開始沉迷於鐳射雷達,琢磨如何更好地建立3D影象,並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呆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Beckman鐳射研究所,設計AR和無線能量傳輸專案。

於是,高中還沒畢業,他就創立了Luminar。不過,真正投入Luminar的工作,是在1年之後。在此之前,羅素被斯坦福大學錄取,專業是應用物理。

在斯坦福,他申請到了矽谷著名投資人彼得·蒂爾設立的獎學金,共10萬美元。拿到獎學金以後就創業,於是,羅素決定退學,和小夥伴一起投入Luminar公司的經營,專注於研究汽車用的鐳射雷達。

當時,羅素就放下豪言,要製造出比其他競爭產品更高質量、更便宜的鐳射雷達感測器,「顛覆」LiDAR行業。

Thiel 的背書讓 Russell 的公信力大幅提升,同時他還找到了在光子學行業摸爬滾打 25 年的老兵 Jason Eichenholz 一起創業,Eichenholz 在這個領域擁有 10 項重要專利。

2016 年和 2017 年,Luminar 先後收購了兩家關鍵公司:

Open PhotonicsBlack Forest Engineering

Open Photonics 是一家致力於光學和光子技術商業化的開放式創新公司。Luminar 現任 CTO Jason Eichenholz 曾是 Open Photonics 的 CEO。

這次收購幫助 Luminar 獲得了鐳射雷達領域優秀的技術人才。

Black Forest Engineering 一直專注於研究高效能 InGaAs(銦鎵砷) 接收器,配合 Luminar 設計的 ASIC,可以實現更好的光子效率和動態範圍。銦鎵砷替代了常用的矽,而這種新材料可比矽貴得多。

Russell 曾提出一個目標:推出比競爭對手質量更好的鐳射雷達——解析度比對手高 50 倍,探測範圍也能高出 10 倍。

為了讓鐳射雷達看得更遠,鐳射就得有更大的功率。現在的鐳射雷達波長一般為 905 奈米,這個波長屬於人眼不可見的範圍。

但如果功率足夠夠大,鐳射雷達還是會傷害到人眼。如果想增加功率還不傷害人眼,就得使用 1550 奈米的波長,而使用矽材料打造的接收器實現不了 1550 奈米的波長,只能換用銦鎵砷。

看看 Russell的眼光,他選擇了成本高得多的銦鎵砷。

銦鎵砷的成本是普通矽基材料的 10 倍。而且在未來幾年,成本也不會大幅下降。

這時 Black Forest Engineering 這個強大的設計團隊的作用突顯出來了。Luminar 聲稱,透過與 Black Forest Engineering 的合作,解決了銦鎵砷成本昂貴的問題。

最後,Luminar 不但做出了光電探測器,還一併把解析和傳遞訊號的晶片也解決了。與此同時,接收器的成本也從數萬美元跌至驚人的——3 美元。

Russell 在一次專訪中表示,配合 Luminar 生產的 ASIC,只需要一丁點銦鎵砷,能將產品做到非常低的價格。

除此之外,Luminar 的研發團隊還增加了接收器的「動態範圍」。

就像瞳孔會根據光線情況不斷調節一樣,鐳射雷達接收器也傾向於接收那些保持在某個強度的脈衝(光子飛行的距離越遠,強度就越弱)。

經過不斷打磨,Luminar 的接收器已經能掌握各種不同強度的脈衝。

這些都是Luminar的技術創新,並形成護城河。這裡面,反應了羅素的眼光,包括選用人才,能夠找到業內最牛的人並一起共事,Russell超越技術天才,還組建了業績一流的技術團隊,這和當初比爾蓋茨在軟體行業四處挖頂尖人才(大家可以查一下Bill Gates當初怎麼挖到作業系統天神大衛·卡特勒(David Cutler)),成就Windows NT。Russell也在重現這種故事。

33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防止資料被盜用,華為雲數DSC核心能力之資料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