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二”的前一天,京東釋出公告,宣佈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
至此,網際網路巨頭中的京東、阿里、美團、滴滴、拼多多等均齊聚社群生鮮團購賽道,一場“燒錢”大戰一觸即發。
後疫情時代,生鮮電商、社群團購儼然成了最熱的風口,吸引資本機構、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相互廝殺。而在社群內,更聚集了多家生鮮團購品牌的BD(業務拓展)專員,遊說便利店、生鮮店、活躍居民成為旗下“團長”,努力拓展生鮮團購的業務。
面對BD專員的業務拓展,不少便利店、生鮮門店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謹慎小心,漸漸變得來者不拒。甚至有不少個人團長“多品牌發展”,一口氣加入好幾家社群團購品牌。對於他們來說,相對於資本、網際網路巨頭間的風口廝殺,避免掉隊成為“炮灰”才是自己的當務之急。
取完貨之後,她熱情地邀請大家加入了自己建立的微信群,以便第一時間獲知平臺當天實惠的肉菜團購資訊。朱姐表示,儘管平臺並無要求團長建群邀約居民加入,但為了方便通知,使用者交流,她還是建了群邀請團購過商品的社群居民加入。群裡的管理也相對寬鬆些,如果居民、使用者有出租、求租房屋或尋找丟失寵物的資訊,也可以在群裡邊無償釋出。
“朱姐”家用於存放生鮮的106L冰櫃
“原本只做一家的團長,可年底有幾家品牌都在拓展業務員,於是我便加入了。”關上冰櫃門的朱姐表示,成為團長的“硬體”要求就是這臺大冰櫃。只要有了一臺冰櫃,承接其它品牌的業務,就像在飯桌上加一個人添一雙筷子那麼簡單。
近期社群團購品牌正處於瘋狂拓展期,團長申請的准入門檻並不高,簡單填表,“驗證”團長資質——即家中添置的大冰櫃之後,她便順利成為了三家品牌的社群團長,“估計平臺都急著拓展市場,合作的協議裡,幾乎沒有什麼排它的限制。”
“多線發展和做單一品牌,投入的硬體成本都差不多的,為什麼不多賺一些呢?”朱姐透露說,隔壁社群有一家便利店,將夏天時買雪糕的大冰櫃改造成了生鮮櫃,同時與四家生鮮團購平臺合作,多掙佣金,彌補冬天冷飲、冰品銷量下滑造成的損失。
隨著網際網路巨頭、創業團隊入局,社群團購、生鮮電商的賽道頓時變得異常熱鬧,社群也隨處可見拓展業務的BD專員,有的便利店、生鮮門店管理人員透露,最近一段時間上門的BD專員甚至比顧客還多。
那麼,一口氣與幾家團購平臺達成合作的團長,是否是因為看好社群團購、生鮮電商日後的發展?
“雞蛋”不敢放一個籃子裡“其實是害怕在一棵樹上吊死,所以與多個品牌(合作)發展,避免成了炮灰。”
當聊及是否看好社群團購、生鮮電商領域的前景時,團長肖薇(化名)搖頭嘆了口氣。和朱姐一樣,在惠州臨深一城中村經營便利店的她,也與兩家社群生鮮團購平臺合作併成為團長。
肖薇便利店所在的臨深城中村
“周圍住的是打工者,因為團購肉菜便宜,所以很多租戶都在平臺上邊買菜了。”自從成為團長之後,每天傍晚大量使用者到店裡取團購生鮮,她和愛人比以前更加忙碌,經常忙活到八九點。
以每單生鮮團購10%的佣金計算,肖薇的便利店每天可以額外創收將近三百元。可即便如此,她還想合作新的團購平臺。不為別的,只是對目前的生鮮品牌缺乏信心,缺少“安全感”。
“你說我現在做的兩家平臺,準備合作的品牌,哪一家能夠在行業裡走到最後?”肖薇說,隨著網際網路巨頭陸續佈局社群團購的業務,作為團長的“安全感”更加缺失,絲毫不敢肯定合作的品牌是否能在生鮮混戰當中勝出。
如果合作的品牌勝出了,那麼團長就算賭對了。要是合作的品牌在賽道上敗下陣,那麼團長之前努力或將白費,份額被別的團長蠶食,更何況網際網路巨頭重金投入生鮮,目的就是為了“熬死”競品、打擊中小規模的平臺。
根據艾媒諮詢釋出的預測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2638.4億元,比2019年的1620億增長了62.9%。但同時,資機構本、網際網路巨頭入局,中小規模創業品牌更是不計其數,分食有限的市場份額。
社群團購、生鮮電商消費規模的增長,對於普通的團長而言,並無實際參考價值,團長想知道的,是如此多的社群團購平臺,究竟哪一家最具實力,可以走到行業前列,“熬死”競品。
即便其中一家平臺“涼涼”也不至於全軍覆沒,保障團長的付出的精力不會白費,因此很多團長都避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並逐漸發掘、篩選最有潛力品牌,深度合作下去。
除此之外,不管社群團購、生鮮電商領域如何發展,網際網路巨頭的競賽孰勝孰負,團長也都有“留一手”的計劃。
社群團長的“花心”和小算盤“也不全為了賺佣金,那樣不長久。”
如果有朝一日,合作的團購品牌敗下陣了,或是平臺發展壯大“拋棄”社群團長,朱姐自己還能利用這些人脈做一做其它的買賣。在她的眼裡,資本家是最不可信任的,所以合作要留心眼,適當打一打小算盤。
尤其前幾天,人民日報發文強調巨頭“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更是堅定了朱姐另謀打算的計劃,利用社群團購平臺的訂單,構建自己的“私域流量”,“不知道哪天(社群團購)平臺就都涼涼了,實在是靠不住。”
“之前(深圳寶安)固戍那邊有幾位團長,合夥開‘萬事屋’,零食、日雜都賣,中介、家政也做,利用的就是當團長時的人脈,只要服務好,使用者間也會相互介紹。”她滿懷憧憬的說。
“在定位上看,我離小區是最近的,比小區內(合作的)便利店距離還近一些。”儘管含有些“欺詐”的成分,但她透露,目前“奔波”400米到城中村裡取貨的使用者,也沒有太大的微詞。
有時經常到店裡取生鮮的使用者,還會隨手在店裡買店調味品、日用品拉動了消費,她和愛人甚至還利用生鮮團購人脈,為下單過、新增好友的客戶,送雜貨日用品上門,“周邊出租屋、小區滿30元起送,零食菸酒都可以。”
【結束語】
顯然,眾多的社群團購團長不希望捲入網際網路巨頭、創業品牌的大戰當中,深諳資本無情的團長們都在默默盤算著自己的小算盤,利用平臺瘋狂的拓展戰略,為私下孵化的買賣引流。
網際網路巨頭、創業者利用社群團長“打天下”,團長也利用平臺構建“私域流量”,各取所需、誰也不虧。
—————————————————————————————————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釋出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