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第34屆神經資訊處理系統大會(NeurIPS 2020)上週六順利結束。作為年度最大規模的機器學習會議,NeurIPS2020有很多與以往不同的地方,不僅有GPT-3語言模型,還有對行業背後一系列問題的探討。

OpenAI 31人組團摘得大獎

12月7日,組委會頒發了今年的「最佳論文獎」。OpenAI的GPT-3語言模型論文「GPT-3:Language Models are Few-Shot Learners」斬獲大獎。

組委會給出的獲獎理由:「論文展示出了迄今為止構建的最大、最複雜的語言模型 GPT-3」。

資料顯示,此次會議上,谷歌有169篇論文被大會接收,高居接收排行榜「冠軍」。

BIg Tech壟斷機器學習?

在被問及大型科技公司「壟斷了機器學習的基礎設施和相關人才是否阻礙了創新?」

微軟研究實驗室主任克里斯 · 畢曉普(Chris Bishop)迴應,「雲計算允許開發者租用計算資源,而不是承擔購買驅動機器學習硬體這樣更昂貴的任務。」

BIg Tech應關注社會問題的解決

該研討會旨在彙集不同背景的邊緣群體,組成跨部門小組,倡導人工智慧將權力還給人們,引導人們擺脫壓迫。

「在某些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與大型科技公司和學術機構有著緊密聯絡,我們也希望更好地吸引那些沒有這種聯絡的人參與進來。」

這也是NeurIPS首次要求與會者提供社會影響和財務披露報表。財務報表提交截止到明年1月,屆時作者也將提交論文的最終版本。今年有4篇論文因為道德原因被拒絕。

首次線上會議,今後或將繼續線上

由於疫情,今年的會議全部轉為線上。

總共有2.2萬人參加了這次線上會議,而去年在溫哥華到場參加的只有1.3萬人。

今年春天舉行的ICLR會議和夏天的ICML會議都採用線上方式進行。

有了這兩次成功經驗,NeurIPS 2020在相關技術的支援下也透過線上方式進行。

其實,早在疫情之前,一些著名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曾主張線上會議,以減少飛往世界各地參會造成的碳足印。

線上會議成本更低,這樣既可以減少對企業贊助的依賴,也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參加會議,畢竟每次會議都會有人因為經濟、簽證等問題無法到場參會。

有了這次線上會議的良好體驗,今後的會議是否會考慮沿用?對此,NeurIPS大會組委會一名成員迴應道,對於無法親自到場參會的人來說,線上方式就變成一種「二等體驗」了。

未來將如何解決AI造成的損害?

線上會議是否還會延續?

這些都很難說。

不過,今年的 31經歷了「谷歌AI倫理專家辭退風波」,又經歷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線上人工智慧會議的舉行。

接下來的機器學習領域發展跟之前就再也不一樣了,我想這是一件好事。

參考連結:

https://venturebeat.com/2020/12/11/ai-weekly-neurips-2020-and-the-hope-for-change

24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vivo聯合蔡司最佳化手機攝影,X60系列有望帶來全方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