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美國嘗試得到華為核心5G技術失敗之後,便徹底撕破臉,兩年之內,實施了各種打壓,尤其是晶片禁令的技術封鎖,美國以不合理、不合法的霸權行為修改了全球的晶片規則,影響極大。

華為等國產科技企業雖然不懼封鎖和打壓,也都相信一定能度過難關,但國內必須要重視的問題就是未來科技的發展之路。

而近日,國內一條有關德國西門子的訊息,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發。要知道西門子是一家有著170歲高齡的科技企業,在1912年,中國建立了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水電站,除了西門子公司的支援之外,兩位西門子工程師的參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今石龍壩雖然已經進入中國的工業遺產保護名單,但讓人吃驚的是,這套水電機組,經歷百餘年的風雨,仍能正常運轉。

這與國內現有的製造業大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而不強,廣而不精。數年之前,中國製造曾被認為是粗製濫造的代表,就連我們國人都常有鄙夷之態。

這並非是厚此薄彼,德國和日本的工業製造確實有很多我們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以國內現有的5G通訊建設為例,具體到施工方面,鉗子是常用的工具,但細心的人會發現,這類產品,基本都是從日本進口的,每套斷線鉗和馬口鉗的價值在幾年以前就多達三百塊錢。

據施工人員透露,“日本進口的

很好用,不會脫口,握把特有的彈性,讓作業之時雙手更加舒適;斷線鉗即便是崩了刃,一樣能輕易切斷通訊電纜”。

而國產雖然很便宜,一套僅需幾十塊錢,但是不耐用,一些劣質產品一旦用力過猛,握把甚至會被捏斷;斷線鉗更是誇張,基本就兩個月的使用期限,稍微卷刃,就切不斷電纜線了

這的確是有點匪夷所思。即便現在,我國經濟發展到了全球第二,工業製造領域的有些“舊疾”依然存在。高科技是為了製造更好的產品來服務人類,而我們生活中所用到的產品,則直接地反映出我國尖端製造領域的現狀。

製造業的提升並非一蹴而就,如果只是追逐尖端科技,而忽視基礎科技,就會形成如今蛇頭虎尾、外強中乾的現象。基礎製造業可以比喻為地基建設,只有夯實了,才可以承載尖端高科技的發展。

正如任正非所說:“華為海思可以設計出全球最頂尖的晶片,但國內卻沒有相應的製造工藝、裝置。”

工業領域,我國起步較晚,但卻發展最快,為何?

就是因為發展初期,所秉承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理念。近些年之所以頻繁受到美國的技術封鎖,就是因為我們基礎核心技術的缺失,才造成了我們“虛胖”的樣子。

筆者認為,只有把基礎製造業曾經漏掉的功課給補回來,才是我們持續快速發展的保障,科技發展哪有彎道超車,唯有腳踏實地。

10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敲打那些網際網路巨頭其實從9月份就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