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腩
編輯/星空下的菠菜
排版/星空下的小魚
萬億新賽道,還是與小民爭利?
上週五收盤後,一篇官媒發表文章向網際網路巨頭喊話:“別隻惦記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這一表態,似乎在說網際網路巨頭下場賣菜是讓菜販無路可走。網際網路巨頭與小民爭利的衝突,的確能勾起人們對於壟斷的恐懼。反壟斷,說來就來。今天受到行政處罰的阿里、閱文和豐巢網路,終於知道了什麼叫“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
![](http://timg.juduo.cc/2020/12/4c3637b1c4b040b092e0f664eb6f62a1.jpg)
摘自新華網
壟斷,我們當然要旗幟鮮明地反對,但是社群團購並非壟斷。拋開情緒,牛腩認為一些媒體在社群團購商業模式的解讀上,恐怕還是需要一些理性分析。為此,本文將探討社群團購的3個問題:
是否與民爭利?動了誰的乳酪?是否形成壟斷?
01是否與民爭利?民以食為天,不過我們有必要搞清楚“民”的主體是誰——是農民嗎?恐怕未必。我國的城鎮化率在2019年突破了60%,這意味著農業人口不再是大多數,而且還有研究指出,這種統計口徑忽略了農民工群體,進而導致城鎮的常住人口數量被低估。
手心手背都是肉,城鎮居民目前已成為大多數,憑什麼他們的飯碗就不需要有人來照顧?二十多年前,春晚小品裡面說“工人要為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衰落,最受傷的就是城鎮的產業工人。現在社群團購給這些人提供了低價買菜的途徑,所以反對社群團購真的是為他們好嗎?
![](http://timg.juduo.cc/2020/12/fb0d35c146904b33aa6c3fb42f9e26d1.jpg)
這幾年,廣大群眾發揮自身的幽默,把“蒜你狠”、“糖高宗”、“姜你軍”等農產品漲價寫成了段子。傳統的生鮮產品銷售模式,儘管消費者到手的價格是田間地頭價格的2倍,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並沒有賺到錢。
其實,社群團購的低價,除了依賴補貼之外,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是重要原因。而這就引出了下一個問題:社群團購到底動了誰的乳酪?
02動了誰的乳酪?市民和農民兩頭受氣,中間的油水卻落進了賺差價的中間商的口袋裡。“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只是個美好的願望,但每少一層中間商,就能讓市民和農民多一點好處。傳統的生鮮產品銷售,需要經過產地採購商、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然後才能被擺在菜販的攤位上,面向消費者。這裡面除了層層加價之外,整個物流過程中產品的損耗超過10%。
出現這種層層加價的模式,其實是資訊不通暢時不得以而為之,這就像股市有內幕訊息的資訊不對稱一樣。現在都是萬物互聯的5G時代了,為什麼不能用網際網路來給賣菜賦能,消除其中的資訊不對稱?
資訊不對稱除了能給中間商加價的機會,也導致了供求關係無法及時調整。在這個問題上,社群團購的團長就發揮作用了。團長不僅要負責產品送到使用者手中的“最後一公里”,而且團長發起的團購連結,也是收集需求端資訊的重要流量入口。如果將來社群團購能實現夢寐以求的以銷定產,那麼軍功章肯定有團長的一半。
社群團購是一場供應鏈革命。如果批發商和菜販們不自我革命,那麼網際網路巨頭就會幫他們革命。
低效率的商業模式,註定要在歷史洪流中被淘汰。新的商業模式在幹掉舊職業的同時,也會創造新的職業。團長就是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香餑餑,所以懸崖邊上的菜販,為什麼不轉變思路,在社群團購的廣闊天地中大有作為呢?
農貿市場真的就有存在的必要嗎?
那些為菜販們扼腕嘆息的文章,字裡行間好像透露著一股小資的哀傷。對於這種無病呻吟,錢鍾書在《圍城》中將其稱為“小布爾喬亞”。
其實上,擔心社群團購將來會壟斷菜市場,把菜販趕盡殺絕,是沒有必要的。社群團購只會讓生鮮零售的生態更加豐富,並不會必然導致壟斷。
03是否形成壟斷?社群團購目前的瘋狂補貼,像極了通常印象中導致壟斷形成的價格戰。透過低價傾銷,來搶奪市場份額,雖然這種做法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但是巨頭們憑藉自身雄厚的資本,誓要將消耗戰進行到底。而等到形成了壟斷,掌握定價權的巨頭,就會亮出出貪婪的獠牙,肆意提價,讓整個市場暗無天日。
這種演繹雖然邏輯上講得通,但實際上卻似是而非。
首先,農產品大宗商品屬性(缺乏品牌溢價),很難讓壟斷有利可圖。
19世紀90年代,美國煉糖公司壟斷了落基山脈以東100%的食糖市場份額。公司自恃壟斷地位,提高食糖價格,做著暴利的美夢;誰曾想,這導致了落基山脈以西低價糖的“東進”,大量低價糖的湧入,導致美國煉糖公司的盈利水平,比提價之前還要低。農產品沒有壟斷的土壤,而且中國這樣龐大的消費市場,網際網路巨頭就算是有壟斷的念頭,也沒有形成壟斷的財力。
其次,產業鏈中間的平臺企業真的做到真正的壟斷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在某寶如日中天的時候,怎麼會殺出某多多(PDD)這批黑馬呢?價格敏感性的消費者,永遠脫離不了低價誘惑的“真香定律”。如果某多多忘記了低價的初心,那很可能就會有新的競爭者取而代之。
社群團購也是這樣。社群團購將用低價幹掉層層加價的批發商,但如果網際網路巨頭開始漲價,那麼美國煉糖公司和批發商就是前車之鑑。
一個商業模式是否成功,最終一定是市場說了算。
社群團購沒有過錯,真正有過錯的是網際網路壟斷。阿里、閱文和豐巢網路受罰,主要是因為同業之間不規範的收購行為,跟社群團購沒有關係。
儘管社群團購不該為反壟斷背鍋,但聽風就是雨的股市難免會因為恐慌,而將網際網路巨頭股價的下跌誤以為是社群團購衰落的預兆。在這種情況下,同樣在社群團購上佈局,且不受網際網路反壟斷影響的傳統超市,將會成為暫時的避風港,今兒獲得估值上的優勢。我們可以對相關概念股保持關注。
最後來看一下盤面。臨近年底,資金更喜歡確定性高的板塊,於是白酒作為A股老情人,今天又表現了一把。其實每到年底,消費股都會受到追捧,這其中甚至包括市盈率超過100倍的海天味業(603288)。雖然估值比較貴,但如果未來外資大舉入市的話,海天味業這種國外股市買不到的股票,的確是外資潛在的買入物件。
社群團購未必利好茅臺,但利好醬油。吃飯作為中國人的剛需,講起故事來自然也好聽:我們都是乾飯人,就算幹啥啥不行,但吃飯永遠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