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的最後,我們聊到了智慧手機領域一個真正恐怖的對手就要到來了。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個對手是誰,不過那個年代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其實可以說,所以就趁這個機會來聊聊吧。好了,那就不多廢話,進入正題吧。
1:iPhone橫空出世
2005年,喬伯斯的腦海裡突然出現了這樣一個畫面:一個人,在家裡手裡拿著一個顯示裝置在看網頁,而那塊螢幕可以多點觸控,可以直接用手打字等。這就是iPad的雛形。喬布斯馬上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自己公司的設計師。而當設計師把成品交到喬布斯手裡的時候,喬布斯卻改主意要用它來做一部手機。這就是iPhone。這部手機拋棄了當時普遍的全鍵盤設計,也拋棄了觸控筆這一裝置。它採用電容式觸控式螢幕,讓人們用手來觸控,輸入等操作。於是在2007年1月9,iPhone橫空出世,並宣佈:蘋果重新發明了手機。並藉此機會狠狠譏諷了當時其他的智慧手機。
就配置上來說,iPhone搭配了一顆412MHz的三星ARM11處理器,搭配一顆PowerVR的顯示卡,128MB的RAM,4GB或者8GB的內建儲存空間,除此外還有一顆200萬畫素的鏡頭。就效能來看,iPhone在當時智慧機裡面也就是平均水平。但是憑藉著解析度高達320*480的3.5寸的超大觸控式螢幕,iPhone帶來了革命性的系統互動:搭配了iPod功能,操作簡單,用手指就能輸入,發郵件,看網頁甚至是Google Maps等等。尤其是多點觸控技術更是震驚了當時釋出會上的所有人。但是諾基亞卻說:他們憑什麼和我們競爭?摩托羅拉更是說:一部沒有鍵盤的499美元的手機沒有市場。但是很快的,他們即將為自己的短視付出代價。
在當時,iPhone的作業系統還不能叫iOS,全稱為iPhone OS。而且第一代iPhone不支援3G網路,到次年的iPhone 3G才支援。但是對iPhone意義最大的是,iPhone 3G一起來到的還有2008年3月的SDK。蘋果對外發布了針對iPhone開發應用程式的SDK,提供免費下載。於是7月份,appstore上線,也正是appstore讓iPhone正式走上封神之路。次年1月就已經擁有超過1.5萬個app,下載次數更是達到了5億次。而appstore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移動產業。在這個時期,誕生了一大批經典的app以及遊戲,比如憤怒的小鳥。
2:諾基亞與微軟的追趕
彼時的諾基亞還在嘲笑著iPhone,但是很快便被事實打了臉:發售日的蘋果專賣店排起了長龍,人人都想在第一時間買到這款手機。當時的人們為iPhone像著了魔一樣。而諾基亞在2008年也跟著推出了S60v5作業系統,全面支援觸屏。而第一款作品是諾基亞的5800xm。搭配一顆356MHz的ARM11處理器(後期更新v20系統之後為434MHz),搭載s60v5系統,128MB的RAM和256MB的ROM。以及一塊3.2寸的360*640解析度的螢幕。
但是說實話,5800只是一次對iPhone非常拙劣的模仿:因為它採用了電阻式觸控式螢幕,也就是說只能用觸控筆或者指甲一類的尖銳物體來進行輸入。並且s60系統由於太過老舊,完全無法與隔壁的iPhone OS抗衡。所以S60v5並沒有挽救諾基亞,反而加速了諾基亞走向衰敗。
但是諾基亞也不是緊抱著S60系統不放,也嘗試過其他系統。在2010年,諾基亞與intel合作帶來了MeeGo作業系統。MeeGo採用開源的linux打造,整合了intel的moblin和諾基亞的自家已經發展到了5.0的Maemo。而第一款搭載Meego的裝置是Nokia的N9。N9作為搭載了maemo的N900後繼,還是相當不錯的:搭配了1GHz的TI OMAP 3630 SOC,1GB的RAM,16GB或者64GB ROM,3,9寸的854*480的觸控式螢幕。更不用說在今天也不落後的870W畫素攝像頭。系統為MeeGO1.2。
其實就經歷過這個時代的個人來看,Meego發展好了完全有潛力成為當今市場上一個成功的作業系統,但是卻被諾基亞放棄了。因為隔壁的微軟這時候也在追趕:完全放棄了WinCE核心的windows mobile,開發了全新windows phone專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WP。不過就第一代WP系統來說還是WinCE核心,WP8改為了windows NT,和桌面端同步。第一代系統為WP7,因為接替了WM6.5的原因,所以命名也從7起步。2010年10月21日,WP7正式釋出,而諾基亞在次年和微軟聯姻,正式採用WP系統作為主力,放棄了MeeGo這一非常有潛力的系統。但是MeeGo也並未徹底絕跡,三星的Tizen就是採用Meego作為基礎系統的混合作業系統,還有後來jolla的的旗魚os等。
3:Android到來
Android的母公司最早成立於2003年,意圖開發一款擁有巨大潛力的只能手機作業系統,最終在2005年7月被谷歌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雖然Android最早的原型機仍舊是搭配了全鍵盤設計,但是隨著iPhone的出現,一切都變了。所以Android臨時更改方案,支援觸控式螢幕。而Android的第一個版本也隨著搭載它的第一款手機HTC G1於2008年9月正式釋出。HTC G1搭載了ARM11架構的高通MSM7201A SOC,CPU主頻為528MHz,搭配256MB的ROM和192MB的RAM,支援最大16GB的SD卡擴充套件。
但是就特性來說,G1的觸控式螢幕仍舊為電阻式觸控式螢幕,也沒有擺脫全鍵盤設計。因為在iPhone誕生之前,Android就是這麼設計的。所以後來很多的早期Android手機也採用了這個設計,比如大名鼎鼎的摩托羅拉里程碑。Android直到2.2版本才正式開始支援多點觸控,而那已經是2010年9月以後的事情了。流暢度這一方面直到Android6.0之後才有能力和iPhone相抗衡,而那已經是2015年的事情了。所以當初喬老爺說iPhone的作業系統領先其他同行5年,現在看來太過謙虛了。
但是不論怎麼說,Android成功了,這點我們都知道。這個時間點上,黑莓、Plam OS這些已經嚴重跟不上步伐,被慘遭淘汰。這一期我們也就先講到這裡,剩下的一期坑容我慢慢再填吧,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