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阿里50萬的處罰為何能讓市值跌去1400億港元?
今天市場監管總局的一則行政處罰讓阿里巴巴再次站在了輿論風口,事情是這樣的,阿里巴巴投資收購銀泰商業股權但是並未依法申報,而這個事情違反了《反壟斷法》,根據相關規定處以50萬元的行政處罰。
這次因同一原因觸犯《反壟斷法》被罰的還有上市公司閱文集團以及豐巢網路,50萬的罰款對阿里以及這些企業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麼嚴重的,重要的是違法的什麼法律,這次違法的是《反壟斷法》。最近阿里的很多遭遇都和此有關,而今天阿里巴巴港股股價不斷走低,截止寫文時已經下跌了2.63%,市值跌去超過了1400億港元。
1、一切從一次演講開始——也許是馬雲人生最重要演講最近的2個月對阿里巴巴來說是多事之秋,是從春天轉向了冬天,10月份螞蟻集團即將在A股科創板以及香港上市,按照發行計劃,募資規模將超過300億美元,如果成功,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IPO融資規模。而螞蟻集團的發行估值也將超過3000億美元,一舉成為A股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也將成為港股市值第三的上市公司,市值僅次於阿里巴巴和騰訊。而根據當時市場樂觀的估計,上市後市值或將繼續上漲超過4000億美元。
螞蟻集團上市的利好也進一步提振了阿里巴巴的股價,阿里巴巴的股價在10月27日創下了歷史新高319美元,市值高達8600億美元,這個市值在美股可以排名第五,僅次於蘋果、微軟、亞馬遜和谷歌。
但是這一切因為一場演講戛然而止,這都源於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10月24日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的演講,這段演講內容很多,核心有這麼幾個:第一、信用等於財富,沒有信用,連飯也要不到!第二、銀行是當鋪思維,巴塞爾協議比較像一個老年人俱樂部;第三、中國金融基本上沒有風險,是缺乏系統的風險,要建設的是健康的金融系統;第四、今天的監管很難,管的能力很強,監的能力不夠,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監管。
為什麼?其實馬雲的講話粗看起來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我們都知道講話都是有訴求的,那麼馬雲的訴求是什麼?其實我們是可以看出來的,馬雲抨擊銀行是當鋪思維,貸款要抵押物,而螞蟻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有大量的資料,可以不用抵押物,憑藉大資料就可以建立信用,可以進行貸款,他認為這是比銀行更先進的模式,而且銀行防範風險的核心制度是巴塞爾協議,馬雲說它是老年人俱樂部,意思就是說這個監管風險的模式已經過時了,不適用於螞蟻現在做的網際網路金融的事情,所以後面馬雲才會對我們的監管提出了訴求,不能用以前的方式去監管今天的事物。
簡單一句話形容馬雲講話的訴求:給我(螞蟻金服)鬆綁!
2、為什麼要求給自己鬆綁?螞蟻集團要上市了,資本市場是要業績的,螞蟻集團雖然業務繁雜,但是從營收和利潤的角度來看,其核心創造業績的業務其實是放貸業務,也就是花唄、借唄、網商銀行,根據螞蟻集團的招股說明書披露的資訊,螞蟻集團的貸款餘額是2.1萬億人民幣,其中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為1.7萬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為4000億元。前者代表的是借唄,後者代表的是網商銀行。
我們知道銀行是做貸款生意的,賺的是利差,是用了槓桿的,但是也一定有自己的本金,槓桿率一般是10倍左右,也就是說我自己出1元錢,最終能夠完成的貸款大概是10元。我們也知道市場上還有一些小額貸款公司,但是他們的槓桿率比銀行還要低很多,要想多放貸,那麼股東就得出更多的資本金。
但是螞蟻集團有2.1萬億的貸款餘額,但是其所有的公司的註冊資本金也不過是400億元(其中網商銀行註冊資本65.7億元,螞蟻小微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本120億元),這其中的槓桿率之高是不言而喻,這個還是降槓桿之後的結果,螞蟻集團透過各種操作,發行ABS、銀行聯合貸款等,透過這些操作,讓銀行成為最終的出資方,而螞蟻集團不用承擔什麼責任,風險最後都過渡到銀行以及投資人,從螞蟻集團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份非常完美的操作,但是從整個金融系統來看,這裡面蘊含了巨大的系統性風險。
在螞蟻集團上市最後的關口,國家出臺了兩份檔案,第一份是銀保監會發布的《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內容比較多,核心一點就是降槓桿,控風險,說白一點就是給網路小額貸款業務上一個緊箍咒,不要把槓桿搞得太高了,最後留一地的風險。
簡單說幾條,第一、准入門檻:要經營網路小額貸款業務需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如果要批准,那麼要提前60日向國務院第一條 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備案。如果跨省經營,那麼必須經過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第二、提高註冊資本:跨省經營的,註冊資本不低於50億元,並且為一次性貨幣資金實繳。第三、降槓桿:透過銀行借款、股東借款等非標準化融資形式融入資金的餘額不得超過其淨資產的1倍!透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等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形式融入資金的餘額不得超過其淨資產的4倍。第四、控規模:對自然人的單戶網路小額貸款餘額原則上不得超過人民幣30萬元,不得超過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該兩項金額中的較低者為貸款金額最高限額。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

對螞蟻集團影響最大的是上文第三點和第四點,這是牢牢地將螞蟻集團的槓桿率降下來了,以前螞蟻集團可以透過發行ABS以及透過和銀行聯合貸款來將槓桿不斷放大,但是現在這幾個規定極大的限制了螞蟻集團的放貸規模和能力。
你要想將規模做大那麼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將註冊資本金不斷提高,也就是說你作為股東要出錢,股東出錢了,那麼出了事情你也要承擔風險,出錢越多單的風險就越大,出錢 越少擔的風險就越少。你想賺錢就得多錢 ,就這麼簡單!不要將利潤最大化地留給自己,將風險留給銀行和投資人!
這就是螞蟻要求監管鬆綁的原因!
按照最新的監管要求,如果要維持2.1萬億的貸款餘額,那麼螞蟻集團要大大提高相應子公司的註冊資本金。

第二個檔案就是《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其中的“平臺”指的就是網際網路平臺,指向是非常明顯的,阿里和螞蟻肯定是屬於平臺經濟範疇的。“二選一”、“大資料殺熟”都是涉嫌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壟斷的行為。
其中的第十三條就是“低於成本銷售”,其實最近的網際網路巨頭攜巨量資本入局社群團購,可能以補貼的方式發動一場菜市場的商戰,如果這麼做了,其實也是很有可能觸犯了這個條款的。對於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群團購的事情人民日報也 進行了評論,核心一點就是網際網路巨頭有雄厚的財力,不要盯著幾斤白菜,要承擔推動科技創新的責任,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值得研究。
國家也提出了強化反壟斷以及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最近一些列的事情其實都在踐行這件事情。
這一次,阿里巴巴涉嫌違法反壟斷法是怎麼回事?事情是這樣的,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阿里巴巴投資先後三次合計收購銀泰商業73.79%股權,成為銀泰商業控股股東。2018年2月,阿里巴巴投資持股比例進一步提高。
知識點來了,根據《反壟斷法》第20條的規定:
經營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
(一)經營者合併;
(二)經營者透過取得股權或者資產的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
(三)經營者透過合同等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或者能夠對其他經營者施加決定性影響。
阿里巴巴是線上零售商業,銀泰是線下零售商業,阿里收購銀泰股權是屬於“經營者集中”的範疇。
而根據《反壟斷法》第21條規定:
經營者集中達到國務院規定的申報標準的,經營者應當事先向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那麼根據21條,阿里收購銀泰的股權是屬於“經營者集中”,下一個問題就是是否屬於達到國務院規定的申報標準?根據《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中的第三條規定:
經營者集中達到下列標準之一的,經營者應當事先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一)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全球範圍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100億元人民幣,並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 (二)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並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
那麼收購主體阿里巴巴投資2016年的營業額高達1000億人民幣,自然是符合申報條件的,但是最後沒有申報,那麼就處以50萬的罰款。
至於為什麼事情已經過去這麼久了現在才處罰,這個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是一個訊號!網際網路經濟促進了經濟效率的提升,但是如果放任不管,那麼也可能走向事情的另一面,比如二選一、大資料殺熟、殺入社群團購利用補貼和底層商業博弈,再比如網際網路金融做放貸的生意也要注意風險,不能把槓桿搞大了,也不能鼓勵年輕人借貸消費,這些都是不好的苗頭,不再是促進經濟效率,而是阻礙市場的正常發展了。
所以,雖然阿里只是被處罰了50萬,但是事情遠遠不是50萬的事情,市值跌去1400億港元也就可以理解了。如果從10月27日的高點開始計算,阿里巴巴市值跌去了1.25萬億港元,大約是1500億美元。
回到初心,做屠龍的少年,而非成為那條惡龍,整改之後還是那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