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核心導讀:

1)目前跨境電商貨代行業還是以“市場驅動”的混戰為主,處於行業上升的紅利期;

2)行業增長趨勢、賣家結構和平臺政策,將共同決定跨境電商貨代市場的最終格局;

3)行業終局必然以領導力驅動為顯著特徵,即以較高的市場集中度為主要特徵。

處於“市場驅動”階段的跨境電商貨代行業,由於絕大多數玩家缺乏最起碼的護城河,同質化競爭隨處可見。

而同質化競爭主導的市場,往往以分散混戰為主要特徵。其根本原因在於,貨代之間的資源掌控力普遍較差(尤其是佔絕大多數的中小貨代),彼此間沒有顯著的差異,不足以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

1、跨境電商貨代行業基本面分析

大多數人分析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歷程時,將其劃分了幾個階段。其準確性暫且不論,但本文認為,任何行業的發展,包括跨境電商,無非都遵循著被“供給——需求”的相對關係支配這一規律。

疫情前的跨境行業,整體上已經顯示出供求平衡甚至個別向上供大於求的跡象;而隨著疫情的爆發,海外需求總體上暴增,將整個行業拉回到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但這一局面註定只能是暫時的。

由此可推斷,跨境電商貨代市場的發展雖然略滯後於跨境行業整體,但其發展規律也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1.1 資源整合的深度較淺,導致行業總體上以分散、混戰為主要特徵

類似於國內的大票零擔市場,跨境電商貨代行業總體上也極度分散,但並沒有出現類似於專線整合平臺的企業間聯盟的趨勢。如果以全行業物流成本佔比15%~20%估算,我國2019年跨境電商物流市場規模約為1.6萬億元~2.1萬億元,但其中包含了傳統大貿貨代跨境電商業務的部分份額。其中,傳統大貿貨代份額主要以服務跨境B2B外貿業務、海外倉補貨(包含FBA頭程)等批次幹線運輸為主。

從行業集中度的角度來看(只看跨境電商貨代,不計傳統貿易貨代的跨境業務),目前真正算得上頭部的玩家極少。其中縱騰集團、遞四方(4PX)由於營收規模相對於身後的同行領先較明顯,所以可以暫時被看作行業頭部。如果再算上北京的燕文,可以勉強湊出行業TOP3。這樣的情況下,2019年市場集中度也僅為1%左右。

而其它腰部及以下貨代企業,雖然其中不乏營收10億以上的準頭部,但行業總體上處於各自為戰、混亂競爭的階段。其中絕大多數企業不具備全鏈條的直接把控能力,即缺乏核心競爭力。基本上大家都是依託行業上升期的紅利“坐享其成”,也就是說,增長很大程度上是“水漲船高”式的躺賺,並不是依靠在激烈的市場搏殺中內化的,對海外清關、派送、幹線運力掌控形成的自身壁壘。

1.2 激烈競爭的根因在於護城河難以深挖

由於貨代自身競爭同質化、價格資訊透明化,以及傳統貿易貨代涉足跨境貿易搶佔市場等因素,跨境貨代市場競爭呈現日趨激烈的態勢。

比如,訂艙平臺將幹線運輸艙位價格、確切船期等,以往只能透過貨代層層打電話才能拿到的關鍵資訊,直接投放到賣家(貨主)面前。這一定程度上消弭了貨代過去賴以生存的資訊差,客觀上加劇了貨代行業的同質化競爭。大家報出的價格大致相當,互相之間的服務質量也幾乎沒有差異,利潤區間基本趨同,因此,企業也就基本沒有護城河可言。

這就導致了兩個結果:一是在行業上升期,尤其是疫情帶來的紅利期,貨代缺乏主動提升自身能力的動力(如嘗試進行重資產投入,直接把控關鍵環節),因為不用很費力就能活得很好;二是由於大家成本趨同,也就不會有具備顯著成本優勢的貨代,透過策略性降價擠壓對手,搶佔市場的貨代更不會有,從而導致貨代市場同質化競爭加劇和持續混戰的局面。大家打來打去,依舊很難真正打出巨頭。

與此同時,過去長期專注於傳統貿易的貨代,也開始嘗試跨境電商業務。這些貨代基於自身獨特的優勢,搶佔了部分原本應該屬於電商貨代的市場份額。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種滲透只會越來越常見。

而究其原因,首先,是我國外貿增速近年來受國際環境和國內經濟下行影響,2017年至今逐年下降。這直接導致業務模式長期保持穩定的大貿貨代開始焦慮,看不到自身繼續成長的新動力。其次,是跨境電商對外貿的滲透,導致高頻次、小批量出貨形態越來越多;而雖然過去低頻次、大批次的貿易形式依舊佔據主流,但其增速遠不如跨境貨,比重繼續萎縮的趨勢明顯。

這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外運和華貿。無論是透過自身的新業務佈局,還是透過收購切入跨境賽道,都代表了傳統貿易貨代面對跨境這個“新生事物”所展現出的開放態度和進取策略。

雖然傳統貿易貨代基因裡更擅長服務大B,更習慣於處理低頻次、單票大批次貨物的業務,但只要努力補足獲客端的營銷能力、攬收網點及倉儲分撥基礎設施、IT系統建設、吸引和培養跨境專業人才,進而充分利用自身本來就具備的幹線運輸、清報關資源優勢,將跨境平臺、品牌方或散客手裡相對碎片化的訂單流量引進來,就能在跨境物流領域開個好頭。

2、什麼樣的貨代會活得更好?

在普遍同質化的貨代市場競爭中,究竟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才能殺出重圍、逐步拉開與竟對的差距,走進頭部陣營?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就要從需求出發,即從商流開始分析,就能從根源上看清楚哪種貨代能走出來。

2.1 透過跨境賣家需求審視貨代

從賣家需求入手分析貨代市場,需要先對賣家型別進行分類。而分類的標準有很多,較難完全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因此,本文依據運營模式的不同將賣家分為四類:鋪貨賣家、垂直品類賣家、品牌賣家、外貿工廠轉型賣家,各自由於自身經營模式的特點,對物流都有著不同的需求和側重。

1)鋪貨型賣家

鋪貨型賣家是數量最為龐大賣家群體,這類賣家普遍採取多品類、多店鋪、多平臺的“三多”模式經營。其經營的SKU普遍在10000個以上;本質上就是廣撒網、跟賣,透過資料監測找出爆款,然後透過貼牌等手段將爆款價值榨乾,實現利益最大化。頭部如有棵樹、通拓等.

2)垂直品類賣家

和鋪貨型賣家相反,垂直品類賣家只專注一個或幾個品類的SKU,如只專心經營女鞋(甚至只做女鞋裡的某幾種款式型別)。在經營上強調客戶粘性和私域流量,更傾向於獨立站經營,對產品設計、質量、售後、物流體驗的要求較高,典型代表如家居品類的致歐等賣家。

3)品牌賣家

品牌賣家與垂直品類賣家有一定的重疊,其經營的SKU通常比垂直類賣家更多,產品大多數以OEM貼牌為主。這類賣家往往是從鋪貨型賣家發展而來,重視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客戶認可度,引流需求較高,通常廣告投入較大,三方平臺和獨立站均會涉及。對物流和售後服務較敏感,頭部玩家如Anker(獨立站+三方平臺)。

4)外貿工廠轉型賣家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貿工廠不再只甘心做貨源端,而紛紛開始在平臺開店,試圖透過自身供應鏈優勢樹立品牌,做到自產自銷。但是品類通常不會很多;此類賣家要麼透過自建獨立站出海,要麼入駐亞馬遜等主流平臺或新興市場的新興平臺;通常要求物流服務商提供全流程的解決方案。

2.2 獨立站的興起,很可能強化貨代市場的“馬太效應”

隨著賣家越來越重視自身品牌價值,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會有更多賣家會透過獨立站,而不是僅僅受制於三方平臺出海;或者,將三方平臺作為品牌初期的流量積累,為品牌認可度打基礎,最終還是會以自建站的形式經營自己品牌的“私家領地”。作為印證,Shopify GMV自2019年以來的大幅攀升以及商戶數的連年穩步增長足以說明獨立站的“大好前程”。

除了鋪貨型賣家,其餘三種賣家很大程度上會愈發倚重獨立站。而由於獨立站賣家發貨,沒有三方平臺推薦物流商,也沒有三方平臺較嚴苛的時效考核政策,因此往往對物流價格極度敏感,同時兼顧時效。

但正如前文所述,很多獨立站賣家同時也在經營三方平臺店鋪,因此往往已經養成了固定的發貨習慣和合作服務商。因此可以說,那些兼具成本優勢,又被三方平臺篩選過的、有資格對接平臺的頭部貨代,會在“獨立站”時代先人一步搶佔新的市場增量,從而形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

而鋪貨型賣家中,除了類似於有棵樹等頭部玩家外,絕大多數仍是中小賣家。這些中小賣家通常以2C業務、三方平臺的跨平臺開店為主,供應鏈掌控能力有限,抗風險能力較差,往往依賴平臺導流。

在發貨行為上,初期的直郵試貨往往走郵政小包、後期爆款則傾向於海外倉鋪貨,但囿於供應鏈管理能力和資金壓力,總體上更傾向於直郵,尤其是價效比極高的郵政小包,其次是專線小包。因此,燕文等郵政小包代理貨代將長期繼續伴隨其成長(前提是萬國郵聯終端費改革所造成的成本壓力能被及時抵消)。

3、跨境電商貨代未來市場格局探討

無論是基於行業邊界愈發清晰的事實,還是由於獨立站賣家群體的崛起,以及三方平臺自身政策的變數,未來跨境電商貨代市場的終極格局,都將基於貨代本質被共同塑造。

3.1 終局市場中的跨境電商貨代形態分類

基於以上論證,未來跨境電商貨代主流形態可分為(不保證不重複無遺漏):三方平臺自建物流和直控物流服務商、獨立三方貨代、國內頭部快遞品牌和傳統貿易貨代的跨境業務、服務於特定品類(化妝品等特殊貨物)的中小垂直配套貨代。

1)三方平臺自建物流或直控物流

從平臺角度出發,對平臺指定的物流服務商進行強管控的趨勢幾乎是行業內的共識(比如ebay對虛擬海外倉的打擊和對賣家發貨渠道的限制),而最強的管控其實就是自建。自建雖然前期投入巨大,目前看除了像亞馬遜這種財大氣粗者很難插手,但絕不代表其它平臺不想這麼幹。

一方面,全程自建可以實現物流服務品質的完全自控,可以透過卓越的物流服務體驗為平臺招攬更多流量,增強客戶粘性;另一方面,利用平臺的的政策環境繼續鼓勵賣家使用平臺自建物流發貨,解決了賣家對時效、店鋪排名的擔憂,長期來看必然會為賣家增加GMV,降低物流成本。

除了自建,也可以退而求其次,透過平臺強管控,篩選優質貨代,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實現自建物流的服務效果,這一點就類似國內的大製造業(品牌流通商)和合同物流的關係,貨代會被要求將自身基礎設施深度嵌入平臺物流體系,為平臺賣家提供接近自建物流的服務。此類貨代的訂單流量入口幾乎100%依賴平臺。

2)獨立三方貨代

此類貨代很可能主要服務於獨立站賣家和平臺自發貨的需求。和三方平臺物流體系或許會有交叉或動態角色切換(被平臺淘汰的貨代可能繼續服務於此類需求,優質的獨立三方貨代也可能會被吸納進三方平臺物流體系)。

獨立三方貨代最典型的特徵就是走貨關鍵節點控制力極強,甚至自建,比如擁有穩定、足量的幹線艙位,甚至自購全貨機、海外配送部分自營或和透過海外分公司和本地優質快遞(物流企業)直接合作,實時把控配送質量、自建雙清報關團隊,第一時間處理清關異常,保障通關順暢。

3)快遞企業 & 傳統貿易貨代的跨境業務

主要指依託自身品牌影響力、地推團隊、前端攬收網點佈局攬貨,交付優質合作貨代做外發,或者外發渠道部分自建(或收購報關行、投資航司或貨代)。如順豐、圓通等部分國家和地區幹線自營全貨機、自營目的國配送場站等業務。此類國際業務既可以將部分線路融入三方平臺的物流體系,也可以服務獨立站賣家的物流需求。

4)中小垂直配套貨代

此類貨代企業大多由倖存的中小貨代進化而來,專注自身強項並持續發掘,形成了自己的小護城河,作為大貨代的配套服務商繼續生存。

再就是專注特殊品類運輸的特種貨代,在資產型別,目的國敏感品單證處理、走貨異常處理等領域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或經驗。

3.2 依靠資訊差和輕資產運營的貨代將難以為繼

因此,依靠資訊差和輕資產運營的中小貨代(以散客、自發貨賣家居多),在行業上升期可以充分享受紅利;但在紅海競爭中,由於缺乏資源議價能力,幾乎無法建立自身的護城河。

與此同時,隨著走貨資訊的逐步透明化,以及走貨操作環節逐漸簡化,資訊差逐漸被抹平。貨代依賴資訊差,就很難繼續活下去;而要想求生,就只能靠為客戶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增值服務,或者轉向投入新興市場。

然而,足夠優質的增值服務,幾乎完全依賴於貨代自身所擁有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因此可以說,未來那些依靠資訊差,輕資產運營,沒有直接把控資源能力的貨代,大機率會被市場淘汰。

6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對於社群團購,除了憤怒,我們該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