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團購負面輿論不斷髮酵,於近日達到高潮。
同時,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檔案強調,“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12月12日,關於阿里、美團、拼多多的謠言在網際網路出現,“被宣佈”退出社群團購業務,後於當日晚間被三家網際網路巨頭闢謠。
網際網路上掀起了一陣又一陣對社群團購聲討的狂潮。
-01-資本狂補,引發社會憤怒社群團購利用資本補貼,以“9分錢9個雞蛋”的手段,掠奪流量和交易,是詬病最大的地方。
資本的一塊錢虧損,會撬動十倍以上的交易,會帶來百倍市場的震盪。
在許多社群團購競爭激烈的區域,這已是現實。
以快消標品來看,凡是沒有定價權和一級商價格的,生意萎縮30%左右已是常態。
而衝擊最為慘烈的快消品二批商,今年生意直接腰斬,甚至直接退出行業。
品牌商“幹掉二批”的心願已有多年了,沒想到有的區域被社群團購完成了。
究其原因,部分因為疫情,另一原因就是社群團購。
資本用戰略虧損收割了流量,但整個線下市場劇烈震盪,開始憤怒。
這種情緒乃至憤怒,無論是誰,都可以理解。
沒人甘願被替代,沒人甘願成為歷史的塵埃。
曾經的手工業者、馬車伕,也憤怒地砸毀了機器和汽車。
曾經的清朝,將西方的“奇技淫巧”封鎖在外,結果帶來了百年屈辱。
我們當然可以憤怒,可以抨擊,更應該呼籲。
但我們更應問自己,變革已經發生,能回到過去嗎?
尤其對我們經銷商來說,憤怒之外更重要的,到底是什麼?!
-02-扔掉憤怒,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網際網路技術和資本,會停止進攻和改造的腳步嗎?
不會。
網際網路技術與資本聯姻,“不講武德”,也不講生意邏輯,改造和進攻各個產業,這不是第一次。
就在快消品線下市場,從O2O到B2B,到今天的社群團購。
這至少也是網際網路發起的第三次進攻了。
這種變革一旦開啟,就絕不會停止。
第二個問題,拋開補貼,社群團購到底有沒有產業價值?
裡面既有興盛優選這樣數百億巨頭,也有更多像柚樂團這樣的區域小平臺。
還有不少經銷商也孵化了社群團購小平臺,也做得不錯。
作為一種商業形態,社群團購已經透過盈利證明了商業自洽能力。
同時,也證明了它在某些渠道的先進性和產業價值。
這一點,並不會因為巨頭的行為而發生變質。
第三個問題,憤怒,對我們經銷的生意會帶來幫助嗎?
社群團購出現之前,難道就沒有競爭甚至惡性競爭嗎?
也有KA霸權,也有同行的慘烈競爭,但最後我們活下來了。
是憤怒幫我們贏得了勝利嗎?不是!
成人的世界只講輸贏,兒童的世界才論對錯。生意,顯然屬於成人的世界。
“成敗”是事實,是結果,是客觀;“對錯”是觀點,是立場,是主觀。
所以,“成敗”往往可以拿來論英雄,而“對錯”不能。
在一哄而起的“口誅筆伐”中,經銷商不要被情緒左右,忘記了我們公司的任務和責任。
做好公司,不就是我們的星辰大海嗎?
不就是競爭嗎?不就是變化嗎?
這些年來,我們哪一天不是在競爭和變化中過來的?今天的變化又有什麼好怕的?
如果此刻你冷靜了下來,準備耐心讀下去,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的。
-03-社群團購,可以不擁抱,一定要握手如前所講,可以肯定,社群團購依然會存在和發展。
同時,社群團購一定也會發生許多未知而重要的變化。
冷靜地關注和研究這種變化,從中找到機會,調整自己,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
每一次商業變革,都是商業力量的重新洗牌。
每一個冬天,都有被凍死的鳥兒,我們盡力不要變成凍死的那一隻。
經銷商作為一個群體,今天依然存在和活躍。
但十年之前到今天還活著的不到10%,你又如何知道接下來十年,能活著的依然是你?
潮流總在變,立在潮頭的人也一茬茬地更迭。
因此,我們一直在不斷地傳遞和解讀商業新知,發現和分享先行者的智慧和經驗。
同時,組織愛學習的人走進各個先行者的地盤,深度交流,獲得體感。
當新商業勢力崛起時,我們也一直鼓勵讀者在謹慎的前提下,要密切關注、積極嘗試。
面對社群團購的興起,我們的基本態度是:你可以不擁抱,但一定要握手。
擁抱往往代表著ALL IN的態度,設防不夠,存在較大風險。
握手代表認識,主動接觸和建交,是一種積極的態度。
但合作不合作,怎麼合作,還要具體談,甚至打一打再談,或者邊打邊談。
統一集團面對新零售渠道,曾制定了合作的十六字方針:“合而不同,鬥而不破;以我為主,各取所需。”
為了生意,我們一定要去和社群團購“握手”,而且是立刻、馬上。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帶領大家一起關注、探討和研究以下問題:
社群團購基本模式是什麼?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未來可能的玩家格局?巨頭被“痛批”之後,會放棄社群團購嗎?巨頭會改變親自下場的參與方式嗎?社群團購會不會演變成“巨頭代理人”的戰爭?社群團購會為哪些人帶來哪些的機會?經銷商、品牌商應該用什麼樣的戰略和策略來應對社群團購?有沒有和社群團購合作受益的經銷商或品牌商?它們的經驗能否分享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