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看上去很美」的共享充電寶,實則遇到不少難題。

共享充電寶又掀起一陣浪潮。只不過對於使用者來說,這陣浪潮並不是什麼好事。

開啟社交媒體,對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表達憤怒的使用者不在少數,甚至還上了微博熱搜。過了一個節日就漲價 1 塊錢、一小時 10 塊錢的共享充電寶,如果還不上就扣 99 元……年輕人繼失去車釐子自由之後,連充電寶自由都快失去了。

張洋自詡沒有什麼電量焦慮症,平常出門也不會太關注手機電量,沒電的時候就用共享充電寶。但是最近幾次經歷讓他認識到,自己在共享充電寶上花的錢還不如隨身攜帶一個充電寶安心。

然而,在瘋狂漲價背後,充電寶從業者卻道出了行業的「苦衷」。

使用者習慣培養已完成

經過三年的發展,共享充電寶從一夜爆紅到陷入沉寂,經歷幾次大起大落,卻沒能讓這個行業消失。

共享經濟盛行的時代,在滴滴、Uber 等網約車和共享單車變成創業的香餑餑後,人們也在尋找哪些產品能被共享。在這期間,充電寶成為了下一個「風口」。

王思聰著名的「共享充電寶賭局」| 網路

但這阻擋不了共享充電寶迅猛發展。有機構統計,2017 年 4-6 月僅兩個月時間,有 11 起相關融資事件,12 億元入場,是 2015 年共享單車剛出現時獲得融資額的近 5 倍。

風口上有多瘋狂,跌落的速度一樣非常快。不到一年,近 10 家共享充電寶企業進入停止運營或專案清算階段,美團也透過內部信表示,結束共享充電寶專案的試點運營。

經歷洗牌期後,行業的關鍵詞是「穩步增長」。雖然相對低調,但企業們實打實地開始賺錢。街電、小電等企業相繼宣佈盈利,使得人們開始用不同角度看待共享充電寶。

以共享單車作為對比,同屬於共享經濟時代誕生的模式,共享單車與共享充電寶如今已經產生了分化:前者已不再是一門創業公司的生意,更多作為流量的獲取入口,也很難做到盈利;而共享充電寶真真正正成為了一門生意,也用盈利證明了自己。

共享單車損耗率很高,各地都出現了「單車墳場」| 視覺中國

不過,這兩個新時代產生的新產品都沒有消失,而是逐漸被更廣泛的使用者接受,在人們的心目中形成了基礎認知。

根據艾瑞諮詢 2020 年初發布的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2019 年共享充電寶市場使用者規模在 2.5 億左右,2020 年預計可達到 2.9 億人。

也有報告提到,共享充電寶現已被「三電一獸」牢牢控制大部分市場,佔據將近 90% 的市場份額。

市場空間變大,企業能達到盈利,在共享行業中,算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標的。美團也在今年初看到市場潛力,「殺」了回來。

共享充電寶漲價真相

既然共享充電寶已經跑通邏輯且開始營業,為什麼又在近期開始大幅漲價?

實際上,共享充電寶在 2019 年已經有過一次漲價,但由於漲價幅度不是很大,大多從 1 元漲到 2 元。共享充電寶又屬於價格不敏感型產品,漲到 2 元並不算特別突出。

但對於企業端來說,由於使用者習慣已經培養完成,運營商掌握了一定的議價權,漲價似乎是對自身盈利能力的一次證明。然而到了 2020 年,再次漲價的行為讓消費者們很難不注意到。

如果說 1 元、2 元時代使用者還可以接受,那麼 4-6 元,甚至有 10 元一小時的共享充電寶存在,消費者自然會產生牴觸情緒。而這種情況也不能單單用「企業盈利」一個理由概括,在另一個維度上,也能得到解釋。

充電寶的 1 元時代一去不復返 | 視覺中國

首先,共享充電寶並不是全國統一定價。在不同地區,共享充電寶價格也會不同,比如在景區、商場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價格會更高。與之對應的還有許多新玩法,有業內人士透露,某些企業會採取週五、週六部分漲價的策略。

其次,某些價格也並不是完全由平臺來決定,商家在其中的話語權越來越重。上述從業者表示,某些高檔場所會主動要求提高價格。

在這其中,平臺的權重實際上被削弱。如果按照最小財務模型,即一臺共享充電寶機器為 1000 元,每臺裝置一天租金收入 10 元來計算,商家在其中會抽取分成,甚至擁有一部分定價權,平臺只是拿小頭。「消費高的商家不希望擺在店裡的共享充電寶很便宜,那樣顯得很 low。」他說到。

最初的情況並非如此,實際上,最開始共享充電寶入駐商家都是免費,當市面上出現多家企業開始競爭後,為了爭取市場,企業會出讓利潤給商家,當然也有高價買斷,即繳納一定金額的「入場費」,只允許該商家放一個品牌的共享充電寶。

所以,共享充電寶發展三年時間,背後的成本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用最直白的話說,之前使用者花 2 元租賃共享充電寶,2 元全部交給平臺;現在花 5 元,其中 3 元都交給了商家。成本結構的改變倒逼共享充電寶企業,被迫向用戶漲價。

疫情期間的門店尚未營業,共享充電寶也無人問津,疫情可能是促使共享充電寶漲價的「導火索」| 視覺中國

不過,在從業者看來,這樣的情況本可以避免,但疫情是快速漲價的導火索之一。「2019 年的漲價本可以繼續維持一段時間,可疫情讓共享充電寶行業消費頻次大大減少,為了保證盈利和現金流,不得不再次漲價。」一位資深分析人士表示。但是在他看來,共享充電寶漲價仍是少數現象,只不過民眾情緒將它放大了而已。

賺不賺錢是一回事,但共享充電寶確實是一門「苦」生意。技術和供應鏈都日益成熟的當下,有一定規模的共享充電寶企業們很少會在這些方面走彎路,但僅憑產品本身,也很難形成獨特的品牌差異化。哪家企業能低成本地鋪開更多點位,獲取更多訂單,是佔領市場的核心之一。

「整個市場一共 300-500 億人民幣的規模,美團也殺進來,對行業形成了新的擠壓。」一位共享充電寶企業創始人提到,企業承載著盈利壓力、巨頭殺入市場、商家在其中掌握話語權、消費者也開始對價格敏感,重重困境之下,如果企業沒有長期來看的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能力,似乎漲價是其不多的選擇。

只是這樣的狀況恐怕無法繼續維持。留給共享充電寶玩家們的,是精細化運營的效率之戰,還有產品創新的破局之戰。

10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馬雲說過“我對錢沒有興趣”,現在為什麼要和老百姓搶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