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社群團購其實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彙了,早在2014年,一種由社群內居民團體自發集聚在一起、透過團購方式獲得優惠的購物消費行為應運而生,這就是社群團購。隨著今年疫情防疫的嚴格防範,社群團購被重新定義,併成為了時下最“火”的購物方式。更為便宜的新鮮蔬果、更為方便的送貨上門,讓這場“社群團購”生意爆了。

社群團購的發展如火如荼,已經迎來了“千團大戰”,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電商、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出手,把河馬精選、有家鋪子、多多買菜等“社群團購”新方式佈局在全國900多個縣市和3萬多個農村的市場。沒有人會想到,今年自家的菜籃子會被中國這些最富有的企業“覬覦”;也沒有人會想到,中國網際網路歷史上最大的“戰鬥”將在自己家門口發生。而這種“覬覦”、這種“戰鬥”並不能促使市場良性迴圈發展,反而會出現逆淘汰的現象。

首先,網際網路巨頭前赴後繼的“撲”向社群團購,有種不擇手段的意味。目前社群團購已經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新風口,幾乎所有的資本都已經盯住這塊“大蛋糕”,阿里巴巴、京東、美團、沃爾瑪、百果園等……甚至包括幾乎沒有做過零售業務的滴滴出行都相繼入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200多家社群團購企業。

這麼多企業入局不僅僅是"搶"菜市場的生意這麼簡單,已經發展成為網際網路之間流量之爭,而這樣的爭鬥能帶給消費者的是什麼呢?鋪天蓋地的“優惠券”“滿減”讓很多人認為可以薅到這些企業的“羊毛”。但是這樣的操作,不禁讓人想起20多年前的第一個網際網路冬天和前幾年的網約車大戰。

企業為了搶佔市場,開始打價格戰,提供比菜市場,超市更便宜的價格和補貼,讓使用者選擇在自家的平臺。勝者佔領市場,然後開始提價;敗者退出市場,銷聲匿跡。在社群團購的背後,只有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套路和貪婪,是一場徹徹底底的資本運作。

其次,目前大部分電商迴歸傳統,佈局線下市場,社群團購是一場資本局。傳統電商剛崛起的那段時間,很多實體店鋪倒閉,大多數人把購物習慣都放在了網上。如今這種情況再次出現,大部分電商再次佈局線下生活類的購物渠道,如超市、商店、菜市場等。阿里巴巴接連投資或收購聯華超市、高鑫零售(大潤發、歐尚)、新華都等多家實體零售企業,佈局盒馬鮮生;京東大規模開發京東超市、京東電器專賣店、京東7fresh等線下門店。這些跡象表明,電商固然是趨勢,但實體店商業模式一定不可取代。電商巨頭先後佈局線下店是最好的例證。

即便有人認為社群團購可以靠取代菜市場獲得一席之地,但社群團購難以對傳統業態構成顛覆性威脅。社群團購目前的低價補貼模式不可持續,而且消費者更喜歡平價、穩定、一站式的購物體驗,而非低價、爆款、貨物品質穩定性稍差的購物體驗。而且傳統菜市場與社群團購在供應鏈本質上是有差異化的,因此,社群團購想完全乾掉菜市場並不是容易。其實,網際網路巨頭社群團購是一場資本局而已。

第三,隔著螢幕的溝通無法取代面對面的交談,資本催生的社群團購無法取代早市買菜。人類是群居動物,群居,就需要社交,要和他人進行思想、情感、事物上的溝通。已經在使科技已經在潛移默化的改變人類的溝通方式,但無論怎樣更高階的階段,面對面的溝通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

經常逛街的人不難發現,小區附近的水果店、蔬菜店、日用超市,生意往往都很紅火,經常人氣爆滿,店員甚至和小區居民成了朋友,有時出現的問題雙方也能很快達成和解。反觀社群團購,消費者就連看看蔬果新不新鮮,都要依賴平臺的信譽和手機屏裡的文字、圖片,虛擬的溝通永遠無法取代面對面的交談,真實是隻有觸控後才能體驗的。

當用戶習慣培養起來之後,你還真以為社群團購比你想象中的便宜嗎?

22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三星高素質旗艦,120Hz高刷屏+IP68防水暴跌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