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這半個月,身在遼寧丹東的我,被身邊人推薦的各種“超便宜”的蔬菜,各種想像不到的水果圍繞著。在老張不知道的情況下,我帶著吐槽的口氣,寫下此文。

這是近日,各個“網際網路+”平臺帶來的“福利”,為城市社群居民帶來的“福利”。

2015年,國家“雙創”開始,“網際網路+”模式,形成了阿里巴巴、滴滴、美團、京東、摩拜等一系列行業平臺性企業,可謂在各自行業內,壟斷了大量的網路流量和交易量。

有流量的地方,就會催生“平臺”,就有“網際網路的戰爭”。

燒錢大戰這幾年市場見到,如軍閥混戰的“打車大戰”,最後滴滴勝出,成為“神話性標誌”。千團大戰,形成美團網的傳奇。......。各自創造著各自的神話與傳奇。

2020年的疫情,“無接觸式消費”,使得“社群買菜”牛刀小試,各自也算賺翻了,社群團購,適合疫情時期城市社群居民“蝸居消費”,小商販提供服務,賺取相應的利潤,合情合理。

社群團購的優勢:

1-方便了消費者,為消費者增加了消費服務。

2-增加了商販的業務範圍和收益。

3-增加了生產源頭的銷售路徑,減少了利潤損失。

這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進行著。然而,一切在十月份開始發生了變化,變化源於“狼來了”。

“社群買菜”的資料量是網際網路巨頭過去數年一直“盤算”著的“最後一片流量淨土”,網際網路巨頭們斥巨資“揮戈一擊”,直接切入社群買菜市場。

然而這“揮戈一擊”擊的是對社群買菜賴以生存的小菜販子,似乎“屠刀弒弱”,讓人不恥。

這是正常的商業競爭嗎?

我們先拋開法律條款的合法性,單純的商業競爭,好比民國時期,日本人控制下的大上海商會,對某某紗廠,某某實體的收購,看似公平競爭,但是背後串通一氣,“搞死人”的玩法,公平嗎?起碼是讓人不恥。

這是玩法對於大平臺,值嗎?

前日,人民日報一句評論,“別隻惦記幾捆白菜,科技創新才是未來”,確確實實,社群電商背後的平臺公司,在過去的20年時間,依託國家開放發展帶來的紅利,賺的盆滿缽滿,這一切,源於國家和人民作為發展基礎,現在乃至未來,更應該考慮如果利用技術和資金優勢,去發展未來的科技,如何為國家分擔某些領域的科技侷限。但是現在卻玩起了恃強凌弱,值嗎?

如此玩法,脫離了群眾基礎,能走遠否?

10月份,螞蟻上市前,創始人杭州馬在上海的一席話,頗有“吃飽了砸鍋”的意思,螞蟻的成功,是建立在國家穩定,政策寬鬆,改革紅利,人口紅利等綜合條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們細看過去的20年,國家一直為網際網路企業執行政策性法規,但是這些並未能滿足其“野心”。

中國有1300萬“菜販子”每天起早貪黑供應14億人口的菜米油鹽醬醋茶和瓜果蔬菜,屬於社會基層,我們這個社會就像一個大花園,有紅花,也要有黃花,還要有綠葉小草。高收入人群好比紅花,菜販子就是花園裡的小草,沒有小草維持生態,紅花也無法開的爭豔,這是菜販子存在的合理基礎。

在過去的平臺大戰,是平臺和平臺之間的大戰,對消費者還是小商家,都是利益共同體,也就是平臺帶動了小商家發展,利人利己。

現在的社群電商,是平臺拋棄大多的小菜商,獨吞流量和市場,讓1300萬菜販子中的大多數苦不堪言,這就缺乏了群眾基礎,不得民心。

動輒幾十個億,幾百個億的巨量資金砸向一天兩三百收入的小販,實屬不值得。中國有一句古話,叫“說出來被人笑話”。

即使成功,也是其成功的墓誌銘。

古往今來,商業也好,政權也罷,得民心者得天下。

中國古往今來的商人在助力過程中,不免有一部分為了追求利益,失民心。

發國難財,殺雞取卵,見利忘義等名詞,皆是形容不良商人。

儒商,是中國商人一直推崇的最高境界。

在中國近代,有大批為了國家利益犧牲個人,甚至不惜掉頭的商業典範和義舉,他們是國之儒商,民之儒商,是商業楷模,人民尊崇的楷模。

若干年後,茫茫的戈壁灘會留下“螞蟻”鑄造的綠色長城,而繁榮的菜市場並不需要巨頭們的逐鹿之戰。

最後引用李國慶一段話:“當馬斯克同志把自己的目標變成現實的時候,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和菜販子逐鹿中原”。這次逐鹿中原,即使巨頭們成功了,也是其成功的墓誌銘。

下圖篆書文字:網際網路平臺社群電商墓誌銘。

15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跟隨5G時代浪潮的小白們,有些常識你該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