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複雜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動力。剛剛過去的五中全會也明確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域性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製造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更是國家發展的核心支柱產業,因此,工業軟體的自主可控與安全正在成為產業發展關注的重點。

高質量發展之路少不了硬技術實力

正如中央黨校的一位教授所講,當前,儘管我國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但創新仍面臨一些突出短板,在接下來的五年乃至更長時期,圍繞強化硬投入,最佳化軟環境,走的是自主創新的一條大路,以高質量的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PERA SIM通用模擬軟體應用主視窗

PERA SIM包括PERA SIM. Mech機械模擬、PERA SIM. Fluid流體模擬及PERA SIM . Emag電磁模擬三大模組,具備成熟的軟體架構、圖形介面和完備的前後處理能力。

PERA SIM. Mech是通用結構力學模擬分析系統,涵蓋線性、非線性、靜力、動力、熱、熱結構耦合等分析功能。

PERA SIM. Fluid是通用流體模擬系統,採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數值模擬技術,包含能夠精確模擬日常遇到的各種工程流動問題的求解器,支援可壓、不可壓計算、傳熱計算、多相流計算。

PERA SIM. Emag是通用低頻電磁模擬系統,能滿足機電產品工程師的設計模擬需求,提供二維和三維的靜電場、直流電場、交流電場、電瞬態場、靜磁場、渦流場、瞬態電磁場求解功能。

PERA SIM的硬核價值,是在模擬研發過程中,提供通用物理場及耦合場分析功能。透過強度、剛度、溫度、模態、頻響等分析,預測產品效能,評估產品設計是否安全合理,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最佳化設計,從而縮短產品設計週期並降低風險,降低研發成本,提升品質產品設計能力,為各個行業的工程師提供流體問題解決方案。

結構分析及結果後處理

十多項功能特色增強創新動力

除了以上三大模組功能,PERA SIM具備十多項特色亮點,為國內工業模擬設計企業帶來研發創新能力的突破。以下列舉一些:

1.豐富的CAD、CAE資料介面

PERA SIM的CAD、CAE資料介面支援IGES、STEP、STL等幾何模型資料的匯入,以及ANSYS、Fluent、LS-Dyna、ABAQUS、NASTRAN等軟體網格模型資料的匯入。

2.統一的軟體互動介面、一致的互動方式

PERA SIM提供能夠支援結構、流體、電磁三種學科的統一軟體互動介面及一致的互動方式。並且支援多模型管理,在一個專案檔案中,支援多模型、多種分析型別,支援多視窗渲染,從而方便處理複雜的模擬分析。

3.強大的Python API介面

PERA SIM嵌入Python直譯器,具有強大的Python API介面,便於自動化測試,軟體定製及擴充套件靈活。支援使用Python靈活地整合各種求解器,不僅支援自己的求解器,也可整合第三方求解器。實時錄製為Python指令碼程式碼,便於模擬分析的自動化、引數化、定製等應用需求。

4.支援撤銷/重做、豐富的各類有限單元型別

PERA SIM所有改變內部資料的功能都支援撤銷/重做,便於使用者建模。提供了涵蓋杆單元、梁單元、管單元、板殼單元、質量單元、彈簧單元、平面單元、實體單元、熱單元等的豐富的各類單元型別。

5.豐富的湍流模型

PERA SIM提供了豐富的湍流模型,支援包括層流、Spalart-Allmaras、標準k-epsilon模型、Realizable k-epsilon模型、標準k-ω模型、SST模型、LES模型及DES模型等在內的多種湍流模型。

6.大型模型求解能力和多複雜問題求解演算法

PERA SIM具備高效的平行計算能力,支援高效分散式平行計算。PERA SIM求解採用並行演算法以加快求解速度,能夠並行處理包括剛度矩陣生成、線性方程組求解及結果計算在內的整個求解過程。並且提供了豐富的演算法程式,支援複雜問題的求解,包括多種方程求解方案,如:雅可比共軛梯度求解(JCG)、共軛梯度迭代求解(PCG)、不完全喬類斯基共軛求解法(ICCG)、直接稀疏矩陣求解等。

PERA SIM. Fluid進行某型導彈氣動計算

對於中國工業來說,各個領域都在迅猛發展,但自主工業模擬軟體領域卻仍是"荒漠"狀。PERA SIM的正式釋出和應用,為我們追趕自主研發"失去的三十年"提供了一個支點。面對數字技術驅動的工業製造研發,在強大的"中國製造"背後,恰恰需要彌補"失控"的工業軟體。PERA SIM軟體最近斬獲軍工行業數字化研發創新獎,代表高階行業對於國產工業模擬軟體的實力點贊與認可。

10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小程式帶動就業超500萬人,這波潮流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