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我買了一部iPhone 12,這是迄今為止我購買的第二部蘋果手機,我的第一部蘋果手機是七年前購買的iPhone 5c,沒錯,就是蘋果史上首款採用彩色塑膠外殼的iPhone手機,這款手機今年已經被蘋果正式列為過時產品。
iPhone 5c我用了差不多一年多時間,隨後轉投安卓陣營。在過去的幾年中我用過許多品牌的智慧手機,包括華為、三星、榮耀、OPPO、樂視、錘子等等。其中用時最長的是華為和三星兩個品牌的旗艦機。三星的Galaxy S系列和Note系列都用過,華為只用過Mate系列的兩款機型。在這次購買iPhone 12之前,我在用的是華為Mate 20。
有人問我怎麼突然換回蘋果了,說實話我原本是想買華為Mate 40 Pro的,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款手機嚴重缺貨,越是缺貨就越貴。線上搶不到,線下渠道商要加價。昨天路過一家線下店(非華為官方旗艦店),順便問了一下,竟然要加價一千元。華為Mate 40 Pro再好,但加價購買這種事情我是無論如何無法接受的。
於是,只好"退而求其次"買了iPhone 12。沒想到這個決定讓我在隨後的一個月裡後悔不已,最後不得不再次用回華為。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用了許多年安卓手機,如今再次使用iPhone,對比之下讓我真切感受到了前者在過去幾年中取得的進步和優勢。
廢話不多說,下面直接講我放棄使用iPhone 12的十大原因:
1、"大黑邊"和"劉海屏"。iPhone的螢幕邊框本來就比較寬,如果再套上個手機殼,視覺體驗就更加糟糕。至於"劉海兒",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接受,但在全屏看影片時,由於劉海遮擋了部分畫面,十分影響觀感。關於這兩點已經有很多人吐槽,由於涉及到審美問題,沒有固定評判標準,與安卓陣營流行的打孔屏、水滴屏等方案相比,孰優孰劣,見仁見智。這裡不再多言;
2、介面互動設計不夠人性化。這裡舉一個典型的例子。華為等安卓手機既可以從左側邊框向右滑動完成返回操作,也可以從右側邊框向左滑動完成返回操作,而iPhone大部分應用只能從左側邊框向右滑動完成返回,少部分應用可以從螢幕中部向右滑動完成返回。一些應用甚至只能透過點選螢幕頂部的返回按鈕完成返回。這樣的互動設計不敢恭維,特別是在單手操作的情況下,毫無體驗可言;
注:以上兩點讓我產生比較強烈的"不適感",需要說明的是,這種"不適感"絕非不同手機的差異導致的習慣上的不適,而是糟糕的設計本身帶來的不適。有人說蘋果和安卓廠商都在努力讓使用者形成習慣性依賴,這話也對也不對。讓使用者產生依賴的前提是設計本身是好的,如果是糟糕的設計,使用者為什麼要去習慣和適應?
3、電池續航不理想。知道iPhone手機的電池續航短,沒想到這麼短。基本上我每天早上出門前充滿,到下午四五點就剩下20%左右的電量了。我一不打遊戲,二不看電影,只是日常使用比較頻繁,螢幕累計使用時間比較長而已。由於擔心外出時沒電,我不論是在家裡、辦公室還是車上,只要電量不是滿格就會給手機插上充電器,唯有如此才能緩解"續航焦慮";
4、應用崩潰現象頻發。在一個月的使用過程中,我多次遇到應用崩潰的現象,頁面卡死,無法進行任何操作,只能強制關閉應用重新進入。最近一次是汽車之家APP,瀏覽頁面過程中彈出紅包活動,點彈出視窗右上方關閉按鈕之後,頁面直接死掉。我印象中還有手機QQ,無緣無故卡死,讓人抓狂。我當然清楚這更多是應用開發方的問題,但發生在iPhone手機上也不能說與其毫無干係。怎麼我用華為手機從沒遇到過類似問題?
5、應用無法正常訪問相簿照片。在我許可權設定沒有問題的情況下,部分應用出現無法訪問系統相簿的問題。比如手機QQ,孩子晚上寫完作業之後要求家長拍照上傳至QQ群相簿,明明已經用相機拍了照片,進入QQ之後訪問系統相簿看不到剛拍的照片,退出QQ重新進入之後才正常;
9、應用內消費需要預充值。iPhone使用者如果想在APP Store中購買應用或者在已購買的應用中消費,需要預先對Apple ID充值,而且金額只能是50元的倍數,充進去的錢用不完也不能取出來,只能消費掉。當我進入我的賬戶時,驚訝地發現裡面還有9塊錢,這9塊錢在裡面呆了五六年,全球不知道有多少像我這樣的使用者。為了買蘋果的音樂會員,我又充值了50元,現在我又不用iPhone 12了,這幾十塊錢不知道又要在裡面放多久;
10、致命問題:無線網路、蜂窩網路訊號全都差!如果說以上這些大大小小的毛病還都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那麼網路訊號差的問題我實在無法忍受。同一個無線網路訊號下,可以明顯感受到,iPhone 12與華為手機相比無論下載速度還是頁面載入速度都比後者慢。這或許與我家中使用的路由器是華為品牌有關,但這一點我沒有證據無法確定。
有一件事讓我直接做出放棄使用iPhone 12的決定。那天是個週末,我與家人一起去商場購物,把車停在了地下停車場,買完東西開車出停車場時需要自助掃碼支付停車費,結果iPhone 12的網路訊號竟然是Edge,相當於2G網路。我把蜂窩資料關了再開,還是Edge。無法掃碼支付,又沒有人工通道,眼看著後面車開始排隊,把我急得真想摔手機。最後我愛人從包裡拿出她的OPPO手機,網路訊號竟然是4G滿格。於是用她手機付了停車費。我當即對她說,iPhone 12你用吧,我還用回我的華為。
在此此前,我用華為手機來同一家商場,同樣停在地下停車場,同樣的中國移動Sim卡,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情況,這足以說明問題出在手機上。都說iPhone手機訊號差,經過此事我算是切身體驗到了。
人無完人,機無完機。這個道理我懂。iPhone手機有許多缺點,當然也有許多安卓手機無法比擬的優點。我不是隻盯著它的缺點不放,而是這些缺點實在到了讓我無法忍受的地步,與之相比,它的優點對我失去了吸引力。
有人說iPhone最大的優勢在於其獨一無二的iOS系統,加上蘋果獨立研發的A系列處理器,軟硬體的高度協同保證了系統的流暢性,使用數年而不卡。這個事實我認同,但安卓的旗艦機在這方面與iPhone的差距越來越小。我三年前買的華為Mate 10現在給孩子學習、娛樂用,依然十分流暢。
還有人說,iPhone最大的優勢在於生態。我沒理解生態所謂何意,如果指的是應用生態,那麼安卓生態可比iOS生態更豐富。如果指的是硬體生態,我覺得這種說法也站不住腳,因為在中國市場,蘋果除了iPhone、iPad、Apple Watch和AirPods之外,其他硬體銷量並不大,特別在智慧家居市場,蘋果音箱的市場份額可以忽略不計,Apple TV至今也沒有進入中國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談生態未免過於牽強。
寫到這裡,快遞小哥把我昨天下單購買的華為Mate 20手機殼送過來了,換了新手機殼,又換了張新桌布,我的華為Mate 20就像新買的一樣,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