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一場更大的陰謀來了。
1974年,三星創始人李秉喆,不顧管理層反對,毅然決然收購美國Hankook半導體公司。
雖然看到市場前景,但晶片事業畢竟不是組組裝、按按件這麼簡單。其後的十幾年,三星都在虧損,雖然已經開發研製出64位的儲存晶片,但每賣出一片就賠近1美元。80年代,三星的電子產業財報,年年虧損。
1987年,三星創始人李秉喆去世,其子李健熙子承父業,並加大了對半導體的投入。此時,美日“戰事”正酣,三星隔岸觀火,默默發育。
1990年,美國發現韓國的意圖,對韓國提起訴訟。三星李健熙派出公關團隊,對當時的克林頓政府遊說:
如果三星無法正常製造晶片,日本企業佔據市場的趨勢將更加明顯,競爭者的減少將進一步抬高美國企業購入晶片的價格,對於美國企業將更加不利。
美國心動了,大喊一聲:上,我頂你!
日本被收取100%反傾銷稅,而三星僅收取0.74%。
256M DRAM時代,韓國徹底替代日本,趕超美國,成為新一代的晶片幕前代言人。
之後的數年,即便日本出臺密集的扶持政策,但依然無力迴天,日本半導體被活生生打出第一序列。
第一場晶片之戰結束。
在美國聯手韓國,重組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時候,第二場戰役已經被埋下伏筆,一場針對三星的佈局也開始了。
有人可能會問,三星現在無論是晶片設計、製造封裝、檢測等關鍵環節也建立起自己的技術,完全擺脫外部依賴,沒見有什麼陰謀啊!
錯,相對於日本被趕出晶片第一序列,韓國的損失是不可預見的。韓國社會經濟開始飛速的發展,西方資本開始眼紅。美國開始頻頻施壓,想要進駐韓國市場,而此時恰逢亞洲經濟危機,美國趁機殺向韓國,大肆進駐韓國市場。
最大企業三星,55%以上的股權被國外投資者持有,而其中的80%以上來自美國投資機構所持有,如美國百能投資(putnam)、美國資本集團(Capital Group International, CGI)和美國資等。
三星集團在2018年的總營收達3000億美元,但一半的利潤要流入美國。這也回答了很多網友的話,為什麼不制裁三星,只盯著華為不放。
寫在最後美國扶持韓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打造瞭如三星、現代等這樣的超級集團,然後透過手段將韓國的經濟收割,控制這些超級集團的大部分股權,是他們淪為賺錢機器。
第二場戰役也結束了,韓國贏了嗎?
好像是贏了,但他真的贏了嗎?
如果說日本被打得很慘,韓國則可能已經被徹底打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