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個CEO最重要的是把什麼做好?是尋找已經發生的未來,並變之為機會。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曾說,所有企業經營的商業要素,都有可能在數字經濟時代走向全領域、全流程的數字化經營。
近日,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阿里巴巴集團聯合舉辦的清華-阿里新商業學堂二期專案第一模組“宏觀視野與數智化趨勢”落地杭州。
未來1年,疫情下的全球政經格局將如何演變?
疫情後的世界正面臨數字化轉型關鍵時刻,數字化如何顛覆商業底層邏輯?商業級轉型升級的新風口在哪裡?
分享人:
本文“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按姓氏拼音順序)
陳龍
羅漢堂秘書長 湖畔大學執行教育長
高紅冰
馬弘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長聘副教授 系副主任
楊之曙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全球經貿格局與中國金融市場
1、2020年,疫情下的全球政經格局將如何演變?
二戰以來,世界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全球貿易的合作環境裡面待了很久,但貿易的基礎是政治的穩定。
當今,正在攪動世界的五種力量是COVID-19、政治秩序重構、技術、全球化重構、和不均。
疫情對全球政經格局,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今年11月以來,全球日均確診人數上升速度仍在提升,根據疫苗研發和量產節奏來看,預計年底會有至少一款疫苗開始量產,樂觀情況下2021年將有5-7支研發成功的疫苗。
在全球化的帶動下,世界經濟的中心正在向亞洲聚集。根據IMF和世界銀行的預測,預計五年內,在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中亞洲國家增加2席(印度和印度尼西亞),而歐洲所佔的前十大經濟體的名額將減少2席。
全球化在過去的70年裡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增長,資本全球配置最適合的土地、資源、環境、勞動力等。1980年代之前的全球化,主要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之間的互通有無。
1980年代之後,技術進步實現了複雜的跨境供應鏈中,對生產流程的精細分割和協調。資本以跨國公司的形式在全球進行套利,全球80%的貿易和跨國公司有關,中國出口的二分之一是外資企業完成的。有生產能力和動員能力的低收入國家進入國際市場,將大量優質廉價勞動力推入全球勞動力市場參與競爭。
2、目前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貨幣金融政策?
目前幾個值得關注的貨幣金融政策趨勢是:
(1)在全球應對疫情所採取的貨幣寬鬆、國內消費需求仍落後於GDP增速的時候,貨幣政策總體還將保持較寬鬆的流動性以支援經濟恢復。
(2)因為中國整體債務對GDP比率已經飆升,央行的貨幣政策將會更加慎重和有選擇性,尤其嚴控資金進入樓市和股市,加強資金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質效。
(4)在雙迴圈的戰略思路下,中國一方面會加快推進資本市場發展建設,一方面會加快資本市場和金融行業對外開放。
3、未來幾年,企業家將面臨怎樣的生存環境?
我國的經濟已經面臨了幾十年高速增長,隨著GDP人均收入水平上升,增長率一定會下降。我國的GDP已經從10%的增長率,下降到了6%。
在過去近三十年中,A股上市企業的平均營收增長率為16.2%,同時名義GDP增速為15%。無論早期增長多快,人均GDP過一萬美元的國家,增長率無例外地低於5%。經濟增長放緩,企業增長肯定會更慢,這是目前企業面臨的挑戰。
在這個背景下,技術驅動的升級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的方向,技術升級的一個核心是數字化,我國二十餘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把數字化提速作為一個核心來提。消費驅動下的產業升級、數字化程序加速、城鎮化的持續,是我們面臨的情況。
“十四五”提到雙迴圈,前段時間外迴圈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要靠內迴圈帶動。未來幾年的挑戰,是如何透過拉動消費、城鎮化提升生產要素的配置,推動產業升級。外迴圈能做的是資本市場的開放,吸引外資。
城市的重要性並沒有在網際網路時代下降,反而是上升的,以大城市圈為基礎升級帶來的消費,是一個重要方向。
還有一個方向是銀髮經濟,再過幾年中國老齡人口會超過2個億,老齡化超過14%,關鍵是這批人有消費能力的,這批人會帶動醫療、健康、保健、養生、旅遊等很多行業的發展。
戰略與經營的數字化轉型
4、數字化是抗疫期間的免疫力,是後疫情時期的生產力
疫情以來,數字化從一把手推動的概念,到實際上企業生存的必選項。
疫情下,各類商業企業利用數字化保證開業,透過四個數字化維度重塑商業模型。
思維層面:打通消費者運營、全渠道管理、線上線下融合、大資料驅動。平臺層面:雲平臺、資料平臺、業務中臺、AI平臺、交易平臺。工具層面:釘釘、直播、營銷、支付。組織層面:業務線上、組織線上、協同線上、生態線上。木屋燒烤利用會員管理系統,為三公里半徑提供外賣服務,外賣增長10倍,28天業績全面恢復為去年同期107%;紅蜻蜓利用釘釘打造智慧組織,利用直播和新零售離店銷售,2個月左右8563名員工開展了3338場直播,僅直播銷售額就達到了5300萬元。
5、為什麼說數字化顛覆了商業的底層邏輯?
過去的生產邏輯是規模化生產,數字化最大的概念是將這個邏輯順序改變了。
原來是製造商把貨推給經銷商,經銷商推給消費者,所以製造商沒辦法知道消費者的需求,只能找諮詢公司做調查,才能決定要不要生產訂單,這中間的流程就會將庫存壓在經銷商,而且存在利益博弈。
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邏輯,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因為你要抓到C端大量的資料和標籤,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資料+演算法驅動的實時客戶運營。改變上游,改變零售,改變批發與生產製造,改變產品的設計,改變整個價值鏈。
現在越來越多的品牌去天貓開店,繞過渠道,自己直接觸達消費者,籍此,品牌商可以獲得品類資料、消費資料、評價資料。
6、雙十一是最大的拉新市場活動,不是最大的促銷銷售活動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是以消費者為中心,重構價值鏈。從2B到2C,從賣貨轉向運營消費者。
雙十一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活動,不是銷售,銷售的導向是結果,但市場拉新賠錢也要趕。拉新後就可以獲得阿里的整套商業作業系統和資源。200-300元一個拉新,規模擴大後當然可以兌現收入。
居然之家在雙11當天,用紅包拉新了83萬新客,半年以後持續對這些人進行觸達推廣營銷,轉化成銷售額。
技術變革推動業務增長。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是價值鏈的重構,消費、營銷、渠道;零售、品牌、設計;生產、交易、支付、物流都不斷重組。
數字技術如何賦能消費驅動?
7、消費者的需求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今天,商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消費者的崛起,從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中心。
我們進入了非必須品消費主導的世界,以前是做一個產品、放出去、看怎麼樣,現在更看重所謂的傳播,從種草、互動、迭代,全部都在被改變。
以產品為中心是功能導向,價格訴求、價效比、產品功能、耐用性、零售服務。以消費者為中心,是功能+服務體驗導向。比如今天的盒馬。
1、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越來越差,8%認為品牌名稱很重要,92%認為商品品質最重要。
2、消費者對服務的期望越來越高,96%希望24小時內得到服務響應;85%希望得到的服務是個性化。
3、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難把握,快消行業平均上新週期是一週,快消行業平均新品上市成功率只有10%。
城鎮居民的實際儲蓄反而高於農村居民,城鎮化並不一定讓消費驅動的轉型增速;中老齡人口成為網路消費最活躍的增量;小品類興起:由高剛需品類向非必須品升級。
我們進入了非必須品消費主導的世界,以前是做一個產品、放出去、看怎麼樣,現在更看重所謂的傳播,從種草、互動、迭代,全部都在被改變。
對於企業來說,如果不能挖掘下沉市場的潛力,就該挖中等收入群體的潛力。所謂的“中產階級在滿足了基本生活需要後,喜歡一些有品位、有情調的東西。願意為質量更好的產品,包括文化產品買單。如果可以將中等收入群體的群體擴大的話,也不失為一種提高消費能力或擴大市場的方式。”
8、為什麼電商直播會成為今年的風口?
本來淘寶、天貓,已經可以做到直接打通消費者和產品,為什麼還需要有直播這個事情?
首先,直播解決了一部分信任問題,在天貓淘寶平臺上,增加商家自播後下單率提高了66%。
第二,當非必須的消費品增加時,為什麼消費者要花錢買一個原本可能並不需要的東西?
你要自然的說服消費者,喚起他的購物衝動。還要進行情感說服,可能是信任的網紅推薦,消費者愛屋及烏,這是情感聯結。這種情況也只會在非必須品上出現,如果每天只有一碗飯,不吃就餓著,哪裡還會需要直播。
第三,直播對資訊不對稱的小賣家,邊際效果更好,因為別人不知道它,別人需要了解它。
9、數字技術賦能消費驅動的未來,是實現從設計、生產、產品、營銷品牌的整體重構
數字經濟時代,技術是數字經濟主要驅動因素。
2019年,數字產業化(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等)增加值為7.1萬億元,而產業數字化增加值為28.8萬億元,其中服務業、工業、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37.8%、19.5%和8.2%。
從上市公司市值佔比發展來看,消費、醫療、資訊科技等現代服務業和高科技行業市值佔比大幅提升,直接融資的發展使得科技創新型企業更容易獲得資金支援,用於增加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從而進一步主推企業結構升級。
新商業的作業系統有11個要素:品牌、商品、銷售、營銷、渠道、製造、服務、金融、物流、供應鏈、組織、資訊科技、IT。數字技術賦能消費驅動的未來,是實現全鏈條的整體重構。
在疫情推動全球經濟數字化提速與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分級的消費升級與數字化轉型相互驅動,將是全球紅利期消退後,中國新一輪經濟發展機遇所在。
結語:
張勇在2019年湖畔大學上提到,一號位肯定會做很多不完美的決策,一號位需要的特質是決斷和擔當,因為要面對高度的不確定性。數字經濟時代最稀缺的資源是最具創見的思想,鼓勵和激發人的創造性,是數智化組織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