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不久前,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和工信部資訊中心聯合釋出了2019年網際網路企業100強榜單。相比2018年的榜單,有29家企業發生了更替,其中有5家之前沒參評的巨頭公司或網際網路新貴,一上榜就佔據了三十名之前的高位次,包括螞蟻金服(4)、拼多多(11)、浪潮集團(25)、智聯招聘(26)和人民網(28)。

也許每年釋出的這個榜單,都能給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業者們,打上滿滿的一針雞血,夢想著也許有一天,自己企業的名字能出現在上面。

這些網際網路企業能夠取得成功,創始人絕對是最重要的因素,他對於公司不僅僅能起到頭狼的作用,還會對企業的業務、文化和戰略,帶來深刻的影響,而其中每一個環節,可能都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

有人說,成功的企業都是相似的,但不成功的企業,則各有各的不足。而由於民營企業的成功,基本完全取決於創始人,所以倒是不妨分析一下,那些站上巔峰的網際網路企業的創始人,看看他們有何相似之處。

年齡:60後、70後、80後,都有,估計90後也快了,沒什麼共性

學歷:高中、本科、碩士、博士都有,留沒留過學的也都有,沒什麼共性

經驗:基本都是有一些工作經驗以後才開始獨立創業的,算是一個共性

性格:從這些創始人日常的影像資料裡大概判斷一下,應該是INTJ和ENTJ型人格的比例要高些。那些能說會道的,偏外向;略顯沉默的,偏內向。但他們在直覺、思維和判斷方面,則應該存在共性的。

至於其它方面,如勤奮、毅力、信念等,則相信應該是創業者們的基本素質。

那麼,還有什麼可能是這些成功者的共性呢?

筆者梳理了一下排名前二十的網際網路企業(阿里和螞蟻金服算一家)的創始人資料,發現最大的共性在他們的專業和技術背景方面,其中:

通訊電子相關專業4人:丁磊(網易)、王興(美團)、王志東(新浪)、沈亞(唯品會)

物理博士1人:張朝陽(張朝陽)

會計1人:王文京(用友,創業前一直和數字打交道,理科背景)

個人站長1人:李想(汽車之家,自學程式設計)

以上16位創始人,都有著比較深厚的理工科背景,可算是技術出身,應該是在創業初期,擔任過程式設計師或產品經理的角色。此外,蘇寧易購和芒果TV,分別是蘇寧集團和湖南廣電旗下的產品,有大量的資源注入,並非白手起家的網際網路公司,而最後只剩下兩位非技術背景的創始人了:

外語1人:馬雲(阿里)

社會學1人:劉強東(京東)

還有其它很多知名網際網路公司的創始人,也都是有較強的技術背景的,如周源(知乎)、宿華(快手)、陳少傑(鬥魚)、楊勃(豆瓣)等等。

似乎做技術出身,是絕大多數優秀網際網路企業創始人的共性。

至於不做技術的,除了馬雲和劉強東外,知名一些的,也就只有滴滴的程維和ofo的戴威等屈指可數的幾位了。而似乎有些巧合的是,他們都選擇了泛電商領域,也就是在做和C端使用者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或提供服務)的買賣,這確實與其它絕大部分網際網路業務,是有著較為本質的區別的。

馬雲應該是真的不懂技術。曾經有個故事,早在2004年,有記者需要看一下馬雲電腦裡的資料,馬雲開啟電腦時卻遇到了技術問題,怎麼搗騰也沒解決,把祕書叫來,不出十秒就搞定了,其實是一個很基本的Office操作,常用電腦的都能掌握。不過,由於馬雲是最早開始網際網路創業的一批人,且在網際網路創業之前,自己的小公司就已經運作了一段時間,積累了一些人才和資源,身邊十八羅漢中的技術大牛們足夠他用了。

至於人大畢業的劉強東,其實是具備一些技術能力的,據說最早開通的專賣3C類商品的京東多媒體網,第一版網站就是他自己做的,包括一些進銷存管理軟體也是他自己開發的。

那麼,為什麼這麼多成功網際網路企業的創始人,都是技術出身呢?絕不是因為只有懂技術的人,才思維縝密和邏輯性強,而是隻有懂技術的人,才能理解和發揮產品和技術的價值,從而為自己的專案豎起了一道護城河。具體來說,筆者大概總結了這樣一些原因:

1.網際網路創業離不開技術開發,不懂技術的創始人,很難做出優秀的產品

“這個APP的功能相當簡單,就是A,B,C這幾步,以你的技術,我相信,分分鐘就能把它完成!”

當技術人員聽到這樣的話時,一定會十分崩潰。很多時候,連技術人員自己,都難以準確預測專案要花多少開發時間。而不懂技術的創始人,卻常常會很自然地把複雜的事情估計得很簡單,並會以近乎命令式的口氣,指手畫腳。而如果做得慢了,或者有bug了,還常常會呵斥技術人員。

其結果就是,創始人怪技術人員不靠譜,技術人員怪創始人瞎指揮,最終一地雞毛,一拍兩散。

所以,創始人可以不精通技術,但至少應該是個懂點技術的產品經理,能夠與技術人員進行互相能聽得懂的對話。否則,真做不了從0到1的創業,除非有大資金捧你或有產品大牛幫你。

2.產品創新離不開技術,不懂技術的創始人,很難讓產品保持活力

網際網路領域的新技術新玩兒法層出不窮,想要自己產品的使用者體驗不斷提升,保持足夠的競爭力,離不開對產品的不斷創新和迭代。

沒有一定的對網際網路技術發展趨勢的理解和前瞻性,沒有較強的產品迭代意識,即便能把產品做出來,也會很容易在競爭中掉隊。尤其是有一些技術,並非可見的產品功能,如人工智慧、大資料等,這些技術可能會讓自己的產品,在核心功能不變的情況下,而給使用者體驗帶來極大的提升。但不懂技術的創始人,可能並不關注這些,很難給予它們較高的優先順序,以及作出正確的決策。

所以很多不懂技術的創始人,通過外包辛辛苦苦做出了一版產品,尾款一付,就覺得萬事大吉了,這樣的產品,通常來說,第一版也就是最後一版了。

此外,不懂技術的創始人,很難發現自己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技術層面的劣勢,而只會一味地想著對運營和銷售這些相對顯性的環節進行強化。但實際上,可能產品技術和使用者體驗上的細微差異,才是導致自己產品競爭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不懂技術的創始人,缺乏對技術的敏感性,察覺不到競爭對手的暗度陳倉,是無法對其進行有效防禦的。

3.不懂技術的創始人,常常不捨得投入研發,無法建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不懂技術的創始人,常常會過於看重商業模式、運營推廣、市場營銷、渠道拓展、使用者維護以及財務管理等其相對容易理解和自己能夠有所見地的環節,並願意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這些能夠直接見到效果的地方。

至於技術和產品層面,可能會始終將其視作輔助營銷的工具,而不會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以這種心態做網際網路創業,確實做做電商可能是夠的。畢竟成就電商的,主要還是如供應鏈、商戶、引流獲客、現金流管理等環節,而只要你的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有競爭力,品質有保障,即使產品體驗和技術弱一些,也幾乎不會影響業務。但做其它方面的網際網路創業,其結果很可能就是,砸了很多錢,最終卻沒能建立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使自己的企業很難再往前更進一步。

所以,對於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業者,如果不準備只是在別人搭的平臺上唱戲,或是隻做些扣著網際網路帽子或舉著O2O牌子的本地化小生意,而是希望自己做的APP、網站、小程式等,能夠服務全國使用者的話,那麼,作為企業創始人,一定還是要懂一些技術、懂一些產品的。否則,以馬雲老師為榜樣,做一個不懂技術的創始人,這會讓本就九死一生的網際網路創業,成功的概率再低上兩個數量級。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微信、支付寶關閉三星手機指紋支付,你中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