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6日訊息,“不幹了,斷供。”有供貨商對社群團購不滿,打響了反擊的第一槍。近日,部分供貨商給渠道經銷商發通知稱,沒有授權,不得操作社群團購平臺;不允許做單品超低價銷售。
網上傳出的供貨商通知。
部分供貨商“斷供”社群團購最近火熱的社群團購,一般來說,是以社群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群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社群團購被認為是中國零售的最後一戰,阿里、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不過,近日有供貨商“懟”起了社群團購。據媒體報道,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下通知要求經銷商給社群團購平臺斷供超低價商品。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下發的通知顯示:近期收到眾多投訴,社群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品項遠低於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的利益。“任何客戶操作社群團購平臺,必須有我司授權,否則視同竄貨;不管平臺有沒有補貼,價格不得低於我司終端零售價。”中新網記者致電聯絡了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對方表示,對斷供社群團購一事不予回覆。但據滄州晚報報道,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清華證實了此事。中新網記者還聯絡了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電商業務的某經理稱,經銷商要拿到授權,在約定的區域內銷售,特價銷售要報備,這都很正常,“具體是否發過針對社群團購的通知,我還要去核實。”對於“社群團購被供貨商斷供”一事,目前有社群團購業務的多家網際網路公司均表示不接受採訪。
社群團購會否形成壟斷?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稱,目前看,社群團購是網際網路電商的升級,服務更便捷,價效比更突出,客戶粘性越來越高,肯定是未來風口,“但一定是網際網路巨頭玩的遊戲,中小型企業玩不了。”不過社群團購平臺十薈團CEO陳郢日前曾表示,未來社群團購不會是一家獨大,至少3家至5家企業,在商品盤、使用者定位、服務體驗上實現差異化,長期存在,“未來12個月至18個月競爭會非常激烈。”值得注意的是,12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對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阿里巴巴、閱文集團、豐巢分別被處以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主要負責人答記者問時稱,儘管罰款額度較低,但是上述三個案件的處罰可以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的訊號,打消一些企業可能存在的僥倖和觀望心理,產生相應的威懾效果。近日,南京市市場監管局還發布了《電商“菜品社群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要求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不正當競爭方式獲取交易機會或競爭優勢,並因此損害其他經營者或消費者合法權益,尤其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上述告知書還稱,團長視情應辦理相應的市場主體登記。阿里巴巴、美團、滴滴、蘇寧等在南京的電商社群團購相關負責人,已在告知書上簽字。社群團購生不逢時?近日,有媒體評論社群團購: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一時間,有訊息稱阿里、拼多多、美團集體表態退出社群團購。不過很快又有訊息稱,該訊息為謠言。中新網記者分別聯絡了上述企業,截至發稿,尚未收到迴應。記者在拼多多、美團等平臺檢視,社群團購業務正常運營。京東、興盛優選、滴滴、盒馬等社群團購平臺也保持緘默。
企查查截圖。
但爭議歸爭議,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動作都沒停下來。如,企查查顯示,近日美團關聯公司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申請“菜大全”“美團買菜”等商標,商標狀態為商標申請中。據艾瑞諮詢9月釋出的資料顯示,2020年社群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十薈團副董事長劉凱曾預測,未來社群團購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元級別。目前看,上了社群團購的牌桌,誰都不會輕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