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處於大巨頭時代,補貼燒不完的錢、完善的供應鏈、壓倒性的技術實力……一旦哪個行業有創新業務冒頭,巨頭的進場往往是毫不留情的,對頭部玩家來說是風口,對市場追隨者倒不如說是虎口更貼切。
社群團購的上半場:生鮮電商2009年,已成立4年的易果從上海拓展北京,才算真正開啟生鮮電商之門,玩家們陸續加入,其中就有天天果園,不過並未受到資本的青睞,行業算是有序增長。
2013年,褚時健與本來生活的一場營銷秀“褚橙進京”的成功,吸引了巨頭們的目光,生鮮電商迎來了春天,也迎來了洗牌。
2013年,順豐優選、本來生活,美味七七等平臺先後獲得了強大的資本注入;2015年,天天果園、百果園、每日優鮮,以及愛鮮蜂先後完成融資,合計金額高達3億美元。
好景也是不長。2016年生鮮電商市場卻突然集體進入了寒冬期,一度出現過4000家平臺中就有3000多家虧損的“盛況”。
2019年,宣佈退出賽道、收縮業務的生鮮電商專案,至少有7家。
是市場不行了麼?答案是否定的。正是因為市場潛力巨大,市場需求尚未飽和,才導致巨頭紛紛加碼生鮮市場,對頭部玩家的爭搶,對掉隊玩家的拋棄,東邊不亮西邊亮,是造成這種結果的直接原因。
如今的社群團購,依舊是巨頭們的棋局,只是把戰火從線上燒到了線下,從門店燒到了家門口。
資料來自艾媒諮詢: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保持29.2%的穩定增長,達到1620.0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升至2638.4億元,同比增長62.9%。
生鮮電商的下半場:社群團購2016年,在巨頭入場之前,相比生鮮電商的大流量大平臺,社群團購彷彿小孩子過家家。任一家雜貨鋪便利店都能跟上社群團購的概念,員工的KPI就是微信建群,有多少個500人群就決定了老闆一天能銷多少單,簡單至極卻也玩得不亦樂乎。
2017-2018年在生鮮電商拼得你死我活的“最後一公里”之時,悄咪咪的誕生了食享會、呆蘿蔔、十薈團、鄰鄰壹等社群團購的正規軍。
2018年的下半年始終如夏天般火熱,超20億資本的瘋狂佈局,知名VC如紅杉資本、IDG資本、GGV紀源資本、真格基金等悉數入局,分別領投了社群團購賽道的頭部專案。
今年11月30日,十薈團宣佈完成1.96億美元的C3輪融資,由阿里巴巴與Jeneration Capital時代資本聯合領投。自2018年以來,這已經是阿里巴巴第三次加碼投資十薈團的第三次加碼。
網際網路巨頭佈局社群團購情況一覽
巨頭的入場,讓“野路子”的社群團購一夕之間變成了“正規軍”,巨頭百億補貼、供應鏈壓陣、同城配送掠陣、團長衝鋒陷陣,四大戰團環環相扣攻城略地。
此時此刻,頭部壁壘已成,風口早已不在,只剩虎視眈眈。
得使用者者得以虎口求生供應鏈誰能勝過阿里盒馬?
補貼誰能玩過拼多多?
同城配送美團、餓了麼認第二,誰敢認第一?
如果還想在虎口下混口飯吃,“建群養團”也許是個好方法。畢竟真正去打這場仗的,不僅僅是手握百億資本的巨頭,更重要的核心在於數以百萬計的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