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技術>
前言

後臺服務可以劃分為兩類,有狀態和無狀態。高可用對於無狀態的應用來說是比較簡單的,無狀態的應用,只需要透過F5或者任何代理的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解決。後文描述的主要是針對有狀態的服務進行分析。服務端進行狀態維護主要是透過磁碟或記憶體進行儲存,比如MySQL資料庫,redis等記憶體資料庫。除了這兩種型別的維護方式,還有jvm的記憶體的狀態維持,但jvm的狀態生命週期通常很短。

高可用

1、高可用的一些解決方案

高可用,從發展來看,大致經過了這幾個過程:

冷備雙機熱備同城雙活異地雙活異地多活

在聊異地多活的時候,還是先看一些其他的方案,這有利於我們理解很多設計的緣由。

2、冷備

冷備,透過停止資料庫對外服務的能力,透過檔案複製的方式將資料快速進行備份歸檔的操作方式。簡而言之,冷備,就是複製貼上,在linux上透過cp命令就可以很快完成。可以透過人為操作,或者定時指令碼進行。

有如下好處:

簡單;快速備份(相對於其他備份方式);快速恢復。只需要將備份檔案複製回工作目錄即完成恢復過程(亦或者修改資料庫的配置,直接將備份的目錄修改為資料庫工作目錄)。更甚,透過兩次mv命令就可瞬間完成恢復;可以按照時間點恢復。比如,幾天前發生的拼多多優惠券漏洞被人刷掉很多錢,可以根據前一個時間點進行還原,“挽回損失”。

以上的好處,對於以前的軟體來說,是很好的方式。但是對於現如今的很多場景,已經不好用了,因為:

服務需要停機。n個9肯定無法做到了。然後,以前我們的停機冷備是在凌晨沒有人使用的時候進行,但是現在很多的網際網路應用已經是面向全球了,所以,任何時候都是有人在使用的;資料丟失。如果不採取措施,那麼在完成了資料恢復後,備份時間點到還原時間內的資料會丟失。傳統的做法,是冷備還原以後,透過資料庫日誌手動恢復資料。比如透過redo日誌,更甚者,我還曾經透過業務日誌去手動回放請求恢復資料。恢復是極大的體力活,錯誤率高,恢復時間長;冷備是全量備份。全量備份會造成磁碟空間浪費,以及容量不足的問題,只能透過將備份複製到其他移動裝置上解決。所以,整個備份過程的時間其實更長了。想象一下每天複製幾個T的資料到行動硬碟上,需要多少行動硬碟和時間。並且,全量備份是無法定製化的,比如只備份某一些表,是無法做到的。

如何權衡冷備的利弊,是每個業務需要考慮的。

雙機熱備1、雙機熱備

熱備,和冷備比起來,主要的差別是不用停機,一邊備份一邊提供服務。但還原的時候還是需要停機的。由於我們討論的是和儲存相關的,所以不將共享磁碟的方式看作雙機熱備。

Active/Standby模式

相當於1主1從,主節點對外提供服務,從節點作為backup。透過一些手段將資料從主節點同步到從節點,當故障發生時,將從節點設定為工作節點。資料同步的方式可以是偏軟體層面,也可以是偏硬體層面的。偏軟體層面的,比如mysql的master/slave方式,透過同步binlog的方式;sqlserver的訂閱複製方式。偏硬體層面,透過扇區和磁碟的攔截等映象技術,將資料複製到另外的磁碟。偏硬體的方式,也被叫做資料級災備;偏軟體的,被叫做應用級災備。後文談得更多的是應用級災備。

雙機互備

本質上還是Active/Standby,只是互為主從而已。雙機互備並不能工作於同一個業務,只是在伺服器角度來看,更好的壓榨了可用的資源。比如,兩個業務分別有庫A和B,透過兩個機器P和Q進行部署。那麼對於A業務,P主Q從,對於B業務,Q主P從。整體上看起來是兩個機器互為主備。這種架構下,讀寫分離是很好的,單寫多讀,減少衝突又提高了效率。

其他的高可用方案還可以參考各類資料庫的多種部署模式,比如mysql的主從、雙主多從、MHA;redis的主從,哨兵,cluster等等。

2、同城雙活

前面講到的幾種方案,基本都是在一個區域網內進行的。業務發展到後面,有了同城多活的方案。和前面比起來,不信任的粒度從機器轉為了機房。這種方案可以解決某個IDC機房整體掛掉的情況(停電,斷網等)。

同城雙活其實和前文提到的雙機熱備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距離”更遠了,基本上還是一樣(同城專線網速還是很快的)。雙機熱備提供了災備能力,雙機互備避免了過多的資源浪費。

在程式程式碼的輔助下,有的業務還可以做到真正的雙活,即同一個業務,雙主,同時提供讀寫,只要處理好衝突的問題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業務都能做到。

業界更多采用的是兩地三中心的做法。遠端的備份機房能更大的提供災備能力,能更好的抵抗地震,恐襲等情況。雙活的機器必須部署到同城,距離更遠的城市作為災備機房。災備機房是不對外提供服務的,只作為備份使用,發生故障了才切流量到災備機房;或者是隻作為資料備份。原因主要在於:距離太遠,網路延遲太大。

如上圖,使用者流量透過負載均衡,將服務A的流量傳送到IDC1,伺服器集A;將服務B的流量傳送到IDC2,伺服器B;同時,伺服器集a和b分別從A和B進行同城專線的資料同步,並且透過長距離的異地專線往IDC3進行同步。當任何一個IDC當機時,將所有流量切到同城的另一個IDC機房,完成了failover。當城市1發生大面積故障時,比如發生地震導致IDC1和2同時停止工作,則資料在IDC3得以保全。同時,如果負載均衡仍然有效,也可以將流量全部轉發到IDC3中。不過,此時IDC3機房的距離非常遠,網路延遲變得很嚴重,通常使用者的體驗的會受到嚴重影響的。

上圖是一種基於Master-Slave模式的兩地三中心示意圖。城市1中的兩個機房作為1主1從,異地機房作為從。也可以採用同城雙主+keepalived+vip的方式,或者MHA的方式進行failover。但城市2不能(最好不要)被選擇為Master。

3、異地雙活

同城雙活可以應對大部分的災備情況,但是碰到大面積停電,或者自然災害的時候,服務依然會中斷。對上面的兩地三中心進行改造,在異地也部署前端入口節點和應用,在城市1停止服務後將流量切到城市2,可以在降低使用者體驗的情況下,進行降級。但使用者的體驗下降程度非常大。

所以大多數的網際網路公司採用了異地雙活的方案。

上圖是一個簡單的異地雙活的示意圖。流量經過LB後分發到兩個城市的伺服器叢集中,伺服器叢集只連線本地的資料庫叢集,只有當本地的所有資料庫叢集均不能訪問,才failover到異地的資料庫叢集中。

在這種方式下,由於異地網路問題,雙向同步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更長的同步時間將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吞吐量下降,或者出現數據衝突的情況。吞吐量和衝突是兩個對立的問題,你需要在其中進行權衡。例如,為了解決衝突,引入分散式鎖/分散式事務;為了解決達到更高的吞吐量,利用中間狀態、錯誤重試等手段,達到最終一致性;降低衝突,將資料進行恰當的sharding,儘可能在一個節點中完成整個事務。

對於一些無法接受最終一致性的業務,餓了麼採用的是下圖的方式:

對於個別一致性要求很高的應用,我們提供了一種強一致的方案(Global Zone),Globa Zone是一種跨機房的讀寫分離機制,所有的寫操作被定向到一個 Master 機房進行,以保證一致性,讀操作可以在每個機房的 Slave庫執行,也可以 bind 到 Master 機房進行,這一切都基於我們的資料庫訪問層(DAL)完成,業務基本無感知。

也就是說,在這個區域是不能進行雙活的。採用主從而不是雙寫,自然解決了衝突的問題。

實際上,異地雙活和異地多活已經很像了,雙活的結構更為簡單,所以在程式架構上不用做過多的考慮,只需要做傳統的限流,failover等操作即可。但其實雙活只是一個臨時的步驟,最終的目的是切換到多活。因為雙活除了有資料衝突上的問題意外,還無法進行橫向擴充套件。

異地多活

根據異地雙活的思路,我們可以畫出異地多活的一種示意圖。每個節點的出度和入度都是4,在這種情況下,任何節點下線都不會對業務有影響。但是,考慮到距離的問題,一次寫操作將帶來更大的時間開銷。時間開銷除了影響使用者體驗以外,還帶來了更多的資料衝突。在嚴重的資料衝突下,使用分散式鎖的代價也更大。這將導致系統的複雜度上升,吞吐量下降。所以上圖的方案是無法使用的。

回憶一下我們在解決網狀網路拓撲的時候是怎麼最佳化的?引入中間節點,將網狀改為星狀:

改造為上圖後,每個城市下線都不會對資料造成影響。對於原有請求城市的流量,會被重新LoadBalance到新的節點(最好是LB到最近的城市)。為了解決資料安全的問題,我們只需要針對中心節點進行處理即可。但是這樣,對於中心城市的要求,比其他城市會更高。比如恢復速度,備份完整性等,這裡暫時不展開。我們先假定中心是完全安全的。

如果我們已經將異地多活的業務部署為上圖的結構,很大程度解決了資料到處同步的問題,不過依然會存在大量的衝突,衝突的情況可以簡單認為和雙活差不多。那麼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呢?

這裡可以關聯一下餓了麼的GlobalZone方案,總體思路就是“去分散式”,也就是說將寫的業務放到一個節點的(同城)機器上。阿里是這麼思考的:

實際上我猜測很多業務也是按照上圖去實現的,比如滴滴打車業務這種,所有的業務都是按城市劃分開的。使用者、車主、目的地,他們的經緯度通常都是在同一個城市的。單個數據中心並不需要和其他資料中心進行資料互動,只有在統計出報表的時候才需要,但報表是不太注重實時性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全國的業務其實可以被很好的sharding的。

但是對於電商這種複雜的場景和業務,按照前文說的方式進行sharding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了。因為業務線非常複雜,資料依賴也非常複雜,每個資料中心相互進行資料同步的情況無可避免。淘寶的解決方式和我們切分微服務的方式有點類似:

注意看圖中的資料同步箭頭。以交易單元為例,屬於交易單元的業務資料,將與中心單元進行雙向同步;不屬於交易單元的業務資料,單向從中心單元同步。中心單元承擔了最複雜的業務場景,業務單元承擔了相對單一的場景。對於業務單元,可以進行彈性伸縮和容災;對於中心單元,擴充套件能力較差,穩定性要求更高。可以遇見,大部分的故障都會出現在中心單元。

按照業務進行單元切分,已經需要對程式碼和架構進行徹底的改造了(可能這也是為什麼阿里要先從雙活再切到多活,歷時3年)。比如,業務拆分,依賴拆分,網狀改星狀,分散式事務,快取失效等。除了對於編碼的要求很高以外,對測試和運維也有非常大的挑戰。

如此複雜的情況,如何進行自動化覆蓋,如何進行演練,如何改造流水線。這種級別的災備,不是一般公司敢做的,投入產出也不成正比。不過還是可以把這種場景當作我們的“假想敵”,去思考我們自己的業務,未來會怎麼發展,需要做到什麼級別的災備。相對而言,餓了麼的多活方案可能更適合大多數的企業。

本文只是透過畫圖的方式進行了簡單的描述,其實異地多活是需要很多很強大的基礎能力的。比如,資料傳輸,資料校驗,資料操作層(簡化客戶端控制寫和同步的過程)等。

13
最新評論
  • BSA-TRITC(10mg/ml) TRITC-BSA 牛血清白蛋白改性標記羅丹明
  • 5分鐘看懂系列:Python 執行緒池原理及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