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函式定義:int open( const char * pathname, int flags);int open( const char * pathname,int flags, mode_t mode);引數說明: pathname :檔案的名稱,可以包含(絕對和相對)路徑 flags:檔案開啟模式 mode: 用來規定對該檔案的所有者,檔案的使用者組及系統中其他使用者的訪問許可權,則檔案許可權為:mode&(~umask)函式說明:引數pathname 指向欲開啟的檔案路徑字串。下列是引數flags 所能使用的旗標:O_RDONLY 以只讀方式開啟檔案O_WRONLY 以只寫方式開啟檔案O_RDWR 以可讀寫方式開啟檔案。上述三種旗標是互斥的,也就是不可同時使用,但可與下列的旗標利用OR(|)運算子組合。O_CREAT 若欲開啟的檔案不存在則自動建立該檔案。O_EXCL 如果O_CREAT也被設定,此指令會去檢查檔案是否存在。檔案若不存在則建立該檔案,否則將導致開啟檔案錯誤。此外,若O_CREAT與O_EXCL同時設定,並且欲開啟的檔案為符號連線,則會開啟檔案失敗。O_NOCTTY 如果欲開啟的檔案為終端機裝置時,則不會將該終端機當成程序控制終端機。O_TRUNC 若檔案存在並且以可寫的方式開啟時,此旗標會令檔案長度清為0,而原來存於該檔案的資料也會消失。O_APPEND 當讀寫檔案時會從檔案尾開始移動,也就是所寫入的資料會以附加的方式加入到檔案後面。O_NONBLOCK 以不可阻斷的方式開啟檔案,也就是無論有無資料讀取或等待,都會立即返回程序之中。O_NDELAY 同O_NONBLOCK。O_SYNC 以同步的方式開啟檔案。O_NOFOLLOW 如果引數pathname 所指的檔案為一符號連線,則會令開啟檔案失敗。O_DIRECTORY 如果引數pathname 所指的檔案並非為一目錄,則會令開啟檔案失敗。
此為Linux2.2以後特有的旗標,以避免一些系統安全問題。引數mode 則有下列數種組合,只有在建立新檔案時才會生效,此外真正建檔案時的許可權會受到umask值所影響,因此該檔案許可權應該為(mode-umaks)。
S_IRWXU00700 許可權,代表該檔案所有者具有可讀、可寫及可執行的許可權。S_IRUSR 或S_IREAD,00400許可權,代表該檔案所有者具有可讀取的許可權。S_IWUSR 或S_IWRITE,00200 *許可權,代表該檔案所有者具有可寫入的許可權。*S_IXUSR 或S_IEXEC,00100 許可權,代表該檔案所有者具有可執行的許可權。S_IRWXG 00070許可權,代表該檔案使用者組具有可讀、可寫及可執行的許可權。S_IRGRP 00040 許可權,代表該檔案使用者組具有可讀的許可權。S_IWGRP 00020許可權,代表該檔案使用者組具有可寫入的許可權。S_IXGRP 00010 許可權,代表該檔案使用者組具有可執行的許可權。S_IRWXO 00007許可權,代表其他使用者具有可讀、可寫及可執行的許可權。S_IROTH 00004 許可權,代表其他使用者具有可讀的許可權S_IWOTH 00002許可權,代表其他使用者具有可寫入的許可權。S_IXOTH 00001 許可權,代表其他使用者具有可執行的許可權。
返回值:若所有欲核查的許可權都通過了檢查則返回0值,表示成功,只要有一個許可權被禁止則返回-1。
錯誤程式碼:EEXIST 引數pathname 所指的檔案已存在,卻使用了O_CREAT和O_EXCL旗標。EACCESS 引數pathname所指的檔案不符合所要求測試的許可權。EROFS 欲測試寫入許可權的檔案存在於只讀檔案系統內。EFAULT 引數pathname指標超出可存取記憶體空間。EINVAL 引數mode 不正確。ENAMETOOLONG 引數pathname太長。ENOTDIR 引數pathname不是目錄。ENOMEM 核心記憶體不足。ELOOP 引數pathname有過多符號連線問題。EIO I/O 存取錯誤。
#include<unistd.h>#include<sys/types.h>#include<sys/stat.h>#include<fcntl.h>main(){ int fd,size; char s [ ]=”Linux Programmer!\n”,buffer[80]; fd=open(“/tmp/temp”,O_WRONLY|O_CREAT); write(fd,s,sizeof(s)); close(fd); fd=open(“/tmp/temp”,O_RDONLY); size=read(fd,buffer,sizeof(buffer)); close(fd); printf(“%s”,buffer);}
read函式定義:ssize_t read(int fd, void * buf, size_t count);
函式說明:read()會把引數fd所指的檔案傳送count 個位元組到buf 指標所指的記憶體中。
返回值:返回值為實際讀取到的位元組數, 如果返回0, 表示已到達檔案尾或是無可讀取的資料。若引數count 為0, 則read()不會有作用並返回0。
注意: read時fd中的資料如果小於要讀取的資料,就會引起阻塞。 read的用法比write較為簡單,此處不敘述過多。由於筆者水平也有限,如果文中有謬誤之處還懇請諸位指出,以免誤導大家。
write函式定義:ssize_t write (int fd, const void * buf, size_t count);
函式說明:write()會把引數buf所指的記憶體寫入count個位元組到引數放到所指的檔案內。
返回值:如果順利write()會返回實際寫入的位元組數。當有錯誤發生時則返回-1,錯誤程式碼存入errno中。說明: (1)write()函式返回值一般無0,只有當如下情況發生時才會返回0:write(fp, p1+len, (strlen(p1)-len)中第三引數為0,此時write()什麼也不做,只返回0。man手冊給出的write()返回值的說明如下: (2)write()函式從buf寫資料到fd中時,若buf中資料無法一次性讀完,那麼第二次讀buf中資料時,其讀位置指標(也就是第二個引數buf)不會自動移動,需要程式設計師程式設計控制而不是簡單的將buf首地址填入第二引數即可。如可按如下格式實現讀位置移動:write(fp, p1+len, (strlen(p1)-len)。 這樣write第二次迴圈時變會從p1+len處寫資料到fp, 之後的也由此類推,直至(strlen(p1)-len變為0。以下透過一個例子具體說明write函式用法
#include <string.h>#include <stdio.h>#include <fcntl.h>int main(){ char *p1 = "This is a c test code"; volatile int len = 0; int fp = open("/home/test.txt", O_RDWR|O_CREAT); for(;;) { int n; if((n=write(fp, p1+len, (strlen(p1)-len)))== 0) //if((n=write(fp, p1+len, 3)) == 0) { //strlen(p1) = 21 printf("n = %d \n", n); break; } len+=n; } return 0;}
此程式中的字串"This is a c test code"有21個字元,經筆者親自試驗,若write時每次寫3個位元組,雖然可以將p1中資料寫到fp中,但檔案test.txt中會帶有很多亂碼。唯一正確的做法還是將第三引數設為(strlen(p1) - len,這樣當write到p1末尾時(strlen(p1) - len將會變為0,此時符合附加說明(1)中所說情況,write返回0, write結束。 (3)在write一次可以寫的最大資料範圍內(貌似是BUFSIZ ,8192),第三引數count大小最好為buf中資料的大小,以免出現錯誤。(經過筆者再次試驗,write一次能夠寫入的並不只有8192這麼多,筆者嘗試一次寫入81920000,結果也是可以,看來其一次最大寫入資料並不是8192,但核心中確實有BUFSIZ這個引數,具體指什麼還有待研究)
copy_to_user函式定義:unsigned long copy_to_user(void to, const void *from, unsigned long n)*引數說明:to:目標地址(使用者空間)from:源地址(核心空間)n:將要複製資料的位元組數**函式說明:從核心空間中讀取資料到使用者空間返回值:成功返回0,失敗返回沒有複製成功的資料位元組數
copy_from_user函式定義:unsigned long copy_from_user(void to, const void *from, unsigned long n);*引數說明:to:目標地址(核心空間)from:源地址(使用者空間)n:將要複製資料的位元組數**函式說明:從使用者空間中讀取資料到核心空間返回值:成功返回0,失敗返回沒有複製成功的資料位元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