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技術>

之前我寫過的一些教程,很多都是「戰術」層面的,今天想跟你聊聊「戰略」層面的。

當你在看技術教程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作者是怎麼透過這種方法實現的?他之前是怎麼學習的?學習的資源從哪來?作者又是如何將書中的知識點內化,成為自己隨手可用的呢?

我們把疑問縮小一些:

我們買了一本 Python 這樣的書籍,應該怎麼學習才高效呢?

今天,小帥b想跟你聊聊:

如何高效的使用 Python 書?

像 Python 這樣的技術書籍,它是非虛構的,裡面提供的知識點都是有用的,是需要我們利用時間去學習,並且掌握起來的。可是我們常常是這樣對待它的:

一本新書,最多看第一章,然後就沒然後了...

更厲害一點的是,乾脆就讓它躺在書架上吃灰...

之前有出版社找我出書,所以我大概知道出書的流程,也清楚寫書的過程是有多累,特別是技術類的。作者嘔心瀝血的寫完一本書,印刷釋出,結果被我們拿來擺設,拿來吃灰。

你說他會不會被氣到吐血。

好像有點扯遠了,我們要來聊的是如何高效的去使用一本書籍,比如像 Python 這樣的技術書。

1.重視前言和目錄

書的前言部分是作者對整本書籍的重點概括,在裡面我們可以瞭解到書中的重點,有一些書籍的前言甚至直接了當的告訴我們,書中的每一個章節分別在講什麼,比如哪一些章節是在講基礎知識點,哪一些章節是在講專案例項。

而目錄,是更詳細的重點內容「關鍵詞」提取,它是整本書的框架。

透過它們,我們可以對整本書有一個全域性觀的認識,就像我們在不遠處看到整棵樹一樣,有樹幹,樹枝,樹葉...

順著樹幹樹枝再去看樹葉,就會很清晰。

2.量子速讀法?

接著我們可以使用比 「量子速讀法」慢一點的去瀏覽整本書,大概看一下大標題和小標題,以及粗略看一下這些標題下主要要表達的是什麼。

當然,我們在這個過程會遇到很多未知的東西,有很多疑問,但是不求都懂,有個大概的認識就好。

好了,我們再來一遍上述的步驟,看前言看目錄以及「量子速讀」,不過這次,我們要拿出筆和紙,把整個過程產生的疑問,或者想法,或者你認為很重要的內容,都可以記錄下來。比如:

xxx章要講的基礎知識點我之前沒了解過。

資料視覺化的具體實現是怎麼樣的?

檔案的資料讀取是我不太會的,xx章有提到。

書中提到web應用專案例項可以重點關注,接下來自己也要開發一個。

哇,xx章還有遊戲專案,感興趣

等等。。。

記著記著,你會突然發現:

哇靠,這本書怎麼感覺很值啊?

3.藉助工具

現在你已經對這本書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可以開始使用「思維導圖」對書籍內容進行歸納了,你可以拿出紙和筆來畫,也可以透過電腦軟體,現在市面上的思維導圖軟體也很多,選一款你自己喜歡的就行。

根據你剛剛對書的「大局觀」,從「樹幹」開始劃分,比如基礎知識,進階知識,專案案例。

再從「樹幹」劃分出樹枝,比如從「基礎知識」這個樹幹劃分出環境搭建、資料型別、函式、輸入輸出等等樹枝。

最後把你之前記錄的疑問和想法,標記在你認為可以從「樹幹」中找到的地方。

儘量把書中的知識點關聯起來!

4.這才開始閱讀

現在可以看著你自己製作的思維導圖,對應著書籍,一個字一個字的閱讀,一邊閱讀一邊修正你的思維導圖,比如哪些疑問是你看書之後理解了可以劃掉的,哪些知識點是可以進一步關聯的。

這裡可以遞迴一下,每次修改思維導圖,每次進步,每次更理解。

5.差不多了?

現在你的思維導圖是不是挺好的了?

ok,接下來更關鍵的是,把書合上,放一邊,然後看著你的思維導圖,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說給你自己聽,也可以輸出成文字,或者,乾脆直接在你的編輯器中,用程式碼敲出來!

有些地方卡住了?很好,標記出來,那是你的弱點。

再開啟書本,把對應弱的地方給增強,重複以上步驟,直到「無卡殼」的輸出。

嗯,這次總算是從書籍中學廢了。

14
最新評論
  • BSA-TRITC(10mg/ml) TRITC-BSA 牛血清白蛋白改性標記羅丹明
  • 虎軀震了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