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技術>

相信做過質粒構建的同學應該都很容易看明白shRNA的設計過程,如果還不懂的,可以參考以下兩篇文章看看:

1. shRNA序列設計:從載體結構到設計操作案例

2. 知識分享:手把手教你設計shRNA

隨便插個圖,裝的高逼格一點↑

看完之後,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兩天設計shRNA時遇到的一個疑難雜症(或許是因為我基礎差的緣故),一個特殊內切酶BsaI引起的困惑!

起初,我認為是單酶切,然後隔壁老張也說了單酶切的缺陷:沒有方向。再然後我就蒙圈了.......難不成那麼多文獻裡面報道的方法裡面給的shRNA序列都錯了?雖說都是低分的期刊,但是我相信還不至於那麼多不靠譜的研究者都出現了同樣的錯誤。雖然最近很忙,但是我還是想硬剛一下。於是我開始四處尋醫,問了好些人後,最終從代理商那得到倫理一個關鍵資訊:BsaI單酶切竟然TMD能起到雙酶切的效果!大牛們請原諒我的大驚小怪... 接下來我詳細記錄一下此次過程,便於將來有需要的小夥伴參考。

裝逼×2↑

我們要設計的是一個靶向人PROK1的shRNA,根據最上面連結中的方法得到的序列(5'-3')如下:

CCGG CTCCATGGACTTGAAGAACATCTCGAGATGTTCTTCAAGTCCATGGAG TTTTTTG,其中CCGG的內切酶AgeI的酶切位點(識別並切割A^CCGGT);下劃線為最終發揮靶向目的基因作用的特異性siRNA序列;加粗字型為莖環(loop)序列,注意這個莖環序列有點個性,本身也能反向互補,看著也挺迷惑人的;CTCGAG後面的則是與siRNA反向互補的序列;最後的TTTTTTG是為了保證shRNA轉錄出來後其末端有連續的4個U而設計的。

如果粘性末端設計為CCGG,那麼必須要求質粒上有能被識別並且留下粘性末端為CCGG的酶切位點,據我所知也就是AgeI了:A^CCGGT。然鵝...我們現有的質粒上並沒有!只有BsaI酶切位點!而且,很多文獻中報道的粘性末端也不是CCGG,而是CACC,但是人家卻是聲稱用的是BsaI單酶切。這是咋回事?我再次仔細看了BsaI的酶切特點,結果發現,它的識別序列和切割序列原來是兩個概念!即,識別序列為:GGTCTC;切割序列為:GGTCTCN^NNNN,N為任意鹼基。如下圖所示:

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已發表文獻中CACC不是雙酶切後留下的粘性末端,而是BsaI單酶切產生的效果,也就是說上圖中切掉的那四個N正是CACC。同樣,另外一端留下來的粘性也是該質粒特異性的序列。

綜上,在我們這個特殊質粒的情形下,PROK1 shRNA的sense序列應該是下面第一行這樣:

其他的也不多說了,說多了容易錯,裝逼被發現會遭雷劈的。

10
最新評論
  • BSA-TRITC(10mg/ml) TRITC-BSA 牛血清白蛋白改性標記羅丹明
  • EJTAG批次燒錄龍芯P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