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學習中,總是忘記 linux 命令怎麼敲,特此做一下記錄,方便翻閱查詢
1、定時任務向 /etc/crontab 新增一條定時任務service crond start 啟動服務 service crond stop 關閉服務 service crond restart 重啟服務 service crond reload 重新載入配置定時配置說明
在以上任何值中,星號(*)可以用來代表所有有效的值。譬如,月份值中的星號意味著在滿足其它制約條件後每月都執行該命令。整數間的短線(-)指定一個整數範圍。譬如,1-4 意味著整數 1、2、3、4。用逗號(,)隔開的一系列值指定一個列表。譬如,3, 4, 6, 8 標明這四個指定的整數。正斜線(/)可以用來指定間隔頻率。在範圍後加上 /<integer> 意味著在範圍內可以跳過 integer。譬如,0-59/2 可以用來在分鐘欄位定義每兩分鐘。間隔頻率值還可以和星號一起使用。例如,*/3 的值可以用在月份欄位中表示每三個月執行一次任務。開頭為井號(#)的行是註釋,不會被處理例項 1:每 1 分鐘執行一次 command命令:* * * * * command例項 2:每小時的第 3 和第 15 分鐘執行命令:3,15 * * * * command例項 3:在上午 8 點到 11 點的第 3 和第 15 分鐘執行命令:3,15 8-11 * * * command例項 4:每隔兩天的上午 8 點到 11 點的第 3 和第 15 分鐘執行命令:3,15 8-11 */2 * * command例項 5:每個星期一的上午 8 點到 11 點的第 3 和第 15 分鐘執行命令:3,15 8-11 * * 1 command例項 6:每晚的 21:30 重啟 smb 命令:30 21 * * * /etc/init.d/smb restart例項 7:每月 1、10、22 日的 4:45 重啟 smb 命令:45 4 1,10,22 * * /etc/init.d/smb restart例項 8:每週六、週日的 1:10 重啟 smb命令:10 1 * * 6,0 /etc/init.d/smb restart例項 9:每天 18:00 至 23:00 之間每隔 30 分鐘重啟 smb 命令:0,30 18-23 * * * /etc/init.d/smb restart例項 10:每星期六的晚上 11:00 pm 重啟 smb 命令:0 23 * * 6 /etc/init.d/smb restart例項 11:每一小時重啟 smb 命令:* */1 * * * /etc/init.d/smb restart例項 12:晚上 11 點到早上 7 點之間,每隔一小時重啟 smb 命令:* 23-7/1 * * * /etc/init.d/smb restart例項 13:每月的 4 號與每週一到週三的 11 點重啟 smb 命令:0 11 4 * mon-wed /etc/init.d/smb restart例項 14:一月一號的 4 點重啟 smb 命令:0 4 1 jan * /etc/init.d/smb restart例項 15:每小時執行 /etc/cron.hourly 目錄內的指令碼命令:01 * * * * root run-parts /etc/cron.hourly說明:run-parts這個引數了,如果去掉這個引數的話,後面就可以寫要執行的某個指令碼名,而不是目錄名了
檢視是否有定時任務在執行: pgrep cron開啟定時任務日誌# 將/etc/rsyslog.d/50-default.conf 裡的 #cron.* 去掉註釋,重啟則可以在 /var/log/cron.log 可以檢視日誌service rsyslog restart
2、檢視檔案及目錄ls -l(-l是字母不是“1”)就能展示出是檔案還是目錄,它的大小、修改日期和時間、檔案或目錄的名字以及檔案的屬主和它的許可權ls -lh 組合選項,以易讀方式來顯示大小ls -a 列出所有檔案包括以 ‘.’ 開頭的隱藏檔案ls -ltr 組合選項能以檔案或目錄的最新修改時間的次序來顯示它們ls -lS 組合選項能按檔案從大到小的次序顯示ls -R 選項能列出非常長的目錄樹ls -l /home 列出 /home 目錄下的檔案3、定義別名alias ls="ls -l" 定義 ls 命令為 ls -l,以後執行 ls 時,就相當於執行 ls -lalias 檢視當前定義的別名unalias ls 刪除定義的別名4、壓縮檔案和資料夾.tar 是打包過的檔案,可以將多個檔案合併為一個壓縮包,但是該命令並沒有壓縮功能,需要與 gzip 或 bzip2 一同使用,.tar.gz 才是打包壓縮過的檔案.tar.gz 常見於 unix 系統,在 ubuntu 或 macos 可以直接解壓,而 .zip 常見於 windows 系統,zip 在 linux 系統需要安裝才能使用
tar命令也提供了很多有用的選項,如下所示。-c:新建打包檔案;-t:檢視打包檔案中包含哪些檔名;-x:解包或解壓縮;-j:透過bzip2的支援進行壓縮/解壓縮;-z:透過gzip的支援進行壓縮/解壓縮;-C(大寫C):指定特定目錄解壓;-p:打包過程中保留原始檔的屬性和許可權;-v:輸出打包過程中正在處理的檔名。tar -zcvf FileName.tar.gz DirName # 打包並壓縮 目錄 DirNametar -zcvf FileName.tar.gz FileName # 打包並壓縮 檔案 FileNametar -zxvf FileName.tar.gz # 解壓tar -C DesDirName -zxvf FileName.tar.gz # 解壓到目標路徑
安裝 apt-get install zip unzip壓縮檔案 zip -r pic.zip mypic.jpg壓縮資料夾 zip -r pic.zip ./*解壓縮到當前目錄 unzip pic.zip解壓縮到指定目錄 unzip -o -d /data pic.zip5、刪除檔案和資料夾rm -rf /tmp 刪除 tmp 資料夾及其下的所有檔案和目錄rm -f /tmp/test.txt 刪除檔案rm text.txt 刪除檔案-r 向下遞迴,不管有多少級目錄,一併刪除-f 直接強行刪除,沒有任何提示6、建立檔案或資料夾touch console.logmkdir /home/app7、開啟xftp, 傳輸檔案上傳:拖動檔案到 Xshell 命令框,或者 put 【檔名】或者 put -r 【資料夾】下載:get 【檔名】或者 get r 【資料夾】, 檢視下載路徑 lpwd輸入 help 檢視命令幫助也可以使用 rz(上傳) sz(下載) 工具來實現,apt-get install lrzsz 推薦使用 WinSCP 軟體作為上傳下載工具8、複製 | 移動 檔案複製:cp -r 【資料夾|檔案】【資料夾】,-r 為遞迴所有檔案和目錄移動:mv -f 【資料夾|檔案】【資料夾】,-f 為強制覆蓋同名物件兩臺伺服器之間 copy 檔案scp -r [email protected]:/root/index.js /home/dev/ops/data # 複製到本機scp -r /home/dev/ops/data/index.js [email protected]:/root # 複製到遠端
9、vim 編輯器使用安裝 apt-get install vim開啟檔案 vim /data/index.js跳轉到行,輸入數字 120 再按 + 號編輯輸入 按 insert退出編輯 按 Esc儲存 :wq 或 退出 :q,:wq! 、:q! 表示強制處理10、cat 檢視檔案cat /data/test.jscat ./src/article/api.js | tail -n +1000| head -n 500 (檢視從第1000行起的500行)11、檢視當前時間date 12、登入其他機器 ssh -p 22 [email protected]13、查詢檔案find /usr/share -name test.jpg // find [path] [option] [action]14、開啟 gz 字尾檔案vim -b /var/log/syslog.1.gz15、向 .env 等檔案裡新增內容
# 追加一行echo NODE_ENV=dev >> .env# 將所有環境變數匯入env >> .env
16、檢視埠被佔用# 檢視已經連線的服務埠(ESTABLISHED)netstat -a# 檢視所有的服務埠(LISTEN,ESTABLISHED)netstat -ap# 檢視指定埠,可以結合grep命令:netstat -ap | grep 8080
17、修改 ssh 埠
vim /etc/ssh/sshd_config# 修改埠:Port 12345# 再重啟 sshservice ssh restart# 注意,如果用的是雲主機,需要開啟相應的埠許可權
未完待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