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技術>

我們今天以AIoT為例,來聊一聊思考產品架構的4個視角:業務、場景、資料/功能、實現

這篇文章的案例內容,主要來自於https://aiotframework.org/index.php?title=Product_Architecture,如果你對這個領域感興趣,可以進一步的檢視。

這是我目前檢視到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並且帶有啟發性的資料。

首先讓我們看看這四個視角分別代表什麼?

定義:產品架構的4個視角業務視角:在業務模型的基礎上,思考產品能力的展現場景視角:重點關注使用者、使用、流程等系統元素資料/功能視角:關注產品功能和資料實現視角:注重如何產品落地

在AIoT 的框架視角看,除了從4個維度思考產品架構,更要關注產品架構如何引導產品實踐。而實踐的有效方法是敏捷

產品架構的業務視角

在產品架構中的業務視角中,需要建立業務模型、客戶調研、人物角色、史詩故事。

在AIoT產品體系的業務視角是對業務模型中建立的不同元件的細化。鑑於AIoT解決方案嚴重依賴於現場部署的物理產品/資產,需要在實際部署場景中進行研究。

在許多傳統的企業IT專案中,在哪裡使用軟體並不重要,特別是當主要的訪問點是瀏覽器時。對於AIoT,這種情況有很大不同,因為物理產品可能會根據部署在其中的環境型別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另外,根據環境的不同,使用模式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產品設計的團隊花時間在現場,並研究不同環境下的不同使用場景。

人物角色是產品或解決方案的典型使用者。通常,人物角色代表的是基於你對真實使用者的瞭解的虛構人物。

業務模型和敏捷工作計劃緊密結合是很重要的。AIoT產品建議業務模型團隊將高階的工作包定義為史詩故事,然後敏捷團隊可以將其分解為更小的待辦事項條目(例如使用者故事)。

從AIoT的產品架構給我們的啟發:產品架構來自業務流程和參與其中的關鍵角色,業務流程中抽象出高度概括的故事。

產品架構的場景視角

在產品架構的場景視角,需要解決方案草圖,使用者旅程地圖,以及原型圖。

業務模型的AIoT解決方案草圖可以從這個角度進行細化,以一種稍微結構化的方式新增額外的細節層。

從業務模型出發的使用者旅程可以作為起點。通常,在產品設計的這個階段,為不同的場景建立單獨的旅程地圖是一個好主意,為原始的高階旅程新增更多細節。

原型圖是溝通產品設計互動部分的強大方式,例如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的web介面和應用程式。它們最初應該保持在概念層面。

從AIoT的產品架構給我們的啟發:在場景視角下,需要用框架圖展現產品,然後再使用使用者地圖展示詳細的流程,最後用原型圖展示產品。

產品架構的功能/資料視角

資料和功能的視角提供了設計細節,涵蓋了資料和功能設計方面以及它們的依賴關係。這個視角的引入,便於抽象功能或資料封裝系統元件的服務。

從產品架構的觀點上,需要關注資料域和技術實現。

領域模型應該提供產品設計的關鍵實體的高階概述,包括它們與外部系統的關係。它的目的不是提供與詳細資料模式或物件模型相同級別的詳細資訊。相反,它應該作為在產品團隊中跨多個涉眾組的涉眾之間討論資料需求的基礎。下面的例子展示了智慧電鑽產品在製造中的細節,包括對MES系統的依賴。

AIoT的技術實現是需要從技術服務角度,透過不同的服務元件,搭建完成技術產品。

對於許多產品來說,能夠將高層次的需求追溯到產品設計級別是一個關鍵點。在AIoT框架的角度來看,需要經歷如下步驟:

需求被對映到敏捷的主題/特性AIoT功能架構:AIoT服務架構被設計來支援不同的史詩故事/產品特性AIoT技術架構:考慮延遲和頻寬等技術約束,然後將功能服務對映到技術服務(包括應該將服務部署在何處的決策)

從AIoT的產品架構給我們的啟發:在功能/資料視角下,逐漸的從宏觀的流程和故事,細化成為具體的功能;並從資料角度,思考產品的功能和架構。細化到功能的視角時,就可以與技術進行關聯。

不過,對於沒有技術背景的產品經理來說,從資料到技術的跳躍,確實有一些難度。但是,梳理和構建產品架構的理論體系,並擺脫技術知識限制,也是我寫這一系列文章的應有之義。

產品架構的實現視角

產品架構的實現視角,是需要產品經理與技術團隊從軟體、硬體的技術架構角度,選擇可以與產品相匹配的架構。

總結

我們以AIoT產品架構為例子,來看一下在思考產品架構時候,需要考慮的4個視角:業務、場景、資料/功能、實現。透過這個案例,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思考產品架構的方向。不過,還是缺少了一部分視角,那就是商業視角,即從商業模式的角度思考產品是否能夠成功

15
最新評論
  • BSA-TRITC(10mg/ml) TRITC-BSA 牛血清白蛋白改性標記羅丹明
  • Flutter - StateWidget與生命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