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逆向分析Native層的加密,整個過程的思路值得大家借鑑,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上才藝
所需要的裝置和環境裝置:安卓手機(獲取root許可權)
抓包:fiddler + xposed + JustTrustMe
反編譯:jadx-gui,ida
抓包這裡我們就不用知道這個app的名稱,開啟fiddler 抓包後 app 提示連線不到網路,判斷是證書驗證,開啟 xposed 框架,再次請求,成功抓到包,連續請求兩次來對比引數變化:
可以看到 x-app-token 這個引數不一樣,其他引數都是固定的,先簡單看一下x-app-token的構成:
這樣做了一下換行,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
我一眼就看出來第二行是手機的 deviceID,因為爬蟲寫多了,這個字串經常出現,第一行是 32 位,應該就是個md5, 第三行是個 16 進位制數,知道了這些,接下來就來反編譯,搜尋這個關鍵字。
反編譯反編譯之前先使用ApkScan-PKID 查一下是否有殼,養成好習慣,這個 app 沒有加殼,直接用 jadx 開啟,全域性搜尋 “x-app-token”,只有一處,應該就在這裡了:
它把函式過程寫到native 層中去了,那隻好去分析這個名為native-lib 的so 檔案了,解壓目標 apk 獲取到了如下圖這些檔案:
so檔案就在這個lib資料夾裡:
ida中開啟這個檔案,切換到Export匯出函式選項卡,先來直接搜尋getAS:
沒有搜到getAS,倒是搜到了getAuthString,名字很像,開啟看看吧,按 F5可以把彙編程式碼轉換為偽c 程式碼,下拉分析一波,看到了 md5關鍵字:
程式碼有點難懂,連懵帶猜v61應該是 MD5加密後的結果,然後 append 似乎是在拼接字串,看到了“0x”,根據抓包的結果已經知道x_app_token 的第三行是個 16 進位制數,那應該是這裡的v86了,向上看看它具體是什麼:
v86存的是 v40的值,而 v40 就是當前的時間戳,那 x-app-token 第三行應該就是時間戳的 16 進位制數。接下來看看md5的入參為v58,v52,v53,重點來看v52,往上追朔看到其和v51 是相等的,而v51 是一個未知字串經過 base64編碼得到的,先來hook這兩個函式,寫段指令碼:
第1處和2處分別是目標函式的地址,滑鼠點到目標函式處,ida左下角會顯示,加1是為何,只記得大學時候學過組合語言講到段地址,偏移地址,實體地址這些,猜測和這些知識有關,還需研究,這裡先這樣用,第3處的寫法是當這個引數為字串時的寫法,執行一波,看看列印輸出:
同時也來抓包:
把v52的值放到線上MD5網站中加密看看:
和抓包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那就證明hook點找對了,那麼v49就是base64編碼之前的值,v49是什麼呢,仔細一看,裡面也有deviceID,再來分割一下:
第一行通過兩次hook,發現他是固定不變的,第二行是改變的,32位,看起來又是個md5,第六行是包名,返回偽c程式碼,再來分析看看,在前面又看到了MD5加密的地方:
那來hook這個函式,看看入參:
列印的入引數據為:
S是一個時間戳,拿到MD5加密網站上驗證一下,正好和v49中包含的字串相同:
至此,逆向就完成了,來總結一下x-app-token的獲取過程,先是帶有把時間戳進行md5,按下圖順序拼接:
然後把拼好的字串進行base64編碼,最後把編碼結果進行MD5,得到x-app-token的開頭部分,組成如下:
接下來寫個指令碼來請求資料
請求
程式碼如下:
執行,成功拿到資料:
總結一下今天主要介紹了native 層hook 的方法,雖然 so 檔案中的偽c程式碼要有一定的基礎才能看懂,但是先不要怕,分析的過程中可以先大膽假設,有frida非常強大的hook 功能,就能一步步驗證之前的假設。這兩次都是靜態分析方法,下次我們再來介紹一下動態除錯的方法。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帶來的內容,小編本身就是一名python開發工程師,我自己花了三天時間整理了一套python學習教程,從最基礎的python指令碼到web開發,爬蟲,資料分析,資料視覺化,機器學習,等,這些資料有想要的小夥伴可關注小編,並在後臺私信小編:“ 01 ” 即可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