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技術>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隨著內窺鏡廠家在光學成像技術、微型模組加工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的進步,內鏡下的成像更清晰,操作更方便,適用病症範圍也不斷擴大,昔日單純的診斷工具發展成為微創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

隨之而來的,是持續增長的市場規模。據EvaluateMedTech和國元證券研究所測算,2017年全球內窺鏡市場銷售規模為206億美元,2021年內窺鏡市場規模達260億美元,2017至2021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99%,高於同期全球醫療器械行業的複合增速。

未來,這一市場還將繼續增長。並且,國內企業也將參與其中,與海外巨頭共同角逐這一千億市場。

一次性內窺鏡,創新企業能否突圍?

如何在巨頭雄踞多年、市場格局固化的市場突圍?答案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以內窺鏡領域為例,雖然奧林巴斯、富士等海外巨頭已壟斷國內傳統內窺鏡市場多年,地位很難輕易被撼動。

但國內具備創新實力的企業,依然有機會。原因在於,傳統內窺鏡有諸多可以改進之處,例如購置成本高、使用壽命短、週轉頻率低等缺點。

誰能解決這些缺點呢?答案是一次性內窺鏡。如果使用一次性內窺鏡,開展手術僅需採購數條一次性軟鏡及一臺主機,方便快捷。

雖然從單次使用成本來看,一次性內窺鏡的單價更高,但傳統內窺鏡因為購置成本、維修成本、週轉率等綜合因素疊加,實際使用成本會更高。

可以說,一次性內窺鏡的出現,解決了困擾內窺鏡行業良久的痛點,國內包括瑞派醫療、普生、英諾偉、幸福工場、亞虹醫藥等在內企業開始佈局一次性內窺鏡,試圖在這一市場突圍而出。

市場滲透率提升空間大,分級診療或是機會

實際上,一次性內窺鏡在多個領域相比於傳統重複使用的內窺鏡更為經濟。隨著分級診療的推進,基層內窺鏡市場還會擴張,市場滲透率還會繼續提升。

中國的醫療衛生體系呈“倒金字塔”結構,三甲醫院人滿為患,導致大城市看病難,小城市醫院冷冷清清。

為了解決醫療資源不均的情況,推行分級診療是大勢所趨。這不僅包括醫生的層層培源,更包括醫療設施的逐步推進,包括內窺鏡等常見的微創器械。

這正是一次性內窺鏡發展的良機。因為一次性內窺鏡更經濟,並且購置成本低,天然適合分級診療對應的二三線城市醫院。

而隨著一次性內窺鏡的普及,也會讓內鏡耗材部分的用量成幾何倍增長。據統計一家三甲醫院在內窺鏡的使用上,一年大約60萬次,我國超6000萬例的潛在診療量。這背後蘊藏著巨大的機遇。

性能是關鍵,技術與成本的比拼

當然,要想在一次性內窺鏡領域突圍,並非易事。

雖然聽上去這只是一次性使用產品,但首先要在產品端做到不遜於傳統內窺鏡,包括圖像質量、安全性和穩定性等。另外,還要充分從醫生和患者角度出發,考慮可操縱性和柔軟性等因素。

上述兩點充分考驗一家企業對產品的理解和研發能力。除此之外,還包括產業化能力。一次性內窺鏡作為耗材,終端需求大,量產是一個問題,因為企業需要源源不斷提供有質量保證的產品。

目前看,已有四款一次性內窺鏡產品獲FDA認證的美國企業優威醫療,便具備上述特點。其一次性內窺鏡視角可達到140度,醫生可觀察到更大範圍的影像,無需控制內鏡在人體內反覆旋轉探測。

當前,市場上最大的一次性內窺鏡視角為120度,某些傳統內窺鏡雖可以做到160度的視角,但卻需要用到3、4片玻璃鏡頭,造價偏高。而優威醫療僅需2片塑料鏡頭便能做到140度的視角,降低造鏡成本。

未來,要想在全球競爭中不佔下風,國內企業也需要在產品端具備競爭實力。而這將是一場技術與成本的綜合比拼。

9
最新評論
  • BSA-TRITC(10mg/ml) TRITC-BSA 牛血清白蛋白改性標記羅丹明
  • 家裡有點地,這種果樹種上兩棵,不僅能觀賞,水果多到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