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技術>

編輯/周曉奇

乳業“一哥”伊利,在私募行業再落一子。

7月20日,伊利出資3.5億元設立的深圳健瓴種子基金完成了工商登記。這意味著伊利這一巨頭企業,再次在私募領域進行了新佈局。

根據伊利此前的官方公告,健瓴種子基金主要圍繞健康食品、健康相關及其他有投資價值的領域,對具備高發展潛力的健康食品領域早期創新創業企業進行投資。

實際上,這不是伊利股份第一次在投資領域出手了。如果算上伊利過往的投資動作,其觸角已經覆蓋了乳品供應鏈的上下游,比如智能倉儲、生物製藥、大數據安全、快遞物流、包裝用品等多行業。

隨著相關基金的不斷設立,伊利的投資版圖還會繼續擴大。

巨頭企業在投資領域佈局並不是稀奇事,尤其是近幾年私募市場在多重政策背景下發展迅速。

近期,貝恩公司發佈了《2022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報告》,指出2021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年投資交易額創近10年新高,達到1280億美元。

眾所周知,私募投資能讓企業壯大自身產業鏈條。先找準賽道,在資本加持下實現規模擴張,擴大自身生態圈和產業鏈,進而進一步吸納資本,讓企業發掘到更多業務、發展第二增長曲線。

在外界眼中,伊利國內巨無霸級別的公司,但與其他全球化乳製品企業相比,伊利屬於為數不多、以銷售液態奶為主的巨頭企業。像雀巢、達能等國際排名前四的乳企巨頭,大多成功發展出了第二曲線、甚至第三曲線。

如今,伊利引以為傲的常溫奶市場也正觸及天花板,早已進入存量市場階段。伊利在奶業生意的進擊中,暗藏焦慮。

因此,在新業務上實現跨品類突圍,是已經將近30歲的伊利,緩解焦慮的主要方法。伊利頻頻在私募領域出手,也並不奇怪了。

除了牛奶、奶粉等乳製品主業務以外,伊利還在瓶裝水、寵物食品、茶飲等其他品類不斷擴展嘗試,但佈局效果都不太顯著。

無法否定的是,伊利跨界後自帶話題和流量優勢,不必經歷其他新入局者首要面臨的艱難冷啟動階段。只是聲量有了,新鮮感過後,如何讓消費者持續買單,是伊利遇到的新難題。若停留在“一時興起”,也很難打開新的前景。

1、再次設立基金,伊利投資佈局加速

站在資本市場聚光燈下,上千億市值的伊利,做起投資來也相當趕潮。在投資這件事上,伊利的身份不僅投項目,還投基金。

今年5月,伊利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及全資子公司珠海健瓴,計劃以自有資金共同出資設立深圳健瓴種子基金。

兩個月後的7月20日,這一由“乳業巨頭”伊利出資3.5億元設立的深圳健瓴種子基金(簡稱“健瓴種子基金”),完成了工商登記。這意味著,伊利又一次跨入私募行業。

而提及珠海健瓴,故事還得從2019年開始講起。

2019年7月,伊利開始入局私募領域。先是用全資註冊資本2000萬元設立了“珠海健瓴”。具體來看,是由伊利創業投資(蘇州)有限公司出資90%、伊利創新投資管理(珠海)有限公司出資10%設立的,屬於一傢俬募創業投資基金。

圖源天眼查

5個月後的12月18日,珠海健瓴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登記備案。機構類型屬於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

緊接著一週後,伊利發佈了公告,宣佈其與子公司珠海健瓴共同出資了6.7億元,設立風險投資基金——珠海健瓴風險投資基金合夥企業(簡稱“健瓴基金”)。

與最近成立的“健瓴種子基金”投資方向一致,這支最早成立的“健瓴基金”也主要關注健康食品、健康相關的領域。只不過在公司規模方面,“健瓴基金”覆蓋範圍更廣,包括了初創期和成長期企業。

僅時隔一個月後的2020年1月,伊利以合夥人身份,耗資3億元認購“北京晨壹併購基金”(簡稱“晨壹管理”)7.32%的股份。

對於此次交易,伊利的目的無非是想借助晨壹管理公司在併購重組、產業整合以及境內外資本市場等領域的能力,提升自身資產的運作能力。

隨著旗下基金公司數量的增加,伊利為了能更好地管理這些已投和未來擬投的私募股權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也想擴大業務領域、尋求協同效應。2020年8月,伊利再次和珠海健瓴共同出資20億元,成立了健瓴(珠海)母基金合夥企業(簡稱“健瓴母基金”)。

需要解釋的是,母基金成為fund of funds(FOF),它屬於LP的一種類型。是各個GP背後的主要出資人,即基金中的基金。

可以說,FOF本身是一個管理機構,核心價值是為LP配置專業的、非標的PE/VC,找合適的GP管理人幫忙管理、評估。

因此,FOF和一般基金的本質區別就是,兩者投資目標的性質不一樣。前者投資的是基金公司,後者則是股票、債券、期貨、黃金這些廣為人知的項目。

至此,珠海健瓴旗下備案的私募基金已經有“健瓴種子基金”和“健瓴母基金”,也是截止到目前備案的兩隻基金。

自成立“健瓴母基金”後,伊利此後的出資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圖源天眼查

除了國內基金公司,伊利上市公司主體或境外全資子公司還先後入股了美元基金PAG Asia Consumer L、Community Fund LP。前者主要投資亞洲泛消費類行業的公司;後者主要投資新技術及消費升級等相關領域的子基金。其中,伊利認購PAG旗下基金數額最高,為2.95億美元。

當然,伊利也有通過直接入股、併購或併購等常見投資方式,擴大產業版圖。僅上市公司主體(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便有106項對外投資動作。

不論是作為LP投資,還是設立基金投資,抑或是直接投資企業,伊利及其關聯公司投資的企業已經涉及乳業上下游行業。而且從時間線來看,伊利在投資端佈局加速的跡象,越發明顯。

不論伊利在投資領域是為了實現行業互補,還是階段互補,利用資本進行一些投資,並將資本再次賦能產業自身,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畢竟雀巢能一度成為世界第一的食品企業,與其內部一條不成文的原則“2/3靠併購,1/3靠內部增長”有撇不清的關係。

2、急尋第二曲線產品

若是想以投資創造商業收益,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伊利的新業務,也是如此。

伊利,是A股出了名的大白馬:兩千多億的市值,千億級別的年收入,數十億元的年利潤,在常溫奶賽道長年穩坐國內龍頭地位。這一體量,也讓董事長潘剛有了在伊利領導峰會上放出“伊利要在2025年成為全球乳企前三、2030年登頂”豪言的底氣。

但伊利至今為止,絕大多數收入依賴單一品類:液態奶。

圖源IFinD

放眼全球乳企巨頭,能讓牛奶業務佔如此高比例的企業並不多見。

像雀巢、達能為代表的國際化乳製品巨頭,大多都成功發展出自己的第二曲線、第三曲線,甚至可以稱為食品行業的大鱷。

比如提到雀巢,消費者的第一反應除了牛奶產品,還有咖啡、瓶裝水等;達能則是餅乾、各類飲料等。

因此,對於全球乳製品企業而言,液態奶絕非一家大型乳製品公司的終點站,而應是一家強大食品公司的起點。

伊利其實也意識到這一點,不再侷限於乳業行業細分下的“內線競爭”,從2018年開始在礦泉水、飲料、植物奶、寵物食品等外線業務頻頻跨界。這也是伊利旗下多隻基金的投資方向,均為“健康”食品的原因所在。

2018年末,伊利宣佈投資7.44億元,新建吉林長白山礦泉水項目,算是伊利歷史上第一次重點、發力擴展液態奶以外的飲品。

到了2019年8月,伊利又收購了阿爾山市水知道礦泉水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阿爾山伊利天然礦泉飲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在礦泉水市場邁開步伐。

兩個月後,伊利中高端礦泉水“inikin伊刻活泉”就在秋季糖酒會上發佈了,並且伊利隨後還以品牌贊助的形式,讓伊刻活泉出現在多個娛樂節目,比如愛奇藝戀綜《喜歡你,我也是3》。

按照邏輯,當時如此高調冠名多個大熱網綜,加上依託伊利的經銷網絡、銷售渠道,打響這一礦泉水品牌本應不是難事。但實際效果並不如預期。

直到現在,這個礦泉水品牌,不單單在線下渠道存在感不強,即便在天貓旗艦店也銷量不高,月銷量僅幾百單。其他淘寶小店的月成交數量通常也就是幾十單。

不過,即便如此進展,伊利也未打算放棄。在2021年年末完成的120億鉅額定增中,伊利特意拿出2.7億擬投向長白山天然礦泉水項目。此舉被視為伊利在礦泉水領域的進一步加碼。

與伊刻活泉同年推出的,還有另一飲料品牌——伊然。

2019年4月,伊利推出大健康飲品子品牌伊然,先後上新了乳礦輕飲、乳礦氣泡水、乳礦奶茶等不同產品。

與伊刻活泉市場效果類似,這一系列的市場反饋也比較一般。多個電商平臺的銷售數據表現,比伊刻活泉還不盡如人意。著實讓外界看不清楚伊利對於這一新業務線,到底有多大重視。

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無論是何種瓶裝水,都已經有了娃哈哈等代表性品牌。伊利入局,怕是很難撼動老玩家們的地位。

進入今年後,伊利跨界的動作變得越發頻繁。

先是3月,伊利推出首個茶飲料品牌“茶與茶尋”,邁出進軍無糖茶市場的第一步。主打“添加了益生菌的0糖果茶”,目前已經推出“桃香烏龍”和“青柑普洱”兩款產品,名稱與農夫山泉同期上線的碳酸茶飲料“汽茶”較為相近。

2個月後,伊利又被爆出開始進軍國產寵物食品領域,旗下“one on one”定製寵物糧品牌已經在小紅書、抖音引起較高關注度,但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尚未上線產品,只能在微信小程序上購買相關產品。

當下,國產寵物糧未擺脫“低質”標籤,品牌需要大量的時間、金錢,先改變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認知。伊利“私人定製”的理念,有些過於超前,恐怕暫時很難受到消費者青睞。

隔行如隔山,即便伊利不必經歷其他新入局者首要面臨的艱難冷啟動階段,但像做礦泉水、飲料品牌面臨問題,之後可能會依然出現。因此,如何讓消費者持續為新品牌買單,才是伊利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3、乳製品大本營,伊利也焦慮?

伊利的乳製品大本營,如今也不安穩。

伊利在業績、市值贏得股票市場的同時,其液態奶在消費者心中的口碑,卻出現了另一極分化。消費者質疑伊利“奶太淡”“蛋白低”的聲音,越來越多。

“喝伊利就像喝水一樣,確定是純牛奶嗎?”“伊利牛奶是不是兌水了?”“不少進口牛奶的味道特別濃郁,比兌水稀釋後的伊利好喝多了”……此類有關伊利純牛奶口感寡淡的吐槽,在各大社交平臺上並不少見。

於是,其他平價、口感優質的進口牛奶品牌,成為消費者餐桌上“座上賓”的頻率越來越多。

以德亞全脂牛奶舉例,其每200ml的價格約3.4元,每盒比同等規格的伊利牛奶約貴1元。但德亞每100ml的蛋白質含量在3.3—3.5g,伊利純牛奶的蛋白質含量為3.2g。

普通伊利純牛奶的蛋白質含量不及同價位的進口牛奶,這一問題日益被消費者所重視。細微的蛋白質含量差距,成為很多消費者開始購買進口奶的重要原因。

除了口感的失位,伊利牛奶也在銷售市場遇到國產品牌的挑戰。

近兩年,各類新消費品牌崛起,新興奶企也開始觸及伊利的“防線”。比如“認養一頭牛”類似的電商牛奶品牌。

認養一頭牛成立不到8年時間,2021年的營收便達到25.66億元,成為僅次於伊利、光明、新乳業、三元等大型乳企的知名奶企。甚至在2019年,認養一頭牛的毛利率一度超過40%,同時期,伊利的毛利率是37.35%。

由於認養一頭牛以線上作為主要營銷陣地,2021年“618”大促,認養一頭牛品牌旗艦店在天貓平臺的乳品銷售排名行業第一,將伊利、蒙牛甩在身後。

不過,認養一頭牛的線下銷售並不佔優勢,所以市場滲透率依然只有伊利等巨頭的十分之一左右。

但伊利引以為傲的常溫奶市場正觸及天花板,進入存量市場階段,其增速和消費量自2014年以來開始逐步放緩,甚至開始出現負增長。

隨著新消費品牌的內卷,之後市場湧現出第二個、第三個“認養一頭牛”這樣的電商牛奶品牌,也不無可能。到那時,伊利面臨的市場競爭情況將會更加激烈。

中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嬰幼兒奶粉市場,2020年的市場規模接近3000億元。但據Euromonitor的調查,2020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銷量前五大品牌,是飛鶴(14.80%)、惠氏/雀巢(12.80%)、達能(10.00%)、君樂寶(6.90%)、澳優(6.30%),伊利(6.20%)排名第六,佔據了個位數的市場份額。

在這一市場,飛鶴、君樂寶等都是經營長達20多年的老字號品牌,市場地位早已穩固,伊利想要攻城略地並不容易。

於是,一直試圖在奶粉業務方面加大布局的伊利,選擇在羊奶粉這一細分賽道,試圖實現彎道超車。

澳優旗下的佳貝艾特曾是羊奶粉市場銷量第一的“王牌”,伊利虎視眈眈已久。繼成為第一大股東後,伊利今年3月徹底完成對澳優的全面收購,進一步補齊了伊利奶粉產品線。

羊乳消費的時代,還未真正來臨,需要長期進行的市場教育。那麼,接下來就要看伊利能否率先完成消費者的“認知教育”了。

除了奶粉,奶酪也是伊利重點發展的奶製品業務。

伊利在2018年成立奶酪事業部,開始進軍奶酪市場,但目前市場體量仍處於初創發展期。

目前,妙可藍多、百吉福佔了國內奶酪市場將近一半以上的份額,而且蒙牛已先行一步收購妙可藍多,君樂寶2021年入股了思克奇。眾多同行追逐下,伊利能在奶酪市場穩佔一席之地,也實為不易。

乳製品這一主營業務的天花板越發明顯,瓶裝水、寵物食品等跨界業務陷入競爭,暫無起色,伊利要講出“新故事”著實很難。

但既然已立下要在“2025年成為全球乳企前三、2030年登頂”的目標,伊利之後向這些國際頭部乳企學習對於行業敏感度的把控,以及資產是否具有成長性的評判能力等綜合能力,進一步突破自身成長,也是緩解焦慮的方法。畢竟很多時候,限制自己發展的,就是自己。

7
最新評論
  • BSA-TRITC(10mg/ml) TRITC-BSA 牛血清白蛋白改性標記羅丹明
  • 關於空氣源燃氣機熱泵的四個問題解答!